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72536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属于航天器微推进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构建储箱物理模型、建立微分代数方程组和求解上述的微分代数方程组获得未知数等三个步骤,该预测方法不但适用于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的预测,在通过开展试验对其中经验因子进行修正后同样也适合用于具有类似工作特点的其它液化气储箱的工作过程的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从数学上能够降低针对储箱自增压过程开展分析及预测的难度,从工程上能对液化气储箱自增压过程中物性变化规律做出较准确的预测,能够为相关应用带来有利指导,且简单易行、成本极低。

A Nitrous Oxide tank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predi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itrous Oxide tank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prediction method,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cro spacecraft propulsion,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 physical model, establishing the differential algebraic equations and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algebraic equations to obtain the unknown three steps, the prediction method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 Nitrous Oxide tank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pre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other work is predicted by the liquefied gas tank test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ified experience factor is also suitable for the. Nitrous Oxide storage box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prediction method can reduce the mathematically tank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difficulty, from the engineering of liquefied gas tank self pressurization process in regular physical changes mak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s, can bring favorable guidance for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and simple easy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微推进
,具体涉及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 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及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寻找安全、廉价、无毒、 无污染的高性能推进剂已成为各航天大国的研究目标。采用氧化亚氮作为推进剂,已经成 为发展无毒推进剂的一个重要选择。而将氧化亚氮应用于单组元微推进系统,也成为目前 微推进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既可以利用氧化亚氮液态储 存、密度比冲高的特点,又可利用氧化亚氮饱和蒸汽压高的特点,实现自增压式的推进剂输 送,简化系统结构及降低系统质量,因而相对于传统的微推进模式独具优势。为保证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工作过程中推进剂的自增压稳定供给,必须掌 握氧化亚氮自增压过程中的储箱压力的变化特性,从而为整个推进剂输送系统的设计提 供基本设计参数。唐铖等人在《小型航天器液化气推进系统的数值模拟》(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47 =730-733) 一文中提到了一种针对液化气储箱工作过程的计 算模型,假设储箱中液体部分始终处于系统压力下的饱和状态。此种方式在流量较小的情 况下预测比较准确。但当流量增大到一定值时,储箱中液态部分蒸发速度势必跟不上气体 流出速度,此时液体温度将出现分层现象,这是上述方法所无法进行预测的。Zilliac and Karabeyoglou 在《Modeling of Propellant Tank Pressurization》(AIAA 2005-3549, 2005) 一文中提出另一种针对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的预测模型,采用一种全新的分层 假设,可以预测较大流量下液体温度分层的情况。但是此模型是针对固液式火箭发动机的 储箱的工作过程来设计的,其采用氮气增压储箱及液态氧化亚氮作为推进剂的工作模式与 直接采用气态氧化亚氮来工作的方式有着很大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 法,该预测方法不但适用于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的预测,在通过开展试验对其中经验 因子进行修正后同样也适合用于具有类似工作特点的其它液化气储箱的工作过程的预测。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从数学上能够降低针对储箱自增压过程 开展分析及预测的难度,从工程上能对液化气储箱自增压过程中物性变化规律做出较准确 的预测,能够为相关应用带来有利指导,且简单易行、成本极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构建储箱物理模型将储箱内从上到下依次划分为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设各区内部 温度均勻,饱和液相层区温度为恒处于氧化亚氮气体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饱和液相层区的 物理厚度视为零,进出饱和液相层区的物质量及能量均是守恒的。