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运用于圆针织机的导纱装置,尤指可使两导纱臂在同一时间点 同步作动达到相辅相成的稳定送纱功能。
技术介绍
圆针织机的主要运作方式,是通过一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送纱装置后,再进行后 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而现有导纱装置呈一长形盒体,并螺固定位于一入纱板,该导纱 装置具有单一导纱臂以供纱线的穿设,藉该单一导纱臂在进行变量供纱时得以具有瞬间纱 线张力变化的缓冲调节送纱。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其入纱数目不断增加,该导纱装 置也随着增加装设数目,惟圆针织机上可装设导纱装置的空间位置受限,无法任意增设,对 于不同使用状况有时又需将该导纱臂的入纱先后位置互换,但现有导纱装置并无此调节互 换功能,需备有两种不同方位导纱臂设置的导纱装置才能达成,实不符制造经济效益。再者由于该导纱装置呈旋臂梁状态的简易螺固于该入纱板上,纱线在快速供纱运 作中该导纱臂会产生瞬间极度摆动,使得该导纱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产生松脱或晃动 的不稳定现象,故需对数量庞大的导纱装置进行定期的维修作业,是属相当繁琐不便,实有 加以改进的必要。缘此,专利技术人于日前对现有针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本体(10),具有一中空容室(111);一连动机构(20),包括枢设于该中空容室(111)内且呈相邻设置的一第一传动轮(21)及一第二传动轮(22),该第一传动轮(21)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结合孔(215)、该第二传动轮(22)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凸出的结合柱(225),该结合柱(225)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孔(215);一弹簧(30),设于该中空容室(111)内且一端相对固定于该本体(10)上、另一端勾合于该第一传动轮(21);以及一导纱臂机构(40),包括呈曲杆状的一第一导纱臂(41)及一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申请(专利权)人: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