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5408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和下底板、采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一瓦形型腔;所述上盖板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均位于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毛坯一次成型且模具各部分定位准确、所成型产品质量高,能够简单方便实现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毛坯的成型且能大幅度减少原材料浪费、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
技术介绍
烧结稀土永磁毛坯用成型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以下以钕 铁硼材料的成型模具为例进行说明。由于钕铁硼材料一般均需要在产品成 型过程中同时完成取向,因而目前针对该材料所使用的成型模具,大多在 采用左右缸进行对压的同时,也在所使用成型模具上下加装取向压机进行 压制。另外,稀土永磁材料在从压制成型到烧结出炉后,由于其内部压力 分布与磁场分布等方面的因素,所成型毛坯各个方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一般情况下,毛坯成型前后其左右压制方向的收缩比为1.17-1.20; 上下取向方向的收缩比为1.30-1.41,并且该方向受制粉工艺影响较大; 而模具方向即毛坯前后方向的收缩比为1.21-1.23。因此,成型模具设计 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其模具尺寸=(需要尺寸+加工裕量)x收缩系 数,使用该类成型模具所加工产品一般为块状或棒状,而对于形状特殊、 难于压制的产品, 一般用大块料线切割而成型;尤其是对于瓦形材料,以 前一般釆用CAD之类的软件放样后,釆用用线切割方式加工成型,但是上 述成型工艺均造成原料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结构简单合理、毛坯一次成型且模具各 部分定位准确、所成型产品质量高,能够简单方便实现稀土永磁材料瓦形3浪费、节约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和下底板、釆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一瓦形型腔;所述上盖板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均位于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所述上盖板的弧形成型面形状为弧形凸起状且下底板的弧形成型面形状对应为弧形凹陷状。所述上盖板、下底板以及左右两个压头均由无磁钢或胶木制成。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合理且加工制作方便;2、其上盖板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 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并且前后两个侧板均位于上盖板和下 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因而,能够有效保证成型 过程中模具各部分地准确定位;在将稀土永磁材料装入型腔且盖上上盖板 后,将本技术前后通过夹具进行夹持并安装在自动磁场成型机上,之 后通过上下取向压机和左右两个油缸分别从上下和左右4个方向分别对模具进行压制,因而所成型产品质量高;3、产品成型工艺简便,毛坯一次 成型,相比现有的瓦形产品制作技术而言,减少了原来由块状坯料线切割 造成的浪费,因而能够大幅度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节约了后续加工 程序,其后期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磨加工处理,因而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4附图标记说明l一上盖板; 2 —下底板; 3—侧板;4一压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 1和下底板2、釆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3以及分别通过左 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4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 一瓦形型腔。其中,所述上盖板l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2的内侧中部对应 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3均位于上 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l的弧形成型面形状为弧形凸起状且下底板 2的弧形成型面形状对应为弧形凹陷状。另外,上盖板l、下底板2以及 左右两个压头4均由无磁钢制成。实践中,上盖板l、下底板2以及左右 两个压头4也可以均由胶木制成。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稀土永磁材料细粉装入由下底板2、 前后两个侧板3以及左右两个压头4围成的型腔,再盖上上盖板1;之后, 将本技术前后通过夹具进行夹持并安装在自动磁场成型机上,完成装 在其型腔内部的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毛坯的一次成型。在产品的成型过程 中,通过上下取向压机和左右两个油缸分别从上下和左右4个方向分别对 模具进行压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 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 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1)和下底板(2)、采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3)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4)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一瓦形型腔;所述上盖板(1)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2)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3)均位于上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板(l')的弧形成型面形状为弧形凸起状且下底板(2)的弧形成 型面形状对应为弧形凹陷状。3. 按照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盖板(1)、下底板(2)以及左右两个压头(4)均由无磁钢 或胶木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和下底板、采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一瓦形型腔;所述上盖板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均位于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毛坯一次成型且模具各部分定位准确、所成型产品质量高,能够简单方便实现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毛坯的成型且能大幅度减少原材料浪费、节约成本。文档编号B22F3/03GK201275622SQ200820222030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专利技术者邹光荣 申请人:西安西工大思强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瓦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由通过上下取向压机进行压制的上盖板(1)和下底板(2)、采用夹具进行夹紧固定的前后两个侧板(3)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油缸进行对压的左右两个压头(4)六个部分组成,所述六个部分围成一瓦形型腔;所述上盖板(1)的内侧中部和下底板(2)的内侧中部对应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弧形成型面的成型凸台,前后两个侧板(3)均位于上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凸台的前后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工大思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