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装体及摄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04600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组装体及具备此透镜组装体的摄影装置,该透镜组装体,即使设置了分别螺合于透镜框架和支架双方的螺纹部,也会抑制在组装后进行调焦时由螺纹部的滑动而产生的垃圾进入到传感器侧。在透镜组装体(1)具备透镜框架(11),该透镜框架(11)卷绕用于在构成传感器(12)的摄像元件(12C)上成像被摄体光的摄像透镜(110)且保持此摄像透镜(110)。在其透镜框架(11)的透镜框架外周面形成有螺入支架(10)的中空内壁的外螺纹部(111),在其透镜框架外周面的比外螺纹部(111)更靠射出侧,形成有接触或接近支架(10)的中空内壁的圆筒外壁部(112)。由此,通过圆筒外壁部和中空内壁使垃圾进入传感器侧的经路遮断或变得极细。(*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被摄体光成像在传感器上的摄像透镜被组装在内 部的透镜组装体及具备此透镜组装体的摄影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的有使被摄体光成像在摄像元件等传感器上的摄像透镜 被组装在内部的透镜组装体。在此种透镜组装体中在透镜框架和支架上 设置精密螺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来简化支架和透镜框架的卡合部的结构 以谋求小型化,同时通过透镜框架螺入支架可简单进行光轴对准。由于 对这种透镜组装体可以谋求超小型化,因此期待装载于日以谋求小型薄 型化的便携设备,并且,通过精密螺纹的螺合可使支架持有防尘结构, 所以,期待应用于设在车外的车载用相机等。图1是表示其透镜组装体的构成的图。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2,具备支架20;内装有摄像透镜210的透镜框架21;和使由此透镜框架21内的摄像透镜210捕获的被摄体光 成像的摄像元件22A。在此摄像元件22A的上方装配有为保护摄像元件 22A的玻璃罩22B。在透镜框架21设置外螺纹部211,在支架20设置螺 合于此外螺纹部211的内螺纹部201。在此例中成为玻璃罩22B与摄像 元件22A —同由另一个支架22C保持的构成,因此,将另一个支架22C 和保持在此支架22C的玻璃罩22B作为构成传感器的部件,并且包括摄 像元件22A和玻璃罩22B和支架22C而称之为传感器22。组装持有这些构成的透镜组装体2时,首先传感器22以堵塞支架 20的后端面的方式组装后,透镜框架21从支架20的前端面即从与有传 感器22侧相反侧螺入,通过透镜框架21的外螺纹211螺入于支架20的 内螺纹部201,而简单进行透镜组装体2的组装。进而,完成组装后,通过沿光轴方向螺进或螺退透镜框架21可简单 且精度良好地进行调焦。然而,若为上述构成,在通过相对于光轴将透镜框架21螺进、螺退 而进行调焦时,有时由外螺纹部211和内螺纹部201的滑动产生垃圾, 且产生的垃圾落入到传感器22侧。若落到传感器22侧的垃圾附着于构 成传感器22的玻璃罩22B,则垃圾成遮光部件起作用,从而对成像在构 成传感器22的摄像元件22A的图像带来坏影响。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在支架的外周设置螺纹,防止垃圾侵入 支架内部的技术,但是,若利用此技术会导致支架的大型化。专利文献1专开2006-3380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即使在透镜框架的 外周面和支架的内周面分别设置了螺合的螺纹部,也不会在组装后进行 调焦时由螺纹部的滑动而产生的垃圾进入到传感器的小型的透镜组装体 及具备此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架, 在前端面和后端面具有开口,并具有连接这些两开口的贯通的中空;传感器,按堵塞上述后端面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并接受通过上述前 端面的开口入射而来的被摄体光且生成图像信号;摄像透镜,将被摄体光成像在上述传感器上;透镜框架,巻绕上述摄像透镜并保持该摄像透镜,上述透镜框架,具有外螺纹部,形成于上述透镜框架的外周面, 并螺入上述支架的中空内壁;圆筒外壁部,形成于上述透镜框架的外周 的比上述外螺纹部更靠射出侧,并接触或接近上述支架的中空内璧,上述支架在上述内璧具有内螺纹部,螺入有上述外螺纹部;圆筒 外壁部,与上述圆筒外壁部接触或接近。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装体,上述透镜框架具备螺合于上述支架的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还具备比该外螺纹部更靠射出侧形成、接触或接近上述支架的中空内壁的圆筒外壁部。