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35064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由动力泵组、换向阀、液压马达、绞车、单向阀、平衡阀和马达安全阀组成,动力泵组连接换向阀的进油口,换向阀的第一换油口连接平衡阀的回油口,平衡阀的进油口连接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连接换向阀的第二换油口,换向阀的出油口连接油箱,平衡阀的控制口连接在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与换向阀之间的油路上,单向阀并联在平衡阀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马达安全阀并联在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与放绳侧油口之间,绞车与液压马达连接。本装置实现了液压绞车在各种工况下保持钢丝绳张力恒定的功能,并且能够对液压绞车的输出能力进行远程在线调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绞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属于液压

技术介绍
目前,起重机、拖缆机、系泊绞车等用于起吊拖曳重物的机械大多采用液压绞车, 随着起重机械的额定起重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对液压绞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液压绞车在起吊、运行、加速、制动等过程中确保慢速、平稳、可控,还要求液压绞车具有适应负载变化而保持钢丝绳张力恒定的能力,防止出现由于负载的突然增大造成钢丝绳超过最大承载力而发生断裂的安全事故。特别是船用起重机上的液压绞车,由于波浪起伏造成船体颠簸摇晃,液压绞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负载经常处于变化中,带动液压绞车的钢丝绳的张力也处于变化中,容易使钢丝绳承受的拉力超过最大负荷而发生拉断的危险,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船用起重机对液压绞车的恒张力控制能力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另外,为适应起吊拖曳不同负载的需要,还要求液压绞车具有调节输出能力的功能,使液压绞车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201875Y,公告日2009. 3. 4,技术名称为“液压绞车恒张力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各种拖曳机构的钢丝绳保持恒定张力的液压绞车恒张力装置,由恒压变量泵、液压马达、主机、溢流阀组成,恒压变量泵的供油口与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连接,回油口与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连接,溢流阀连接在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与放绳侧油口之间,液压马达与主机连接。该液压绞车恒张力装置在主动收绳时,通过恒压变量泵输出恒定压力的液压油来实现钢丝绳保持恒定张力,并通过调节恒压变量泵的压力设定值来实现不同张力值情况下的主动收绳的张力恒定;在被动放绳时,通过溢流阀的自动溢流来保持液压回路中的油压恒定来实现钢丝绳保持恒定张力,并通过调整溢流阀的压力设定来实现不同张力值情况下的被动放绳的张力恒定;当负载改变时,还可以通过调节恒压泵的输出压力和溢流阀的设定压力来调节液压系统的输出能力,适应不同负载的需要。 该技术公开的液压绞车恒张力装置实现了液压绞车主动收绳和被动放绳工况的恒张力控制,以及实现了改变绞车的输出能力的功能,但是,该装置没有实现制动工况,更没有实现制动工况下的张力控制,使液压绞车无法制动以及在制动工况下存在钢丝绳张力超出最大张力值甚至拉断的危险,其次是该装置没有实现放绳速度控制功能,使放绳时存在速度过快造成的安全隐患,最后,该装置只能实现动力输出端的无级控制,不能实现执行机构端的负荷主动控制,如要实现执行机构端的负荷调整,其操作需要专用工具到机房进行,操作复杂、不方便,且调整后的状态也不便掌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存在的制动工况下无法实现钢丝绳恒张力控制、放绳工况下无法实现放绳速度控制以及对液压绞车输出能力的调节需要专用工具到机房进行,其操作过程复杂不方便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实现液压绞车在各种工况下保持钢丝绳张力恒定的功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放绳速度,以及能够对液压绞车的输出能力进行远程、在线的调节,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 包括动力泵组、液压马达和绞车,所述动力泵组的进油口连通油箱,动力泵组的出油口连通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连通油箱,绞车的转轴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还包括换向阀、平衡阀、单向阀和马达安全阀,所述的换向阀为中位时四油口连通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动力泵组的出油口相连通,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油箱,换向阀的第一换向油口与平衡阀的出油口连通, 换向阀的第二换向油口与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所述平衡阀的控制口与液压马达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平衡阀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连通,所述单向阀并联在平衡阀的出油口与进油口之间,且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平衡阀的出油口及换向阀的第一换向油口相连通,所述马达安全阀并联在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和放绳侧油口之间,且马达安全阀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的收绳侧油口相连通。