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包括底座以及两根竖直设置的可升级立柱,两根可升降立柱的上端固定架设有横梁,横梁上具有两根垂直向下设置的连杆,两根连杆的下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形压盘,圆形压盘的中部还具有竖向设置的单缸柱塞泵,单缸柱塞泵的下端穿过圆形压盘;单缸柱塞泵的进油口位于底部端面上;单缸柱塞泵外还套设有外筒体,外筒体与单缸柱塞泵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外筒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与密闭容腔相贯通的连接头;还包括用于提供恒温热水的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两个连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流体输送容易,定量精度较高,操作维护简单,对流体粒度要求较低,有利于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生产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
技术介绍
黄油泵是最新型的高压注油器,是以压缩空气作动力的注油设备,借助泵的作用使油料产生高压,利用高压进行注油。能加注各种锂基脂油、黄油等粘度较大的油料,适用于汽车、轴承、拖拉机及其它各种动力机械加注黄油作业。现有的双立柱黄油泵在加注黄油时,由于黄油的粘度较大,使得流体输送困难,容易产生流体定量精度低、维护操作复杂、密封件易损、对流体粒度要求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流体输送容易,定量精度较高,操作维护简单,对流体粒度要求较低,有利于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的双立柱恒温黄油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包括底座以及两根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可升级立柱,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且二者的间距大于待压注油桶的最大直径;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的上端固定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具有两根垂直向下设置的连杆,两根所述连杆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形压盘,两根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圆形压盘的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圆形压盘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最大直径与待压注油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压盘的中部还具有竖向设置的单缸柱塞泵,所述单缸柱塞泵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压盘,并与所述圆形压盘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单缸柱塞泵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单缸柱塞泵的活塞上下运动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单缸柱塞泵的进油口位于底部端面上,出油口位于上端的外圆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柱塞泵外还套设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单缸柱塞泵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所述外筒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密闭容腔相贯通的连接头;还包括用于提供恒温热水的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头。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待压注油桶放在两根可升级立柱之间的底板上,并对准上端的圆形压盘,打开上盖,可升降立柱带动横梁以及连杆下降,使圆形压盘压入油桶内,使油桶内的油脂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启动直线往复驱动装置驱动单缸柱塞泵的活塞上下运动,使油桶内的油脂由进油口进入单缸柱塞泵内并从上端的出油口泵出;同时热水循环系统向密闭容腔提供循环流动的恒温热水,密闭容腔内的恒温热水对单缸柱塞泵内的油脂进行加热,使油脂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油脂的粘度,使得油脂输送容易,降低对流体粒度的要求,提高流体定量精度,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单缸柱塞泵包括缸体以及配合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所述缸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的中部具有将所述缸体的上下两端连通的油孔,所述油孔上安装有向上导通的第二单向阀。这样,当缸体内的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变大,而第二单向阀仅仅向上导通,缸体上端的空气无法进入下端,使得下端的气压减小,而油桶内的油脂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向上打开第一单向阀进入到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当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变小,而第一单向阀仅仅向上导通,缸体下端的油脂无法向下进入油桶内,使得下端的油脂压力增大,向上打开第二单向阀,进入缸体的上端,最终从缸体上端的出油口流出。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往复驱动装置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单缸柱塞泵的活塞端部之间采用球铰连接。这样,采用球铰连接的方式,可以对气缸的活塞杆与单缸柱塞泵的活塞的同轴度进行补偿,降低二者的装配精度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可升降立柱为竖向固定设置的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压盘的外圆面的外圆面上具有沿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的两圈密封圈槽,每个所述密封圈槽上均设置有一个密封圈。