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价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联合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290 阅读:4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价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联合疫苗制剂,特别是一种含A群、C群、Y群、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的联合疫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价细菌荚膜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物的联合疫苗制剂,特别是一种含A群、C群、Y群、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物的联合疫苗。
技术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传染性疾病,流行地域极广,遍及全球各大洲,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该病的病原体——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只感染人类,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或分泌物直接传染,通常情况下,这种接触使对方成为一个健康带菌者,根据年龄和环境的不同,10-50%的人可成为带菌者。在人体抵抗力下降及特定环境影响下,脑膜炎奈瑟氏菌可以侵入血流,继而发病,通常发生在接触该菌后的一周内。该病来势非常凶猛,伴有严重脑膜感染的综合症状;严重的全身症状主要有败血症、休克、出血、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内脏出血,病死率较高,尽管抗生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死率仍维持在5~10%之间。脑膜炎奈瑟氏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脑膜炎球菌)的病原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特异性可将脑膜炎球菌分成A、B、C、D、29E、H、I、K、L、W135、X、Y和Z13个血清群,所有血清群的细菌均可致病,但A、B、C、Y和W135毒力最强,上述5个血清群占病例数的95%以上,其中A群、C群传染性最强,是引起脑膜炎流行最常见的菌株。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是第一个用于预防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感染的疫苗,应用以后使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得以大幅度的降低。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研制成功之后,相继研制出了A/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双价疫苗以及含A、C、Y、W135群四价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成分的联合疫苗。由于各国均以A群脑膜炎球菌、C群脑膜炎球菌流行为主,因此,目前各国使用的疫苗主要为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或A/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等。b型嗜血流感杆菌(Hib)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炎、肺炎、蜂窝组织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在使用有效的疫苗前,美国每年有1.6~2.5万多名儿童因Hib引起感染;其中60%的儿童患上最严重的Hib感染并发症——细菌性脑炎。其中10%因脑炎致死,许多幸存者则造成严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其他感染包括菌血症、肺炎、脓胸、心包炎、蜂窝组织炎、脓毒性关节炎及会咽炎等。1988~1991年期间,最初获准对大婴幼儿进行Hib结合疫苗接种,以后又获准对小婴幼儿进行接种,使Hib侵袭性疾病及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过去几年里,Hib疾病患病人数降低了95%,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将5岁以下儿童的Hib疾病作为一种可采用疫苗加以控制的疾病,并计划1996年消除;到1997年7月,该目标已接近实现但尚未完全达到。值得说明的是,在对18个月龄以下儿童广泛使用疫苗前,Hib疾病发病率已开始下降。其可能是由于接种Hib结合疫苗降低了较大儿童的无症状携带率,而导致了18个月龄以下儿童的感染风险降低。这种“群体免疫”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使用疫苗前未预料到的,Hib结合疫苗的成功免疫,为研究及预防由其他含多糖荚膜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作为结合疫苗的载体,必须选择安全有效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必须对人体没有毒性,也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同时又能增强多糖的免疫原性,因此可供选择的种类并不多。目前使用的载体主要为微生物来源的蛋白质,例如现成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经基因突变发生减毒的白喉毒素(CRM-197)以及细菌的外膜蛋白质等,而且已经用于临床。蛋白质载体也可以源于与多糖同一菌种的致病菌,例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偶联疫苗可以用该菌的外膜蛋白质作为载体;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偶联疫苗可以用肺炎球菌的溶血素蛋白质作为载体,其优点是能具有对不同型别的肺炎球菌感染有交叉免疫保护效果。还有一些细菌的毒素蛋白质也可作为载体,例如霍乱毒素、霍乱毒素的B亚单位和大肠杆菌的不耐热肠毒素,因为它们同时还具有佐剂的效应。另外还有绿脓杆菌的外毒素A、P6和一些高分子外膜蛋白质,以及不相关的蛋白质如人血清蛋白等,但是这些蛋白质载体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用于临床。至今已经研制成功多种不同的单价细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及7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RM197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结合疫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能增强婴幼儿对细菌荚膜多糖的免疫反应,这主要是由于结合疫苗能激活T辅助性淋巴细胞和形成T记忆细胞,重复接种能产生记忆性免疫增强作用,使主要为IgG的抗细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抗体水平剧增,对婴幼儿接种后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免疫保护力。(2)细菌的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可成为二价疫苗。这是因为结合疫苗可同时产生针对多糖和蛋白质载体的抗体反应。(3)能增强老年人和某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的病人对细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反应。例如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可以增强疫苗对老年人的免疫保护力。结合疫苗也可使一些缺乏对细菌荚膜多糖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个体产生高效价的抗多糖抗原的抗体。(4)结合疫苗具有载体蛋白质的效应。事先或同时接种蛋白质载体会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因而能增强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中国专利ZL 02159032.X公开了一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A、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与多种蛋白质载体的偶联与纯化方法及疫苗的配制方法,该专利所述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价数为3价多糖,不含Y群、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A群,C群,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以及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的联合疫苗制剂。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制剂,由上述5种多糖-蛋白结合物混合制备的,其中5种结合物混合的重量比例在1∶0.5~2.5之间,优选的为1∶1-2之间,更优选的为1∶1,其中,重量比例是按多糖计算的,每一单位给药剂量的制剂中含有A群,C群,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以及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的量在5-25μg之间,所述每一单位给药剂量是指每次用量的制剂量,或每一制剂单位如注射剂1支中内容物的量。而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优选的为注射用的制剂,如粉针剂或水针剂。可皮下或肌肉注射。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制剂,其中的蛋白载体选自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人血清免疫球蛋白、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外膜蛋白等。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制剂,其中多糖与蛋白载体的结合是以多糖用溴化氰或硼氰酸钠活化,然后与己二酰肼或其他同功能的化合物反应,在碳二亚胺的作用下与蛋白载体共价结合。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可含有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作为佐剂,加入量为0.10~1.5mg铝佐剂/每剂。其中每剂指每一单位给药剂量的制剂。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中还可含有其他已知的可提高机体免疫的人细胞因子如GM-CSF、IL-2、IL-12、或单磷脂A、或胞壁酰二肽或其衍生物等,或与它们结合使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本专利技术也可以用人血清IgG作为载体蛋白制备结合疫苗,其所含的蛋白载体——IgG的Fc片段可与人体内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主动吞噬并处理抗原,增强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本专利技术的联合疫苗可以和目前市售的多种含铝佐剂疫苗如氢氧化铝/磷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价细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量的A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C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Y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W135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它们之间的重量比例在1∶0.5~2.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价细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量的A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C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Y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W135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它们之间的重量比例在1∶0.5~2.5之间。2.权利要求1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重量比例是按多糖计算的,每一单位给药剂量的制剂中含有A群,C群,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以及b型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的量在5-25μg之间。3.权利要求1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蛋白载体选自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或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外膜蛋白。4.权利要求1的联合疫苗制剂,其中的多糖选自未经降解的荚膜多糖或经化学方法裂解的分子量在3-100KDa之间的多糖。5.权利要求1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多糖和蛋白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其中多糖与蛋白的加入量是等量或有0.5~5倍量的差别。6.权利要求1的联合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作为铝佐剂,加入量为0.1~1.5mg铝佐剂/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健蒋先敏肖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