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3120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雾化塔、引风机,它还包括循环沉降池、缓冲槽、喷淋预除尘槽、风量调节阀、收炭箱;将循环沉降池、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组成雾化塔外循环系统;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在引风机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用于分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调节各管道风量;在进风管处设一缓冲收炭箱;在雾化塔下部设有水封连通口、排污口、水封溢流口,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降池、沉降排出污物,再将上清液用喷淋水泵抽至雾化塔喷淋管与喷头循环使用,具有装置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节电显著、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优点,适于低浓度粉尘和酸雾的潮湿烟尘废气处理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特别适于低浓度粉尘和酸雾的 潮湿烟尘废气处理应用。二.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BF-12. 5型酸雾净化塔包括喷雾化塔、引风机和淋水泵、喷淋管与 喷头组成内循环系统等,能用于不含尘的酸雾气体的处理。但由于在活性炭火法再生过程 中产生的水汽、炭末烟尘较大,该烟尘气体温度较高、腐蚀性较大,潮湿、粉尘等物易堵塞管 道,导致引风效果不好,无法完全排尽烟尘,而且活性炭酸洗再生的颗粒炭被引风机吸入净 化塔后进入循环液,含尘及含酸雾气体会堵塞喷淋泵及喷头,造成雾化效果差,此外被吸入 的颗粒炭和水分会撞击玻璃钢叶轮,造成叶轮损坏,所以存在无法分离夹带的炭粒和水分, 喷头易堵、风机易损,运行效果不理想,设备损耗较大,同时该设备也不能直接应用于烟气 的处理等不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酸雾净化塔,它集除尘和酸雾净化为一体, 能高效处理含尘酸雾气体。为完成此任务,本技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雾化塔、引风机,它 还包括循环沉降池、缓冲槽、喷淋预除尘槽、风量调节阀、收炭箱;将循环沉降池、喷淋水泵、 喷淋管与喷头组成雾化塔外循环系统;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在引风机 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用于分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调节各管道风量,以 保护引风机的叶轮;在进风管处设一缓冲收炭箱,用于过滤、分离、收集泡沫夹带的炭粒和 水分;在雾化塔下部设有水封连通口、排污口、水封溢流口,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 降池、沉降排出污物,再将循环沉降池沉清后的循环液用喷淋水泵抽至雾化塔喷淋管与喷 头循环使用。本技术因为设置中间缓冲的收炭箱与烟尘预处理喷淋装置及烟气管道的更 换,所以装置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同时由于火法再生及酸洗再生共用一台酸雾净化 塔,使烟气酸雾集中统一处理,减少了火法引风机的使用,所以节电显著;此外由于设置风 量调节阀控制平衡风量,火法再生烟尘及酸洗再生废气处理效果好,所以安全环保、节能降^^ ο四.附图说明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主视图。附图中各标识表示1.循环沉降池2.喷淋水泵3.喷淋管与喷头4.雾化塔5.引风机6.缓冲 槽7.喷淋预除尘槽8.风量调节阀9.收炭箱10.斜板与加强筋11.水封连通口 12.排污口 13.水封溢流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包括喷淋水泵2、喷淋 管与喷头3、雾化塔4、引风机5,它还包括循环沉降池1、缓冲槽6、喷淋预除尘槽7、风量调 节阀8、收炭箱9 ;将循环沉降池1、喷淋水泵2、喷淋管与喷头3组成雾化塔4外循环系统; 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7 ;在引风机5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6,用于分 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8调节各管道风量,以保护引风机5的叶轮;在进风管处 设一缓冲收炭箱9,用于过滤、分离、收集泡沫夹带的炭粒和水分;在雾化塔4下部设有水封 连通口 11、排污口 12、水封溢流口 13,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降池1、沉降排出污物, 再将循环沉降池1沉清后的循环液用喷淋水泵2抽至雾化塔4喷淋管与喷头3循环使用。所述的喷淋管与喷头3的喷头为螺旋喷头。所述的雾化塔底部设一斜板与加强筋10。工作时,火法再生烟尘和空气分别从喷淋预除尘槽7和缓冲收炭箱9进入缓冲槽 6,在风量调节阀8的调节下分离水气、炭粒、粉尘,炭粒落入缓冲收炭箱9,水气与粉尘随气 流经引风机5进入雾化塔4,喷淋水泵2将循环沉降池1的水送至喷淋管与喷头3向雾化 塔4内的水气与粉尘气流喷淋,达标净气从雾化塔4顶部排放,水洗粉尘下落雾化塔4底 部沉降,上清液经水封连通口 11从水封溢流口 13流向循环沉降池1再次沉降,上清液可再 循环使用,沉淀物从排污口 12排出。如此循环,视情况向喷淋液加碱调PH值,系统运行后 定期清洗清理收炭箱9、喷淋预除尘槽7和循环沉降池1。权利要求一种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雾化塔、引风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循环沉降池、缓冲槽、喷淋预除尘槽、风量调节阀、收炭箱;将循环沉降池〔1〕、喷淋水泵〔2〕、喷淋管与喷头〔3〕组成雾化塔外循环系统;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7〕;在引风机〔5〕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6〕,用于分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调节各管道风量,以保护引风机〔5〕的叶轮;在进风管处设一缓冲收炭箱〔9〕,用于过滤、分离、收集泡沫夹带的炭粒和水分;在雾化塔〔4〕下部设有水封连通口、排污口、水封溢流口,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降池〔1〕、沉降排出污物,再将循环沉降池〔1〕沉清后的循环液用喷淋水泵〔2〕抽至雾化塔〔4〕喷淋管与喷头〔3〕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喷淋管与喷头 3的喷头为螺旋喷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雾化塔底 部设一斜板与加强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雾化塔、引风机,它还包括循环沉降池、缓冲槽、喷淋预除尘槽、风量调节阀、收炭箱;将循环沉降池、喷淋水泵、喷淋管与喷头组成雾化塔外循环系统;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在引风机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用于分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调节各管道风量;在进风管处设一缓冲收炭箱;在雾化塔下部设有水封连通口、排污口、水封溢流口,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降池、沉降排出污物,再将上清液用喷淋水泵抽至雾化塔喷淋管与喷头循环使用,具有装置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节电显著、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优点,适于低浓度粉尘和酸雾的潮湿烟尘废气处理应用。文档编号B01D53/78GK201658917SQ201020159568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亚建, 张永锋, 钟佛福, 陈期生, 黄庆丰 申请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与酸雾净化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喷淋水泵[2]、喷淋管与喷头[3]、雾化塔[4]、引风机[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循环沉降池[1]、缓冲槽[6]、喷淋预除尘槽[7]、风量调节阀[8]、收炭箱[9];将循环沉降池〔1〕、喷淋水泵〔2〕、喷淋管与喷头〔3〕组成雾化塔[4]外循环系统;在火法烟管中间设一烟尘喷淋预除尘槽〔7〕;在引风机〔5〕进口设一配气用的缓冲槽〔6〕,用于分离水气、炭粒、粉尘并用风量调节阀[8]调节各管道风量,以保护引风机〔5〕的叶轮;在进风管处设一缓冲收炭箱〔9〕,用于过滤、分离、收集泡沫夹带的炭粒和水分;在雾化塔〔4〕下部设有水封连通口[11]、排污口[12]、水封溢流口[13],能将喷淋液引至外部的循环沉降池〔1〕、沉降排出污物,再将循环沉降池〔1〕沉清后的循环液用喷淋水泵〔2〕抽至雾化塔〔4〕喷淋管与喷头〔3〕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期生钟佛福刘亚建张永锋黄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