这样,可以防止油桶内的油脂从圆形压盘与油桶内壁之间的缝隙出挤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流体输送容易,定量精度较高,操作维护简单,对流体粒度要求较低,有利于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单缸柱塞泵与直线往复驱动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包括底座1以及两根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可升级立柱2,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端,且二者的间距大于待压注油桶的最大直径;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的上端固定架设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具有两根垂直向下设置的连杆4,两根所述连杆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形压盘5,两根所述连杆4相对于所述圆形压盘5的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圆形压盘5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最大直径与待压注油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压盘5的中部还具有竖向设置的单缸柱塞泵6,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压盘5,并与所述圆形压盘5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单缸柱塞泵6的活塞上下运动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7;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进油口位于底部端面上,出油口位于上端的外圆面上;所述单缸柱塞泵6外还套设有外筒体8,所述外筒体8与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所述外筒体8上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密闭容腔相贯通的连接头;还包括用于提供恒温热水的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头。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待压注油桶放在两根可升级立柱之间的底板上,并对准上端的圆形压盘,打开上盖,可升降立柱带动横梁以及连杆下降,使圆形压盘压入油桶内,使油桶内的油脂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启动直线往复驱动装置驱动单缸柱塞泵的活塞上下运动,使油桶内的油脂由进油口进入单缸柱塞泵内并从上端的出油口泵出;同时热水循环系统向密闭容腔提供循环流动的恒温热水,密闭容腔内的恒温热水对单缸柱塞泵内的油脂进行加热,使油脂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油脂的粘度,使得油脂输送容易,降低对流体粒度的要求,提高流体定量精度,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实施时,所述单缸柱塞泵6包括缸体以及配合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所述缸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的中部具有将所述缸体的上下两端连通的油孔,所述油孔上安装有向上导通的第二单向阀。这样,当缸体内的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变大,而第二单向阀仅仅向上导通,缸体上端的空气无法进入下端,使得下端的气压减小,而油桶内的油脂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向上打开第一单向阀进入到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当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活塞与缸体下端之间的空腔变小,而第一单向阀仅仅向上导通,缸体下端的油脂无法向下进入油桶内,使得下端的油脂压力增大,向上打开第二单向阀,进入缸体的上端,最终从缸体上端的出油口流出。具体实时时,所述缸体的下端还可以设置串联的双球阀、四球阀甚至多球阀,比如,对于高粘度流体中固体颗粒物<20μm,颗粒物硬度<HRC40°,粘度系数50~500Pa.s的介质,可以采用双球阀。对于介质中偶有颗粒物20μm<500μm,颗粒物硬度<HRC40°,粘度系数50~500Pa.s的介质,或存在气泡时,采用四球阀。对于介质中偶有颗粒物大于500μm,颗粒物硬度<HRC40°,粘度系数50~500Pa.s的介质时,采用多球阀。实施时,所述直线往复驱动装置7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包括底座(1)以及两根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可升级立柱(2),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端,且二者的间距大于待压注油桶的最大直径;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的上端固定架设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具有两根垂直向下设置的连杆(4),两根所述连杆(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形压盘(5),两根所述连杆(4)相对于所述圆形压盘(5)的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圆形压盘(5)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最大直径与待压注油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压盘(5)的中部还具有竖向设置的单缸柱塞泵(6),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压盘(5),并与所述圆形压盘(5)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单缸柱塞泵(6)的活塞上下运动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7);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进油口位于底部端面上,出油口位于上端的外圆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柱塞泵(6)外还套设有外筒体(8),所述外筒体(8)与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所述外筒体(8)上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密闭容腔相贯通的连接头;还包括用于提供恒温热水的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立柱恒温黄油泵,包括底座(1)以及两根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可升级立柱(2),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端,且二者的间距大于待压注油桶的最大直径;两根所述可升降立柱(2)的上端固定架设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具有两根垂直向下设置的连杆(4),两根所述连杆(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形压盘(5),两根所述连杆(4)相对于所述圆形压盘(5)的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圆形压盘(5)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最大直径与待压注油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压盘(5)的中部还具有竖向设置的单缸柱塞泵(6),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压盘(5),并与所述圆形压盘(5)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上端还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单缸柱塞泵(6)的活塞上下运动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7);所述单缸柱塞泵(6)的进油口位于底部端面上,出油口位于上端的外圆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柱塞泵(6)外还套设有外筒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刚,屈钰钦,杨宗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佰思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