过热液相区与饱和液相区间换热为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率远大于“液-液”导热和“气-液”对流的换热率,气相区 与饱和液相层区间换热为自然对流换热,其换热率被称为自然对流换热率,沸腾换热率与 自然对流换热率成正比,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液相压力与氧化 亚氮气相压力相等,氧化亚氮液相及气相总焓仅与温度相关;氧化亚氮气相符合真实气体 状态方程;储箱的内壁满足绝热边界条件。步骤二、建立微分代数方程组按照整个储箱的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过热液相区三部分控制容积,根据开口系 统能量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及步骤一中建立的储箱物理模型中的假设条件,获得包含九方 程及九未知数的微分代数方程组,如公式(1) (9)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构建储箱物理模型:将储箱内从上到下依次划分为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各区内部温度均匀,饱和液相层区温度为恒处于氧化亚氮气体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饱和液相层区的物理厚度视为零,进出饱和液相层区的物质量及能量均是守恒的,过热液相区与饱和液相区间换热为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率远大于“液-液”导热和“气-液”对流的换热率,气相区与饱和液相层区间换热为自然对流换热,沸腾换热率与自然对流换热率成正比,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液相压力与氧化亚氮气相压力相等,氧化亚氮液相及气相总焓仅与温度相关;氧化亚氮气相符合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储箱的内壁满足绝热边界条件;步骤二、建立微分代数方程组:按照整个储箱的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过热液相区三部分控制容积,根据开口系统能量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及步骤一中建立的储箱物理模型中的条件,获得包含九方程及九未知数的微分代数方程组:质量守恒方程:(math)??(mrow)?(mover)?(msub)?(mi)m(/mi)?(mi)G(/m随时间变化情况。i)?(/msub)?(mo)·(/mo)?(/mover)?(mo)=(/mo)?(mover)?(msub)?(mi)m(/mi)?(mi)LV(/mi)?(/msub)?(mo)·(/mo)?(/mover)?(mo)-(/mo)?(mover)?(msub)?(mi)m(/mi)?(mi)prop(/mi)?(/msub)?(mo)·(/mo)?(/mover)?(mo)-(/mo)?(mo)-(/mo)?(mo)-(/mo)?(mrow)?(mo)((/mo)?(mn)1(/mn)?(mo))(/mo)?(/mrow)?(/mrow)?(/math)(math)??(mrow)?(mover)?(msub)?(mi)m(/mi)?(mi)L(/mi)?(/msub)?(mo)·(/mo)?(/mover)?(mo)=(/mo)?(mo)-(/mo)?(mover)?(msub)?(mi)m(/mi)?(mi)LV(/mi)?(/msub)?(mo)·(/mo)?(/mover)?(mo)-(/mo)?(mo)-(/mo)?(mo)-(/mo)?(mrow)?(mo)((/mo)?(mn)2(/mn)?(mo))(/mo)?(/mrow)?(/mrow)?(/math)其中为气相区的质量变化率,为液体蒸发速率,为氧化亚氮质量流率,为过热液相区的质量变化率,单位为kg/s;对于气相区和过热液相区适用的能量方程(math)??(mrow)?(mover)?(msub)?(mi)Q(/mi)?(mi)in(/mi)?(/msub)?(mo)·(/mo)?(/mover)?(mo)=(/mo)?(mfrac)?(mi)dE(/mi)?(mi)dt(/mi)?(/mfrac)?(mo)+(/mo)?(mi)Σ(/mi)?(mover)?(msub)?(mi)m(/mi)?(mi)e(/mi)?(/msub)?(mo)·(/mo)?(/mover)?(msub)?(mi)h(/mi)?(mi)e(/mi)?(/msub)?(mo)-(/mo)?(mi)Σ(/mi)?(mover)?(msub)?(mi)m(/mi)?(mi)i(/mi)?(/msub)?(mo)·(/mo)?(/mover)?(msub)?(mi)h(/mi)?(mi)i(/mi)?(/msub)?(mo)+(/mo)?(mover)?(mi)W(/mi)?(mo)·(/mo)?(/mover)?(mo)-(/mo)?(mo)-(/mo)?(mo)-(/mo)?(mrow)?(mo)((/mo)?(mn)3(/mn)?(mo))(/mo)?(/mrow)?(/mrow)?(/math)其中为进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净热量,E为系统总能量,为流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质量流率,为进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质量流率,he为流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比焓,hi为流入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的氧化亚氮比焓,为储箱中气相区或过热液相区与外界交换净功率;根据储箱物理模型获得的公式:(math)??(mrow)?(msub)?(mi)T(/mi)?(mi)S(/mi)?(/msub)?(mo)=(/mo)?(mfrac)?(msub)?(mi)A(/mi)?(mn)2(/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9.28 CN 201010294651.81. 一种氧化亚氮储箱自增压过程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构建储箱物理模型将储箱内从上到下依次划分为气相区、饱和液相层区和过热液相区,各区内部温度均 勻,饱和液相层区温度为恒处于氧化亚氮气体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饱和液相层区的物理厚 度视为零,进出饱和液相层区的物质量及能量均是守恒的,过热液相区与饱和液相区间换 热为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率远大于“液-液”导热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飙孙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