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结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3459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杆结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设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其结构为:排放水口(1)通向沉淀池(2);设施设热水提升泵(3),其进水口通入沉淀池(2),其出水口与冷却塔(4)连接;冷却塔(4)的出水口通入第二道水池(5);第二道水池(5)的出水口通入第三道水池(6);设冷水提升泵(7),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其出水口通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比较小的投资,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贵金属和其它资源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线材加工的
,涉及罐丝线的加工设备的技术,更具体地说,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铜杆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上引炉和水平炉,多台炉子的铜杆结晶都要用水冷却。在现有技术中,铜杆结晶的冷却全部取用自来水,不仅每年消耗自来水水达数千吨,而且冷却水中包含的氧化铜在排放过程中,又对水环境产生了污染。另外,冷却水中的贵金属和其它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都被排放而浪费了。因此,节能减排是本行业刻不容缓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其目的是实现铜杆结晶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包括结晶冷却装置,在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上设排放水口 ;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设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其结构为所述的排放水口通向沉淀池;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热水提升泵,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沉淀池,其出水口与冷却塔连接;所述的冷却塔的出水口通入第二道水池;所述的第二道水池的出水口通入第三道水池;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冷水提升泵,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其出水口通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的步骤为1、结晶冷却排放水(高温)从排放水口流出;2、冷却水进入沉淀池,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沉淀于池底;3、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热水提升泵的提升,进入冷却塔;4、在冷却塔内,经过充分冷却,水温进一步下降;5、流出冷却塔的冷却水进入第二道水池,继续进行冷却和沉淀;6、流出第二道水池的冷却水,进入第三道水池,再次进行冷却;7、第三道水池中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通过冷水提升泵的提升,进入结晶冷却装置,实现冷却水的回收再利用;再进行上述的步骤1,冷却水的一个循环结束。所述的冷却塔中设有冷却风扇。所述的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放水口下方设有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比较小的投资,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贵金属和其它资源的回收利用;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排放水口,2、沉淀池,3、热水提升泵,4、冷却塔,5、第二道水池,6、第三道水池,7、冷水提升泵,8、结晶冷却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铜杆结晶冷却系统包括结晶冷却装置8,在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上设排放水口 1。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铜杆结晶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设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其结构为所述的排放水口 1通向沉淀池2 ;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热水提升泵3,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沉淀池2,其出水口与冷却塔4连接;所述的冷却塔4的出水口通入第二道水池5 ;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的出水口通入第三道水池6 ;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冷水提升泵7,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其出水口通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结晶冷却及冷却水回收再利用的流程为1、结晶冷却排放水(高温)从排放水口 1流出;2、冷却水进入第一道水池(即沉淀池2、,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沉淀于池底;3、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热水提升泵3的提升,进入冷却塔4 ;4、在冷却塔4内,经过充分冷却,水温进一步下降;5、流出冷却塔4的冷却水进入第二道水池5,继续进行冷却和沉淀;6、流出第二道水池5的冷却水,进入第三道水池6,再次进行冷却;7、第三道水池6中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通过冷水提升泵7的提升,进入结晶冷却装置8,实现冷却水的回收再利用;再进行步骤1,排放,冷却水的循环结束。高温排放水进入第一道水池,边自然冷却边进行沉淀,经过冷却塔4冷却后,再经过第二道水池5和第三道水池6的冷却,不仅温度达到了使用要求,而且将氧化铜等沉淀下来,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次,将其进行回收并实现再利用。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贵金属和其它资源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理论上说,循环水的循环次数是不受限制的,即可以反复循环下去。必要时进行冷却水量的补充,以补偿渗漏和高温蒸发的损失。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技术措施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却塔4中设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对高温的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加快冷却速度。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沉淀池2的下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作用是将沉淀下来的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进行回收。回收时可以将冷却水量减少,打开排污口,将污泥状的回收物质回收。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排放水口 1下方设有过滤装置。从结晶冷却装置8中流出的高温冷却水首先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将颗粒较大的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过滤出来,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回收。本专利技术投资很小,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十分可观。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包括结晶冷却装置(8),在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上设排放水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设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其结构为 所述的排放水口(1)通向沉淀池⑵;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热水提升泵(3),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沉淀池O),其出水口与冷却塔⑷连接;所述的冷却塔的出水口通入第二道水池(5); 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的出水口通入第三道水池(6);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冷水提升泵(7),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 (6),其出水口通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⑶; 所述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的步骤为1)、结晶冷却排放高温冷却水从所述的排放水口⑴流出;2)、冷却水进入所述的沉淀池O),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沉淀于池底;3)、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的热水提升泵(3)的提升,进入所述的冷却塔;4)、在所述的冷却塔内,经过充分冷却,水温进一步下降;5)、流出所述的冷却塔的冷却水进入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继续进行冷却和沉淀;6)、流出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的冷却水,进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再次进行冷却;7)、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中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的冷水提升泵(7)的提升,进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实现冷却水的回收再利用;再进行上述的步骤1),冷却水的一个循环结束。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中设有冷却风扇。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O)的下部设有排污口。4.按照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杆结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包括结晶冷却装置(8),在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上设排放水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杆结晶冷却系统设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其结构为:所述的排放水口(1)通向沉淀池(2);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热水提升泵(3),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沉淀池(2),其出水口与冷却塔(4)连接;所述的冷却塔(4)的出水口通入第二道水池(5);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的出水口通入第三道水池(6);所述的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设施设冷水提升泵(7),其进水口通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其出水口通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所述的冷却水循环利用方法的步骤为:1)、结晶冷却排放高温冷却水从所述的排放水口(1)流出;2)、冷却水进入所述的沉淀池(2),贵金属及可回收物质沉淀于池底;3)、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的热水提升泵(3)的提升,进入所述的冷却塔(4);4)、在所述的冷却塔(4)内,经过充分冷却,水温进一步下降;5)、流出所述的冷却塔(4)的冷却水进入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继续进行冷却和沉淀;6)、流出所述的第二道水池(5)的冷却水,进入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再次进行冷却;7)、所述的第三道水池(6)中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的冷水提升泵(7)的提升,进入所述的结晶冷却装置(8),实现冷却水的回收再利用;再进行上述的步骤1),冷却水的一个循环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红徐杰赵世富阚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泰有色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