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电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陶瓷全面积LN0/Ag/LN0复合 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气工程中各类陶瓷元件的电极通常采用Ag、Pt或Au等金属,通过溅射、烧渗、 喷涂等工艺,紧固地附着于陶瓷材料某一端面上用于导电。直接用金属做电极层,其导电性 好,有一定延展性。但金属电极存在两个显著的缺点(1)晶体常数与陶瓷基片不匹配,导 致界面缺陷聚集,容易造成电极分层脱落,致使器件失效;(2)高频电场下,金属电极与陶 瓷相之间容易相互扩散,发生化学反应,使介电性能劣化。La0.5Sr0.5Co03> YB2Cu3O7^5, SrRuO3等导电氧化物的出现为解决金属电极的缺陷提 供了新的途径。在众多导电氧化物中,LaNiO3(其缩写为“LN0”,本专利申请中,用LNO代表 LaNiO3)因其晶格常数为0.384歷,与锆钛酸铅(其缩写为“PZT”,本专利申请中,用PZT代 表锆钛酸铅)、掺镧锆钛酸铅(其缩写为“PLZT”,本专利申请中,用PLZT代表掺镧锆钛酸 铅)等压电陶瓷晶格常数非常接近,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利用脉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陶瓷全面积LNO/Ag/LNO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片重叠放置的陶瓷片(1),相邻两陶瓷片(1)之间为“LNO导电缓冲层(2)/Ag电极层(3)/LNO导电缓冲层(2)”,位于顶部和底部的陶瓷片(1)表面依次覆盖LNO导电缓冲层(2)、Ag电极层(3),LNO导电缓冲层(2)端面的形状和面积与陶瓷片(1)端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Ag电极层(3)端面的形状和面积与LNO导电缓冲层(2)端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所述陶瓷片(1)与LNO导电缓冲层(2)之间、LNO导电缓冲层(2)与Ag电极层(3)之间通过烧结成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余毅,赁敦敏,余江,徐成刚,高道江,赵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