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利忠专利>正文

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978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它包括外导套、中导套、内导套、连杆机构和动力源,中导套可滑动的套在内导套的外壁上,外导套可滑动的套在中导套的外壁上,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轴铰接在内导套上、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相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铰接在外导套上、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相铰接;第二连杆的中部与中导套通过中部铰接轴相铰接;动力源与中部铰接轴相固定连接。导套之间设有摩擦块。该立柱以连杆机构为行程放大机构,立柱所受侧力由导套与摩擦块承受,结构简单,原始高度低,形成大,适合用于轻载的升降平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升降式的工作台,这种升降式的工作台一般是由升降式的立柱支撑的。现有的升降式立柱结构复杂,用于比较轻载的升降式工作台时没有行程放大功能,需要立柱的原始高度很高,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原始高度低、行程大的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它包括外导套、中导套、内导套、连杆机构和动力源,所述的中导套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内导套的外壁上,所述的外导套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中导套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轴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通过中部铰接轴相铰接;所述的中部铰接轴、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的轴心线彼此平行;所述的动力源与所述的中部铰接轴相固定连接并可推动所述的中部铰接轴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的内导套与所述的中导套之间设有摩擦块,所述的中导套与所述的外导套之间也设有摩擦块。优选地,所述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的第四连杆的一端也通过所述的第一轴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轴相铰接,所述的第六连杆的一端也通过所述的第三轴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轴相铰接;所述的第五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和所述的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的中部铰接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五轴、第六轴的轴心线都和所述的第一轴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第四连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杆对称,所述的第五连杆与所述的第二连杆对称,所述的第六连杆与所述的第三连杆对称。优选地,所述的动力源包括气缸,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中部铰接轴相固定连接。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该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以连杆机构为行程放大机构,立柱所受侧力由导套与摩擦块承受,从而避免了连杆机构因受侧矩而降低其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原始高度低,形成大,适合用于轻载的升降平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拆分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在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1、内导套;2、中导套;3、外导套;4、连杆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第六连杆;5、动力源;6、摩擦块;7、中部铰接轴;81、第一轴;82、第二轴;83、第三轴;84、第四轴;85、第五轴;86、第六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它包括外导套3、中导套2、内导套1、连杆机构4和动力源5,所述的内导套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中导套2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内导套1的外壁上,所述的外导套3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中导套2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所述的第一连杆4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轴81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1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82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连杆43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83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3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84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2通过中部铰接轴7相铰接;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第一轴81、第二轴82、第三轴83、第四轴84的轴心线彼此平行;所述的动力源5包括气缸,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动力源5可推动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上下移动。所述的内导套1与所述的中导套2之间设有摩擦块6,所述的中导套2与所述的外导套3之间也设有摩擦块6。如附图2、3所示,所述的连杆机构4还可以包括第四连杆44、第五连杆45和第六连杆46,所述的第四连杆44的一端也通过所述的第一轴81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1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连杆45的一端通过第五轴85相铰接,所述的第六连杆46的一端也通过所述的第三轴83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3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连杆45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轴86相铰接;所述的第五连杆45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2和所述的第二连杆42通过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铰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五轴85、第六轴86的轴心线都和所述的第一轴81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第四连杆44与所述的第一连杆41对称,所述的第五连杆45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对称,所述的第六连杆46与所述的第三连杆43对称。当所述的动力源5的活塞杆向上移动较小的位移时,通过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的连接,所述的中导套2、第二连杆42、第五连杆45一起向上移动,由于连杆间的相互作用,所述的外导套3就可上升较大位移。该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以连杆机构4为行程放大机构,立柱所受侧力由内导套1、中导套2和外导套3与摩擦块6承受,从而避免了连杆机构4因受侧矩而降低其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原始高度低,形成大,适合用于轻载的升降平台。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导套(3)、中导套(2)、内导套(1)、连杆机构(4)和动力源(5),所述的中导套(2)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内导套(1)的外壁上,所述的外导套(3)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中导套(2)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所述的第一连杆(4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轴(81)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1)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82)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连杆(43)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83)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3)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84)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2)通过中部铰接轴(7)相铰接;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第一轴(81)、第二轴(82)、第三轴(83)、第四轴(84)的轴心线彼此平行;所述的动力源(5)与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相固定连接并用于推动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导套(3)、中导套(2)、内导套(1)、连杆机构(4)和动力源(5),所述的中导套(2)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内导套(1)的外壁上,所述的外导套(3)可滑动的套在所述的中导套(2)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所述的第一连杆(4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轴(81)铰接在所述的内导套(1)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82)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连杆(43)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83)铰接在所述的外导套(3)上、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84)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42)的中部与所述的中导套(2)通过中部铰接轴(7)相铰接;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第一轴(81)、第二轴(82)、第三轴(83)、第四轴(84)的轴心线彼此平行;所述的动力源(5)与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相固定连接并用于推动所述的中部铰接轴(7)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式行程放大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套(1)与所述的中导套(2)之间设有摩擦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忠
申请(专利权)人:陈利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