反应液搅拌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体外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048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液搅拌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体外诊断设备,包括搅拌杆组件,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基座、电机、传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搅拌杆,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搅拌杆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和传动组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动力连接的传动件,所述反应液搅拌机构还包括用于获取其中一个传动件的速度的检测单元及用于根据所述速度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及电机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获取传动件的速度来实现对搅拌杆速度的反馈和控制,使搅拌速度可控,而且,由于不需要采用昂贵的带反馈的直流电机,有效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外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体外检测设备的反应液搅拌 机构。
技术介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检测试剂与样本混合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的吸光度来检 测特定生化指标,用于检测病人的某项生理指标。在将试剂与样本混合过程中,由于受整机 时序的限制,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混勻及充分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反应液搅拌机构来实现 试剂与样本的充分混勻。目前常见的搅拌机构是单个电机直接或者间接驱动单个搅拌杆旋转,也有一个电 机驱动多个搅拌杆旋转的结构,实现搅拌杆在反应杯中旋转将反应液混勻。有的搅拌机构 采用开环设计,存在搅拌杆转速未知、搅拌杆是否搅拌也未知的问题,存在失控风险;有的 搅拌机构通过带有反馈的直流电机来实现搅拌杆转速的检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搅拌速度且成本低 的反应液搅拌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体外诊断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液搅拌机构,包括搅 拌杆组件,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基座、电机、传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搅拌杆,所述电机通过所 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搅拌杆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和传动组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传动组件 包括多个动力连接的传动件,所述反应液搅拌机构还包括用于获取其中一个传动件的速度 的检测单元及用于根据所述速度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及电机均 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的,由检测单元获取速度的传动件具有多个使所述检测单元产生第一电平 信号的通光孔,各通光孔在所述传动件的运动方向上均勻分布,相邻通光孔被使所述检测 单元产生第二电平信号的筋位隔开。进一步的,由检测单元获取速度的传动件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各通光孔绕所 述旋转轴线等角度间隔均勻分布。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齿轮,所述通光孔和筋位设于其中一个齿轮上。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 上支撑板或下支撑板上,各齿轮均转动支撑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所述下支撑 板具有避让孔。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选自反射式光耦、对射式光耦、电磁感应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中间齿轮及搅拌齿轮,所述电机齿轮固定 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电机齿轮和搅拌齿轮均啮合,所述搅拌杆固 定在所述搅拌齿轮上,所述通光孔和筋位均设于所述中间齿轮,所述检测单元为反射式光耦或对射式光耦。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液搅拌机构还包括搅拌驱动组件,所述搅拌驱动组件与所述 基座动力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驱动组件具有用于带着搅拌杆组件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驱动 组件、用于带着搅拌杆组件水平旋转运动的水平旋转运动驱动组件及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 件,所述上下运动驱动组件和水平旋转运动驱动组件均与所述输出件动力连接,所述输出 件与所述基座固定。