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光机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及X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117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光机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及X光机。控制电路包括:向上运动触发单元、向下运动触发单元、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和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和/或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上运动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被触发时,所述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在预定时间内使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失能;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下运动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被触发时,所述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在预定时间内使所述向下运动触发单元失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X光机领域,特别是一种X光机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及X光机
技术介绍
X光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科学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其中,应用于医疗卫生协助医生诊断疾病的X光机是根据人体肌内、骨头等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利用X射线透过人体照射在片子上进行成像的。图1为利用X光机对病人进行成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X光机中,位于病人支架1上的病人2和用于盛装待照底片的片盒3之间有一个距离A,而X射线的发射源4 接近于一个点,这样在X射线发射源4到片盒3的距离(SID)取不同值时,所获得的图像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当SID为115mm时,所获得的图像比实际图像增大了 2*b ;而当SID为 150mm,则所获得的图像比实际图像增大了 2*a。其中,a小于b,即图像在SID为150mm时, 图像的变形量小于SID为115mm时的变形量。这样在拍一些较小部位或者作透视时,SID为 115mm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拍大部位时,如拍胸片,SID需要变为150mm才能满足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的诊断要求,X光机需要可变的SID,而可变的SID—般是通过X光机立柱的升降来实现的。为了实现X光机立柱的升降,通常需要安装限位开关,并通过控制电机带动立柱运行至限位开关限定的位置来实现对立柱各升降位置的定位。但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运行完全由CPU软件控制,一旦CPU软件运行不正常,电机不能在准确位置停止, 将使得立柱停止不及时,降低立柱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 X光机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及X光机,用以提高立柱的定位精度,减少机械冲击。本技术提供的X光机的立柱升级控制电路,包括向上运动触发单元和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此外还包括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上运动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被触发时,所述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在预定时间内使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失能。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X光机的立柱升级控制电路,包括向下运动触发单元和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此外还包括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下运动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被触发时,所述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在预定时间内使所述向下运动触发单元失能。本技术提供的X光机,包括上述X光机的立柱升级控制电路。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技术中在立柱上/下限位触发单元的一端增加了上/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并通过此上/下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控制向上/下运动触发单元的接地端,从而控制了向上/下运动触发单元的及时通断,提高了立柱的定位精度,减少了机械冲击,保护了立柱机构。此外,由软件、硬件同时控制立柱的升级,增加了运动系统的安全性,即使软件进入死循环,立柱也可以在硬件断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在指定位置停止。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为利用X光机对病人进行成像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又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又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之前,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进行简要描述。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立柱升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CPU11、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电机14、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 和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16。其中,CPUll的第一输出接口与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输出接口与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的输入端相连。CPUll的第一输入接口与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 16相连,第二输入接口与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相连。电机14的一端与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的控制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的控制端相连。当CPUll接收到向下的运动信号时,所述CPUll使能所述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通过所述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控制电机14向下运动。当所述电机14运动到立柱的下限位时,所述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16被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给所述CPU11,所述CPUll使所述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失能,电机停止运动。当CPUll接收到向上的运动信号时,所述CPUll 使能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通过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控制电机14向上运动。当所述电机14运动到立柱的上限位时,所述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被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给所述CPU11,所述CPUll使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失能,电机停止运动。具体实现时,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 15和立柱下限位触发单元16的内部结构可有多种具体实现形式。图2中仅示出了其中一种。图2中,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包括第一三极管VI、第一泄放二极管Dl和第一继电器K1。其中,第一三极管Vl的发射极与高电平,如24V电压,相连,基极与CPUll的第一输出接口 Outl相连。第一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Kl的一端相连,第一继电器Kl 的另一端接地。此外,该第一继电器Kl与第一泄放二极管Dl并联。其中,第一继电器Kl与第一三极管Vl的集电极相连的一端与第一泄放二极管Dl的输出端(负端)相连,第一继电器Kl接地的一端与第一泄放二极管Dl的输入端(正端)相连。当第一三极管Vl断开时,第一泄放二极管Dl用于将第一继电器Kl的电量泄放掉,避免烧坏第一三极管VI。向下运动触发单元13包括第二三极管V2、第二泄放二极管D2和第二继电器K2。 其中,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高电平,如24V电压,相连,基级与CPUll的第二输出接口 0ut2相连。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一端相连,第二继电器K2的另一端接地。此外,该第二继电器K2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并联。其中,第二继电器K2与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的一端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输出端(负端)相连,第二继电器K2 接地的一端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输入端(正端)相连。当第二三极管V2断开时,第二泄放二极管D2用于将第二继电器K2的电量泄放掉,避免烧坏第二三极管V2。电机14的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Kl的常闭触点与高电平,如24V电压,相连,并通过第一继电器Kl的常开触点接地;电机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与高电平,如24V电压,相连,并通过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接地。图2中,第一继电器Kl的常闭/开触点与第一继电器Kl之间的虚线为控制线;同理,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K2之间的虚线也为控制线。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包括立柱上限位开关Sl和第一下拉电阻R1。其中,立柱上限位开关Sl的一端与高电平,如24V电压,相连,另一端分别与CPUll的第一输入接口 Inl和第一下拉电阻Rl的一端相连,第一下拉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其中,若CPUll要求低于24V的电压,如5V电压,则立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光机的立柱升降控制电路,包括: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和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17),所述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17)的一端与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的输出端相连,其中,在所述立柱上限位触发单元(15)被触发时,所述上限位硬件断开控制单元(17)在预定时间内使所述向上运动触发单元(12)失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