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113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以解决现有设置内称重桶的催化剂自动加料器所存在的催化剂易于在内称重桶的底部堆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料器设有流化罐(1),流化罐(1)内设有内称重桶(3)。内称重桶(3)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4)、倒置圆台面形的收集板(5)和流化风分布器。收集板(5)的顶部边缘与环形支承板(4)中心孔的边缘相连。流化风分布器设于收集板(5)底部的孔口处,将该孔口覆盖。收集板(5)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向流化催化裂化等装置定时定量地输送催化剂或助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中,催化剂是参与反应的重要物料;为了使 催化裂化反应能够稳定地进行,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催化剂以保持其活性平衡。国内一般 称此为催化剂加料,相应的设备称为催化剂加料器。催化剂加料器有多种。中国专利CN2360147Y公布了一种粉体物料自动计量加料 器,在粉体物料为催化剂时即为催化剂自动计量加料器。它由流化罐、加料管线、出料管线、 流化风管线、称重传感器、流化称重托板等部件组成,操作时在流化罐内直接测量并控制催 化剂的重量、分批次输送。其中的流化称重托板由上层的微孔金属丝网和下层的骨架钢板 组成;微孔金属丝网一般为多层不锈钢烧结丝网,骨架钢板为开孔钢板。这种加料器存在 的问题是,流化罐内堆积的催化剂与流化罐内壁存在静摩擦,因而有一定的称重误差。《炼 油设计》杂志2002年第9期“LPEC-2型小型催化剂自动加料器的研制” 一文介绍的催化 剂自动加料器,在CN2360147Y所述加料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解决了其存在的问题。该加 料器的主要特征是在流化罐内设置内称重桶。内称重桶包括一个圆筒形筒体,圆筒形筒体 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和流化风分布器(环形支承板和流化风分布器组成内称重桶的桶 底),环形支承板支承于称重传感器上。出料管线的入口端位于流化风分布器的上方;流化 风分布器与CN2360147Y所述流化称重托板的结构基本上相同,也是由上层的微孔金属丝 网和下层的骨架钢板组成。这种加料器的称重精度可以达到称重传感器的标称精度(例如 士 2%。),在工业上已经应用了多套。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圆筒形筒体底部所设的环形支承板 和流化风分布器在整体上为平面形,且流化风分布器的面积较大、通过流化风分布器的流 化风风速较低,所以催化剂易于在内称重桶的底部堆积,桶内的催化剂不能完全经出料管 线送出去。由于催化剂堆积,内称重桶的设计容量只有3/5 4/5能够得到利用(即设计 容量利用率为60% 80% ),影响了加料器的使用效率。如果提高通过流化风分布器的流 化风风速以消除所述的催化剂堆积现象,则需要提高通入流化罐内的流化风风量,加料器 的能耗将会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以解决现有设置内称重桶的催 化剂自动加料器所存在的催化剂易于在内称重桶的底部堆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设有流 化罐、加料管线、出料管线、流化风管线,流化罐内设有内称重桶、称重传感器,内称重桶包 括一个圆筒形筒体,圆筒形筒体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和流化风分布器,环形支承板支承 于称重传感器上,其外部边缘与圆筒形筒体的底部边缘相连,出料管线的入口端位于流化 风分布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内称重桶圆筒形筒体的底部设有倒置圆台面形的收集板,收集板的顶部边缘与环形支承板中心孔的边缘相连,所述的流化风分布器设于收集板底部的 孔口处,将该孔口覆盖,收集板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采用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收集板为倒置圆台面形,底部的孔口 直径较小,孔口处所设流化风分布器的直径也较小。在通入流化罐内的流化风风量保持不 变的情况下,通过流化风分布器的流化风风速会得到提高。收集板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 夹角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所以收集板上的催化剂会向下滑落至流化风分布器上。因此,催 化剂不易在内称重桶的底部堆积,仅会在环形支承板的上表面堆积很少量的催化剂。除去 这部分少量堆积的催化剂,内称重桶内的催化剂基本上可以完全经出料管线送出。内称重 桶的设计容量利用率可以达到95%,提高了加料器的使用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催化剂自动加料器沿轴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催化剂自动加料器(简称为加料器),设有流化罐1、加料 管线12、出料管线11、流化风管线9、放空管线13、排污管线10。