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及其中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306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及其中盖,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极柱孔,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蓄电池中盖的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增大了极柱孔孔壁与环氧树脂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蓄电池中盖遇到外力碰撞时,环氧树脂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移位的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及其中盖
技术介绍
蓄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由于蓄电池可以重复 充电使用,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图1示出了现有蓄电池中盖的结构,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1和极柱孔2,极柱孔2 的中间设置有与极板连接的金属端子3,在极柱孔2的孔壁和金属端子3之间填充有环氧树 脂4进行固定密封。现有的蓄电池中盖的极柱孔2的孔壁都是光面结构,在生产的过程中,当蓄电池 中盖遇到外力碰撞时,环氧树脂4会发生松动脱落移位的现象,需要工人将环氧树脂4放回 原位,这样既耗时又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中盖,旨在解决现有的蓄电池中盖存在环 氧树脂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移位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电池中盖,所述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 所述盖体上的极柱孔,所述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上述结构中,所述极柱孔的横截面为锯齿结构。上述结构中,所述极柱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包括上述蓄电池中盖。在本技术中,蓄电池中盖的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增大了极柱孔孔壁与环氧 树脂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蓄电池中盖遇到外力碰撞时,环氧树脂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移位 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蓄电池中盖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中盖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中盖的结构。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10以及位于盖体10上的极柱孔20,极柱孔20设有防滑结3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极柱孔20的横截面为锯齿结构。图3示出了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极柱孔20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蓄电池中盖的蓄电池。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蓄电池中盖的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增大了极柱孔孔壁 与环氧树脂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蓄电池中盖遇到外力碰撞时,环氧树脂不会发生松动脱 落移位的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中盖,所述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极柱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的横截面为锯齿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4.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中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电池的
,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及其中盖,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极柱孔,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在本技术中,蓄电池中盖的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增大了极柱孔孔壁与环氧树脂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蓄电池中盖遇到外力碰撞时,环氧树脂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移位的现象。文档编号H01M2/04GK201681981SQ20102016452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魏权昌 申请人:深圳市瑞达电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中盖,所述蓄电池中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极柱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设有防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权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达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