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623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包括锁体和保险控制模块;所述锁体包括内开把手拉杆、外把手拉杆、旋转锁块以及棘爪,所述内开把手拉杆连接内开把手,所述外把手拉杆连接外开把手,所述旋转锁块绕锁扣旋转且与所述棘爪旋转扣合,所述内开把手拉杆为夹角形状,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车门上锁关好上保险以后使用内开把手只拉一次即可实现解保险解锁动作,且质量稳定、寿命更长、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以及更便利的操作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电控一体化门锁,尤其涉及一种在门锁上锁上保险以 后使用内开把手一次把门打开,同时实现了解保险和解锁的操作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 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门锁提出了越来越广泛的要求。在得 到多样化功能和特征的同时,要求车用门锁有更稳定的质量、更长的寿命、更好的安全 性能以及更便利的操作性。目前市场上的门锁除具有汽车门锁的上锁、解锁、上保险以 及解保险的所有功能以外,还要求实现这些功能越来越方便,车内的乘客第一次拉内开 把手时可以实现解锁止的动作,第二次拉内开把手时实现开启车门的动作;车内的乘客 还能在门锁上锁上保险以后,一次拉内开把手即可同时实现解保险解锁的动作;还有在 钥匙或者遥控器开启和关闭左前门时,使其它所有的门同步开启或者关闭;以及此外还 要求后侧门锁,可以有效的保护儿童的安全。为了能够实现更便利的操作,在汽车门上 锁上保险以后,如果车内的乘客需要下车,传统的操作是驾驶员使用中控或者乘客按窗 台按钮解保险以后,乘客拉车门的内把手开门方可下车;后来又发展了一种新的方式驾 驶员无需按中控解保险,乘客也不需要按窗台按钮,但乘客必须第一次拉内开把手解保 险以后,松开内开把手,重新拉内开把手解锁才可开门下车。为提高操作的便利性,现 发展了一种新的乘客开门方式,驾驶员无需按中控解保险,乘客也不需要按窗台按钮, 乘客只需一次拉内开把手就可同时实现解保险解锁开门的动作,该系统称之为单次开 启。本专利即为一种新型的中控一体化的单次开启的电动门锁。有鉴于此,本领域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电动的上保险与解 保险,并且在上保险解保险以后无需回中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与现有的锁具具 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并且达到在车门上锁关好上保险以后使用内开把手只拉一次即可实 现解保险解锁动作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包括锁体和保险控制模块;所述锁体包括内开把手拉杆、外把手拉杆、旋转锁块以及棘爪,所述内开把手 拉杆连接内开把手,所述外把手拉杆连接外开把手,所述旋转锁块绕锁扣旋转且与所述 棘爪旋转扣合,所述内开把手拉杆为夹角形状;所述保险控制模块包括内保险拉杆、过渡拉杆、保险拉杆以及解锁拉杆;所述 内开把手拉杆的两夹角边分别转动抵接所述解锁拉杆和所述内保险拉杆,所述解锁拉杆 通过旋转联动所述棘爪,所述棘爪通过弹簧的支持与所述旋转锁块啮合,所述棘爪上设有一定位轴;所述内保险拉杆啮合所述保险拉杆,所述保险拉杆联动所述过渡拉杆,所 述过渡拉杆上设有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上设有上保险位置和解保险位置,所述定位 轴在所述定位滑槽内滑动。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供内开把手拉杆转动的内开把手安装支架,铰接所述 内开把手拉杆。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安装板,所述锁体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车门上。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门锁壳体,罩盖所述锁体。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钥匙拉杆,联动所述保险拉杆。优选地,所述锁体外罩盖一盖板。本技术的能实现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除实现一般电控门锁的上锁、 解锁、上保险和解保险的操作以外,能实现一次开启,即在门处于上锁上保险的状态 时,无需驾驶员按中控按钮,也无需乘客拨窗台按钮,只需乘客一次拉动内开把手即可 开门。