流化罐1内设有内称重桶 3、称重传感器8,还设有一个横截面为倒L形的护圈2。内称重桶3包括一个圆筒形筒体 31,圆筒形筒体31的顶部为开口结构,筒壁插入护圈2与流化罐1之间所构成的环形空间 内。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4和流化风分布器。环形支承板4支承于称重 传感器8上,宽度一般为80 100毫米;其外部边缘与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边缘相连。称 重传感器8固定于称重传感器支座上,它最好是采用电子称重传感器。流化风分布器由上 层的微孔金属丝网6和下层的骨架钢板7组成,与现有的流化风分布器相同。出料管线11 插入内称重桶3内,其入口端位于流化风分布器的上方。参见图1,内称重桶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倒置圆台面形的收集板5。收集板 5的顶部边缘与环形支承板4中心孔的边缘相连。所述的流化风分布器设于收集板5底部 的孔口处,将该孔口覆盖;流化风分布器的边缘与该孔口的边缘区域相连。收集板5的母线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一般是大10 20度。环形支承板4、收集板5和流化风分布器组成本技术内称重桶3的桶底。收集 板5采用常用的碳钢材料,与环形支承板4和流化风分布器焊接连接。收集板5底部的孔口直径D—般为出料管线11内直径的3 10倍。出料管线11 的入口端至流化风分布器上表面的距离t 一般为10 50毫米。本技术仅是对现有加料器内称重桶的桶底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它部件的结 构、结构参数、材料、连接与位置关系、各管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以及加料器的操作过程、 操作条件、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各种介质,均与现有设置内称重桶的加料器基本相同。其中 操作过程主要分为放空、加料、流化、出料四个步骤。详细说明从略。本技术加料器,主要用于向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定时定量地输送催化剂,或者 是输送助剂。本技术也可用于向甲醇转化制烯烃、丙烯腈等装置定时定量地输送催化剂或助剂。权利要求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设有流化罐(1)、加料管线(12)、出料管线(11)、流化风管线(9),流化罐(1)内设有内称重桶(3)、称重传感器(8),内称重桶(3)包括一个圆筒形筒体(31),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4)和流化风分布器,环形支承板(4)支承于称重传感器(8)上,其外部边缘与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边缘相连,出料管线(11)的入口端位于流化风分布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内称重桶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倒置圆台面形的收集板(5),收集板(5)的顶部边缘与环形支承板(4)中心孔的边缘相连,所述的流化风分布器设于收集板(5)底部的孔口处,将该孔口覆盖,收集板(5)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自动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收集板(5)底部的孔口直 径为出料管线(11)内直径的3 10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自动加料器,其特征在于出料管线(11)的入口 端至流化风分布器上表面的距离为10 5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以解决现有设置内称重桶的催化剂自动加料器所存在的催化剂易于在内称重桶的底部堆积的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设有流化罐(1)、加料管线(12)、出料管线(11)、流化风管线(9),流化罐(1)内设有内称重桶(3)、称重传感器(8),内称重桶(3)包括一个圆筒形筒体(31),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环形支承板(4)和流化风分布器,环形支承板(4)支承于称重传感器(8)上,其外部边缘与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边缘相连,出料管线(11)的入口端位于流化风分布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内称重桶圆筒形筒体(31)的底部设有倒置圆台面形的收集板(5),收集板(5)的顶部边缘与环形支承板(4)中心孔的边缘相连,所述的流化风分布器设于收集板(5)底部的孔口处,将该孔口覆盖,收集板(5)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催化剂的堆积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秦豫夏金法刘丹张振千刘昱梁龙虎张聚越乔立功施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