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所述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还包括比例先导控制阀,所述比例先导控制阀的进油口经管道与马达安全阀的进油口和远程控制口相连通,比例先导控制阀的出油口连通油箱。—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所述的比例先导控制阀为先导级电比例溢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实现制动工况下钢丝绳的恒张力控制,能够通过自动溢流和适度放绳,保护钢丝绳不超过最大张力值,确保执行机构的安全可靠。2.实现对液压绞车被动放绳速度的控制,通过控制液压马达的压差和流量保持恒定,实现对绞车下降速度的控制,防止出现绞车下降过快造成的安全事故。3.实现对液压油的流向控制,实现在主动收绳和制动工况下防止液压油回流至油箱,造成绞车下滑,并实现保持系统油压、减少能量损耗的功能,以及减小系统油压变化对动力泵组产生的液压冲击,保护动力泵组。4.实现对液压绞车的输出能力的远程在线调节,其调节操作在起重机的驾驶室的操作面板上进行,调节方式为通过电信号的调节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操作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到机房进行,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的液压原理图。图中动力泵组1,换向阀2,平衡阀3,液压马达4,绞车5,比例先导控制阀6,马达安全阀7,单向阀8。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液压原理图,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由动力泵组1、换向阀2、液压马达4、绞车5、平衡阀3、单向阀8、马达安全阀7组成。动力泵组1的进油口连通油箱,动力泵组1的出油口连通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连通油箱,绞车5的转轴与液压马达4的输出轴相连接,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还包括换向阀2、平衡阀3、单向阀8和马达安全阀7,所述的换向阀2为中位时四油口连通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阀2的进油口与动力泵组1的出油口相连通,换向阀2的出油口连通油箱,换向阀2的第一换向油口与平衡阀3的出油口连通,换向阀2的第二换向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所述平衡阀3的控制口与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平衡阀3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连通,所述单向阀8并联在平衡阀3的出油口与进油口之间,且单向阀8的进油口与平衡阀3的出油口及换向阀2 的第一换向油口相连通,所述马达安全阀7并联在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和放绳侧油口之间,且马达安全阀7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相连通。动力泵组1用于向液压系统输出高压油,驱动液压马达4转动。动力泵组1可以选用恒压泵,也可以为选用变压泵,但恒压泵的成本低于变压泵。液压马达4为双向变量马达,作用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绞车5正转和反转。液压马达4有两个油口,收绳侧油口为正转进油口和反转出油口,放绳侧油口为正转出油口和反转进油口。液压马达4的输出扭矩由流过液压马达4的高压油的油压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高压油的压力来调节液压马达4的输出能力。绞车5通过传动装置与液压马达4连接,用于起吊、拖曳重物。换向阀2为三位四通换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包括动力泵组(1)、液压马达(4)和绞车(5),所述动力泵组(1)的进油口连通油箱,动力泵组(1)的出油口连通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连通油箱,绞车(5)的转轴与液压马达(4)的输出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绞车无级调节恒张力装置还包括换向阀(2)、平衡阀(3)、单向阀(8)和马达安全阀(7),所述的换向阀(2)为中位时四油口连通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阀(2)的进油口与动力泵组(1)的出油口相连通,换向阀(2)的出油口连通油箱,换向阀(2)的第一换向油口与平衡阀(3)的出油口连通,换向阀(2)的第二换向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所述平衡阀(3)的控制口与液压马达(4)的放绳侧油口相连通,平衡阀(3)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连通,所述单向阀(8)并联在平衡阀(3)的出油口与进油口之间,且单向阀(8)的进油口与平衡阀(3)的出油口及换向阀(2)的第一换向油口相连通,所述马达安全阀(7)并联在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和放绳侧油口之间,且马达安全阀(7)的进油口与液压马达(4)的收绳侧油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军徐兵熊小平杨振华施维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