本技术中的旋转锁块与锁扣啮合,上锁时,旋转锁块绕锁扣旋转,与棘爪 啮合,实现上锁;解锁时,内开把手拉杆与车门内开把手连接,外把手拉杆与外把手连 接,乘客通过操作内开把手或者外把手,带动内把手拉杆或外把手拉杆,旋转到一定角 度以后带动锁体内部解锁部件解锁拉杆,解锁拉杆与过渡拉杆啮合,带动棘爪,从而释 放旋转锁块,实现解锁。传统的门锁上保险的状态下内把手拉杆4或外把手拉杆6无法解锁,只有在解锁 的状态下才可解锁。本专利的特征在于,除了传统的电动以及窗台按钮和钥匙可实现上 保险和解保险的操作以外,直接拉内开把手无需其他解保险的操作一次即可把门打开。 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门锁可以实现在门锁处于上锁上保险 的状态下,可通过拉内把手一次解保险解锁。拉动内开把手时,内把手拉杆旋转一定的 角度与内保险拉杆接触,内保险拉杆与保险拉杆啮合,带动过渡拉杆,实现解保险;继 续拉内开把手,内把手拉杆继续旋转,与解锁拉杆接触,带动解锁。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在门锁处于上锁上保险状态,内保险拉杆与内把手拉杆处于如图5所示的状 态,棘爪处于图6所示的上保险状态,乘客此时拉动内把手,内把手通过连杆或这拉索 与门锁的内把手拉杆连接,带动内把手拉杆由图1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图5所示的状态,与 内保险拉杆接触,带动内保险拉杆旋转,内保险拉杆与保险拉杆配合,保险拉杆旋转带 动带动过渡拉杆,使棘爪与过渡拉杆的接触位置转到如图的解保险状态,从而实现解保 险;此时乘客继续拉动内把手拉杆,内把手拉杆带动锁体内部解锁部件解锁拉杆,解锁 拉杆与过渡拉杆啮合,带动棘爪,从而释放旋转锁块,实现解锁。因此,只操作内把手 一次即实现了解保险解锁开门的操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技术能够在车门上锁关好上保险以后使用内开把 手只拉一次即可实现解保险解锁动作,且质量稳定、寿命更长、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以及 更便利的操作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的锁止/解锁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过渡拉杆内部止/解锁机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门锁壳体8为保险拉杆2为盖板9为钥匙拉杆3为内保险拉杆10为电动单元4为内开把手拉杆11为安装板5为内开把手安装支架 12为旋转锁块6为外把手拉杆13为棘爪7为过渡拉杆131为定位轴71为定位滑槽14为解锁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图1至6来介绍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包括锁体和保险 控制模块。所述锁体包括内开把手拉杆4、外把手拉杆6、旋转锁块12以及棘爪13,所述内 开把手拉杆4连接内开把手,所述外把手拉杆6连接外开把手,所述旋转锁块12绕锁扣 旋转且与所述棘爪13旋转扣合,所述内开把手拉杆4为夹角形状。所述保险控制模块包括内保险拉杆3、过渡拉杆7、保险拉杆8以及解锁拉杆 14 ;所述内开把手拉杆4的两夹角边分别转动抵接所述解锁拉杆14和所述内保险拉杆 3,所述解锁拉杆14通过旋转联动所述棘爪13,所述棘爪13通过弹簧的支持与所述旋转 锁块12啮合,所述棘爪13上设有一定位轴131 ;所述内保险拉杆3啮合所述保险拉杆8, 所述保险拉杆8联动所述过渡拉杆7,所述过渡拉杆7上设有定位滑槽71,所述定位滑槽 71上设有上保险位置和解保险位置,所述定位轴131在所述定位滑槽71内滑动。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供内开把手拉杆4转动的内开把手安装支架5,铰接所 述内开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次开启的中央集控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和保险控制模块;所述锁体包括内开把手拉杆(4)、外把手拉杆(6)、旋转锁块(12)以及棘爪(13),所述内开把手拉杆(4)连接内开把手,所述外把手拉杆(6)连接外开把手,所述旋转锁块(12)绕锁扣旋转且与所述棘爪(13)旋转扣合,所述内开把手拉杆(4)为夹角形状;所述保险控制模块包括内保险拉杆(3)、过渡拉杆(7)、保险拉杆(8)以及解锁拉杆(14);所述内开把手拉杆(4)的两夹角边分别转动抵接所述解锁拉杆(14)和所述内保险拉杆(3),所述解锁拉杆(14)通过旋转联动所述棘爪(13),所述棘爪(13)通过弹簧的支持与所述旋转锁块(12)啮合,所述棘爪(13)上设有一定位轴(131);所述内保险拉杆(3)啮合所述保险拉杆(8),所述保险拉杆(8)联动所述过渡拉杆(7),所述过渡拉杆(7)上设有定位滑槽(71),所述定位滑槽(71)上设有上保险位置和解保险位置,所述定位轴(131)在所述定位滑槽(71)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