一种体外诊断设备,包括所述反应液搅拌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传动件的速度来实现对搅拌杆速度的反馈和 控制,使搅拌速度可控,而且,由于不需要采用反馈式直流电机,有效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反应液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反应液搅拌机构的搅拌杆组件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反应液搅拌机构的中间齿轮的立体图;图4是反射式光耦光线通过中间齿轮的通光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反射式光耦光线照到中间齿轮的筋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反应液搅拌机构包括搅拌驱动组件15及搅拌杆组 件10,该搅拌驱动组件15用于带动搅拌杆组件10按设定程序运动,该搅拌杆组件10包括 电机1、传动组件2及搅拌杆,该电机1通过传动组件2与搅拌杆动力连接,从而可以带着搅 拌杆旋转,实现对反应液的搅拌。搅拌杆组件10还包括基座16,该基座16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22和下支撑板 19,该电机1固定在该上支撑板22或下支撑板19上。传动组件2包括电机齿轮6、中间齿 轮7及搅拌齿轮8,该电机齿轮6固定在电机1的电机轴上并位于上支撑板22和下支撑板 19之间,该中间齿轮7和搅拌齿轮8均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上支撑板22和下支撑板19之 间,该电机齿轮6和搅拌齿轮8均与该中间齿轮7啮合,该搅拌齿轮8与搅拌杆固定。中间齿轮7具有轮毂11及设于该轮毂11圆周面上的一圈轮齿13,电机齿轮6及 搅拌齿轮8均与该轮齿13啮合,该轮毂11设有围绕该轮毂11的旋转轴线等角度间隔均勻 分布的一圈通光孔12,相邻的两个通光孔12被筋位14隔开。反应液搅拌机构还包括检测单元9和控制单元,该检测单元9用于获取中间齿轮 7的转速,控制单元根据该转速控制电机1的转速,该检测单元及电机均与该控制单元电连 接。该检测单元9可以为反射式光耦,该反射式光耦固定设置。电机工作时,中间齿轮7随 着转动,在反射式光耦近红外光照射的位置,会周期性出现空位(即通光孔)和筋位,对于 该反射式光耦则体现为周期性的高低电平,对频率进行采集并通过传动比的换算即可获得 搅拌杆的转速,控制单元根据该转速控制电机的转速。为了避免下支撑板19对反射式光耦 光线的反射,造成反射式光耦误触发,在反射式光耦安装位置对应的下支撑板19上开避让孔21。另外,搅拌齿轮可以与搅拌杆轴孔配合,搅拌齿轮和搅拌杆在轴孔配合处均设有 止转面,通过两个止转面的配合,使搅拌杆不会相对搅拌齿轮做周向转动,使搅拌齿轮的动 力能够传递到搅拌杆上。搅拌齿轮还可以设有卡紧块,搅拌杆可以设有卡紧槽,通过卡紧块 和卡紧槽的配合,实现搅拌杆和搅拌齿轮在轴向上的卡紧,而且,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如果 搅拌杆轴向受到较大的外力,卡紧块和卡紧槽脱离,使搅拌杆可以自动脱离搅拌齿轮,实现 对搅拌杆的机械防撞保护。搅拌驱动组件15包括用于带动搅拌杆组件10整体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驱动组件 5、用于带动搅拌杆组件10整体水平旋转运动的水平旋转运动驱动组件4及用于输出动力 的输出件3,该上下运动驱动组件5和水平旋转运动驱动组件4均与该输出件3动力连接, 该输出件3与基座16固定。上下运动驱动组件5可以为包括皮带和带轮的皮带传动组件, 该皮带竖直放置;水平旋转运动驱动组件4可以为包括皮带和带轮的皮带传动组件,该皮 带水平放置;输出件3可以为花键副,上下运动驱动组件5的皮带51通过带动器20与该花 键副连接,水平运动驱动组件4的一个带轮41与花键副连接。对于反应液搅拌机构,其包括搅拌杆组件、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该搅拌杆组件包 括电机、传动组件及搅拌杆,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搅拌杆动力连接,该传动组件可以包括多 个动力连接的传动件,检测单元可以获取其中一个传动件的速度,控制单元根据该速度来 控制搅拌杆的转速,由于传动组件的传动比是固定的,所以根据该传动件的速度即可得到 搅拌杆的转速。每个电机可以对应一个搅拌杆,也可以是一个电机对应多个搅拌杆。该传 动组件可以为齿轮组件,也可以为链条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或其它能够将电机的动力 传递到搅拌杆的传动组件,对应的,由检测单元获取速度的传动件可以是齿轮,也可以是链 条、皮带或带轮等,该传动件可以是转动,也可以是直线移动,该传动件在其运动过程中,可 以使检测单元周期性的产生高低电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液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组件,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基座、电机、传动组件及至少一个搅拌杆,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搅拌杆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和传动组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动力连接的传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获取其中一个传动件的速度的检测单元及用于根据所述速度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及电机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生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