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真空管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6008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管胎,包括内半侧、外半侧和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内半侧和外半侧通过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连接,内半侧上还设有充气气门,充气气门上设有单向阀。内半侧正常状态下贴在轮胎钢圈上,外半侧与内半侧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胎;爆胎后,充气气门对内半侧充气,内半侧与钢圈之间充气由于气体压力差和离心力就会将内半侧向上顶起,使内半侧紧附在外半侧上,形成双层真空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与爆胎紧急充气系统配合使用,减小汽车振动。

Vacuum tube ti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acuum tube tire, including half side, lateral half and half side connect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ransition zone, half side and lateral half half side connecting transition zone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half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pneumatic valve, pneumatic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one-way valve. In the half sid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ttached to the tire rim, between the outer side and the inner half half side form an inflated tire; after the puncture, the inflating valve side inflatable, between the inner side and half because of the gas pressure and gas ring centrifugal force will half lateral top, the inner side. Attached to the outer half side, the formation of double vacuum tyre.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tire burst emergency charging system to reduce vehicle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领域,涉及轮胎,尤其是一种可以配合气体发生器有效规避 紧急情况下爆胎危险的真空管胎
技术介绍
目前的汽车轮胎大部分为真空胎,在日常使用中因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而得到 广泛的应用。但是,一旦发生爆胎这种紧急情况,其危险性便暴露出来。以无内胎轮胎(即 真空胎)为例为了提高轮胎的强度,在其帘布层外围加有一层钢丝。这种结构的轮胎强度 高,散热条件好,适应高速行驶。但它也有一个极大的弱点,最怕缺气行驶。当轮胎缺气行 驶时,除了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外,胎体内的钢丝与轮胎之间也会摩擦生热,过热状态会加 速钢丝与橡胶的老化、变形,甚至内部断裂以至断层,致使轮胎强度遭到破坏,种下爆胎的 祸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管胎,能够配合气体发生器,在轮胎发生紧急爆 胎时,从轮毂内充气形成一个备用轮胎,并可以有效持续一定时间,帮助驾驶者减少汽车震 动,争取停车时间,避免危险发生。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真空管胎,包括内半侧、外半侧和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内半侧和外半侧通过 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连接,内半侧上还设有充气气门,充气气门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内半侧正常状态下贴在轮胎钢圈上,外半侧与内半侧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 胎;爆胎后,充气气门对内半侧充气,内半侧与钢圈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胎。所述外半侧的刚度和硬度分别都大于内半侧的。所述单向阀为锥形阀,当爆胎充气内半侧被顶起后,充气气门和单向阀被拉向轮 胎外侧,锥形阀堵住充气气门和钢圈之间的间隙。所述外半侧采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内半侧采用聚氨基甲酸酯(PU)、苯乙 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或聚异戊二烯。所述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与内半侧和外半侧之间一次成型,且光滑连接,其硬度 和刚度由外半侧处至内半侧处逐渐降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一种新型的轮胎,配合气体发生器 使用,解决了当今汽车爆胎只能预防但不能有效处理的问题。②只是对现有轮胎进行改造, 并不会对汽车其他部件做很大的改动,所以应用起来有实际基础,可以迅速普及。③基本是 纯机械构造,系统安全稳定④安装和维修方便;⑤成本与原来轮胎相比并没有增加多少,设 计开发和生产制造的周期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的胎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正常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爆胎充气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正常状态充气气门和单向阀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爆胎充气后充气气门和单向阀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真空管胎结构,如图3,图6,图7所示,包括外半侧1、内半侧2、内外半侧 连接过渡区3、充气气门4、单向阀5,外半侧1与内半侧2之间通过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3 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其物理结构呈完整的管状,如果仅看外半侧,那么就是外半个管,相应 的内半侧是内半个管。外半侧刚度大,硬度大,与现在常用的普通真空胎类似;内半侧刚度 小,硬度小,与现在常用的橡胶内胎类似,但要比其更具可延展性,且强度更高。其中,充气 气门4安置在内半侧2上,用来给轮胎充气或放气。充气气门4上有一个锥形的单向阀5, 固连在充气气门4上,当爆胎充气内半侧2被顶起后,充气气门4和锥形单向阀5被拉向轮 胎外侧,锥形单向阀5堵住充气气门4和钢圈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轮胎不再漏气。内半侧2初始刚度低,这样不需要很大的压差就可以使其向外顶起附在外半侧; 到一定程度,确切的说是达到完全顶起这一个变形量时,刚度又变得很大,这样才能提供强 大的支撑力,也避免了再次破裂;强度韧性很好,道理很简单,防止破裂。外半侧材料通普通真空胎一样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内半侧材料为聚氨基甲酸 酯(PU),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或聚异戊二烯。内半侧与外半侧连接过度区采用一次成型加工工艺。其物理性质是外半侧和内半 侧的过度,从外而内,刚度和硬度逐渐减小,即此部分材料是渐变的,它的起始两端分别与 外半侧和内半侧光滑固接。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真空管胎的外半侧与普通的真空胎没有什么太大 的差别,而内半侧类似于普通内胎。在正常的状态下,真空管胎可以当真空胎使用,真空管 胎的内半侧紧贴在钢圈上,与真空胎无异,而且外半侧较强的刚度使其右很好的支撑性能, 车胎与钢圈卡得很紧又得益于其真空胎的性质,确保车轮转动时车胎与钢圈不发生相对滑 动。当爆胎后,气体发生器引爆释放气体,通过气体通道进入到钢圈与真空管胎内半侧之 间,由于气体压力差和离心力就会将内半侧向上顶起,使其紧附在外半侧上,形成双层真空 胎,保证轮胎不再漏气。采用上述方案,在汽车高速行驶突然爆胎时,真空管胎内因为爆胎外侧破裂没有 气体存在,同时由于真空管胎内半侧的存在,真空管胎外半侧的破口被内半侧堵上,只要保 证正常的气压,车轮又能正常行驶一段时间,直到司机安全减速停止。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 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 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对于本专利技术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 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半侧、外半侧和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内半侧 和外半侧通过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连接,内半侧上还设有充气气门,充气气门上设有单向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半侧正常状态下贴在轮胎钢圈 上,外半侧与内半侧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胎;爆胎后,充气气门对内半侧充气,内半侧与钢 圈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侧的刚度和硬度分别都大于 内半侧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锥形阀,当爆胎充气内半 侧被顶起后,充气气门和单向阀被拉向轮胎外侧,锥形阀堵住充气气门和钢圈之间的间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侧采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 内半侧采用聚氨基甲酸酯、苯乙烯_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或聚异戊二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与内半侧和 外半侧之间一次成型,且光滑连接,其硬度和刚度由外半侧处至内半侧处逐渐降低。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管胎,包括内半侧、外半侧和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内半侧和外半侧通过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连接,内半侧上还设有充气气门,充气气门上设有单向阀。内半侧正常状态下贴在轮胎钢圈上,外半侧与内半侧之间充气形成充气轮胎;爆胎后,充气气门对内半侧充气,内半侧与钢圈之间充气由于气体压力差和离心力就会将内半侧向上顶起,使内半侧紧附在外半侧上,形成双层真空胎。本专利技术可以与爆胎紧急充气系统配合使用,减小汽车振动。文档编号B60C17/02GK102120409SQ20111004517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侯永平, 李檀, 陈曦 申请人:同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管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半侧、外半侧和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内半侧和外半侧通过内外半侧连接过渡区连接,内半侧上还设有充气气门,充气气门上设有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檀陈曦侯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