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615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是在一机架上装设有供手部操作的第一运动机构、供脚部操作的第二运动机构,以及一阻尼机构与该第一运动机构及该第二运动机构连动设置,前述第一与第二运动机构各别具有以相反转动方向装设的正转单向离合器与逆转单向离合器,因此可提供使用者手脚同步或各别操作运动使用,且在操作过程中皆可获取阻尼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
技术介绍
由于健身车是仿效自行车结构而衍生出来的室内用运动器材,因此已知的健身车 结构不外乎包括有机架、椅座、把手、脚踏板以及阻尼结构等。使用时是以脚部踩踏脚踏板 连动阻尼结构以获得适当的阻力,进一步达成脚部肌耐力的锻炼,手部则是握住把手以维 持上半身的平衡与稳定。然而,该已知健身车仅能达到脚部锻炼效果而已,对于手部则呈闲置,因此,有业 者期许能充分发挥健身车的功能,遂在既有结构基础下将把手改良成可枢转操作,但,可空 转的把手虽能提供手部进行周期性运动,却因不能产生阻尼效果而无益于手部的肌耐力锻 炼。为此,倘以新增另一组阻尼结构方式来强化手部锻炼时,不仅将使得成本增加且易耗占 空间而不利于健身车的推广;又,若将把手以一皮带连动至该脚踏板所驱动的阻尼结构而 为共享时,虽不会增加太多成本负担,且不至于占用空间,并在手脚同步运动的情况下尚能 操作,却将于手部或脚部单独使用时产生严重干扰,亦即,使用者在单独操作脚踏板或把手 时,通过阻尼结构的居间连动,将造成不使用的另一结构(把手或脚踏板)产生同步作动, 如此势将造成运动的不便与困扰。所以,已知健身车难以达成手脚同步或各别运动的使用 目的。另,已知健身车的操作使用,是以正向驱转脚踏板或把手的方式而为运动并获取 阻尼效果,在反向操作时却将呈现空转状态,此结果对于别有特殊需求而必须以反向操作 并获得阻尼效果的使用者而言,似乎显得不符需求。再者,对于把手可转动的健身车而言,是以杆状物直接枢轴于曲柄上以提供握持, 然于操作过程中,随着曲柄的绕转而不断改变位置的杆状物,将造成手腕过度弯折,长期操 作使用易因不符合人体工学而衍生伤害。故,已知健身车存有可再改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提供手脚 同步或各别运动使用时,皆可获取阻尼效果。本技术次要目的所提供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具有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 计,可提升使用舒适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包含有一机架及结合 于该机架的一第一运动机构、一第二运动机构与一阻尼机构。其中,第一运动机构具有一第 一转轴、一第一驱动轮与一正转单向离合器,该第一转轴穿设该第一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 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一驱动轮之间,在第一转轴以正 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运动机构具有一第二转轴、一第二驱动轮与一正转单向 离合器,该第二转轴穿设该第二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二驱动轮之间,在第二转轴以正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二驱动轮;该阻尼 机构具有一从动轮,该从动轮与该第一运动机构的第一驱动轮及该第二运动机构的第二驱 动轮连动。本技术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包含有一机架;一第一运动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第一转轴、一第一驱动轮与一 正转单向离合器,该第一转轴穿设该第一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 合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一驱动轮之间,在第一转轴以正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一驱动 轮;一第二运动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第二转轴、一第二驱动轮与一正转单向离合 器,该第二转轴穿设该第二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 第二转轴与该第二驱动轮之间,在第二转轴以正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以及一阻尼 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从动轮,该从动轮与该第一运动机构的第一驱动轮及该第二 运动机构的第二驱动轮连动。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还包括有一转换轮通过一固定轴穿设而结合于该 机架,该转换轮具有同轴设置的一外轮盘与一内轮盘,该外轮盘通过一第一连动皮带与该 第一驱动轮连接,且通过一第二连动皮带与该第二驱动轮连接,该内轮盘通过一第三连动 皮带与该阻尼机构的从动轮连接。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机架包括有一第一罩壳、一第二罩壳与一角 度定位机构,该固定轴穿设于该第一罩壳与该第二罩壳的交会处,且第一罩壳一侧设有该 第一运动机构,第二罩壳一侧设有该第二运动机构;该角度定位机构连结该第一罩壳与该 第二罩壳,用以调整该第一罩壳相对该第二罩壳固定于一倾斜角度位置。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角度定位机构具有一伸缩压缸,该伸缩压缸 具有一压缸本体与一伸出杆,该压缸本体一端枢接于该第二罩壳的外部,该伸出杆穿设于 压缸本体内部且一端枢接于该第一罩壳上。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第一运动机构具有至少一操控组,该操控组 包含一连杆、一结合件与一转向握把,该连杆一端与该第一转轴连结,另一端枢接该结合 件,该结合件枢接该转向握把。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操控组还包括有一轴套套设于该第一转轴 上,且第一转轴具有一螺孔,该连杆设有一长槽,一锁固件穿过该长槽并锁入第一转轴的螺 孔以将连杆固结于第一转轴。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第一运动机构包括有一传动齿轮,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一逆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与该传动 齿轮之间,在该第一转轴以逆向转动时连动该传动齿轮;以及一转向齿轮,与该传动齿轮啮 合,且连动该第一驱动轮以相同旋向转动。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有一第一定位轴与一 第一对接皮带,而该第一驱动轮具有可同步转动的一动力输出齿盘与一对向齿盘,该转向 齿轮具有可同步转动的一换向齿盘与一连动齿盘,其中该换向齿盘与该传动齿轮啮合,该 连动齿盘与该对向齿盘之间套设该第一对接皮带。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第二运动机构包括有一传动齿轮,套设于 该第二转轴;一逆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二转轴与该传动齿轮之间,在该第二转轴以逆向转动时连动该传动齿轮;以及一转向齿轮,与该传动齿轮啮合,且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以相 同旋向转动。所述的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中,该第二运动机构还包括有一第二定位轴与一 第二对接皮带,而该第二驱动轮具有可同步转动的一动力输出齿盘与一对向齿盘,该转向 齿轮具有可同步转动的一换向齿盘与一连动齿盘,其中该换向齿盘与该传动齿轮啮合,该 连动齿盘与该对向齿盘之间套设该第二对接皮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第一运动机构更具有一操控组,该操控 组包含一连杆、一结合件与一转向握把,该连杆一端与该第一转轴连结,另一端枢接该结合 件,该结合件枢接该转向握把,通过此以提供使用者更为舒适的握持操作方式。附图说明12活动座 15固定轴 16b内轮盘 19角度定位机构13椅座 16转换轮 17第一罩壳 19a压缸本体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健身车的转换轮与第一及第二运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图6为本技术健身车的转换轮与第一运动机构的连动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健身车的第一运动机构的平面视图; 图8为本技术转换轮与第二运动机构的连动示意图。本技术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健身车 10机架 11底座 14支撑架 16a外轮盘 18第二罩壳 19b伸出杆 20阻尼机构 21从动轮 30第一运动机构 31第一转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复健效果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机架;  一第一运动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第一转轴、一第一驱动轮与一正转单向离合器,该第一转轴穿设该第一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一驱动轮之间,在第一转轴以正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一驱动轮;  一第二运动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第二转轴、一第二驱动轮与一正转单向离合器,该第二转轴穿设该第二驱动轮,且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该正转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二驱动轮之间,在第二转轴以正向转动时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以及  一阻尼机构,结合于该机架且具有一从动轮,该从动轮与该第一运动机构的第一驱动轮及该第二运动机构的第二驱动轮连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经禄
申请(专利权)人:基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