当上述透镜框架的圆筒外壁部为接触或接近上述支架的中空内壁的构成时,可以通过圆筒外壁部和中空内壁使垃圾进入传感器侧的经路遮断或变得极细,例如即使通过使外螺纹部螺合内螺纹部并使透镜框架相对于传感器进退来进行调焦,由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滑动而产生的垃圾也难以落到传感器侧。在此,上述圆筒外壁部的直径大于上述外螺纹部的沟底的直径, 上述支架是上述透镜框架从上述后端面的开口纳入到上述传感器组装体的部件。当为上述构成时,不是如以往通过从支架的前端面即从被摄体侧安 装透镜框架且使透镜框架螺进来安装到支架,而是通过从支架的后端面 的开口即传感器侧将透镜框架插入且使其螺进而安装到支架。如此若作为从后端面的开口插入透镜框架的构成,将比透镜框架的 外螺纹部更靠射出侧形成的、上述圆筒外壁部的直径形成为比外螺纹部 的沟底的直径更大,所以,可以将在螺纹部产生的垃圾由在其圆筒外壁 部的粗径的部分阻止住,从而可以完全防止垃圾侵入传感器侧。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 透镜组装体和摄像元件。这样,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小型的透镜组装体组装在摄像装置,可以谋 求摄影装置的小型化。如以上说明,实现即使在透镜框架和支架双方分别设置了螺合的螺 纹部,也不会在组装后进行调焦时由螺纹部的滑动而产生的灰尘进入传 感器侧的小型的透镜组装体及具备此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透镜组装体的构成的图。图2 (a) 、 (b)是表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装体1和摄像元件 的摄像装置之一例的带摄像头的手机3的外观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外观图。 图4是图2的透镜组装体的分解图。图5 (a) 、 (b) 、 (c)是从左下方观察图3的分解图中的透镜框 架、第1支架及第2支架的侧视图。图6 (a) 、 (b)是从左倾斜上方观察图3的支架10的图,及以图 中的D-D线切断此图并从侧方观察切断面的图。图中1-透镜组装体10-透镜支架101-内螺纹部102-圆筒内壁部 ll-透镜框架110-透镜111-外螺纹部112-圆筒外壁部12-传感器12A-支架12B-玻璃罩12C-摄像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2 (a) 、 (b)(以下将图2 (a) 、 (b)统称为图2)是表示组 装有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装体1和摄像元件的摄影装置的一例的带摄像头的 手机3的外观的图。图2所示的带摄像头的手机3的透镜110使用本发 明的透镜组装体。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1的图。图4是图3 的透镜组装体1的分解图,图5 (a) 、 (b) 、 (c)(以下将图5 (a) 、 (b) 、 (c)统称为图5)是从图4的左倾斜前方观察图4的分 解图中的透镜框架10和支架11和传感器12的侧视图。参照图3至图5简单说明构成。在图3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支架10内收纳有4群构成的透镜 110。在此图3的例中,与以往相同地,由为了达成小型化及组装上的简 便化的2个理由,在透镜框架11设置外螺纹部111,且在支架10设置 与此外螺纹部111螺合的内螺纹部101,通过将透镜框架11螺入支架10 而组装透镜组装体l。面10B具有开 口,且具有连接这些两开口的贯通的中空。如图4、图5所示,在此支 架10的中空部螺入保持4群构成的透镜的透镜框架11。进而,在与此 支架10相反的一侧具备支架12A,在此另一个支架12A内部保持上述的 玻璃罩12B和摄像元件12C。 g卩,以此支架12A、玻璃罩12B和摄像元件 12C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传感器12之一例。该传感器12按堵塞支架10的后端面的开口的方式被配置,由此传 感器12内的摄像元件12C接受通过支架10的前端面的开口入射而来的 被摄体光,并通过该摄像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架,其在前端面和后端面具有开口,并具有连接这些两开口的贯通的中空;    传感器,其按堵塞上述后端面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并接受通过上述前端面的开口入射而来的被摄体光且生成图像信号;    摄像透镜,其将被摄体光成像在上述传感器上;和透镜框架,其卷绕上述摄像透镜并保持该摄像透镜,上述透镜框架,具有:    外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透镜框架的外周面,并螺入上述支架的中空内壁;    圆筒外壁部,其形成于上述透镜框架的外周面的比上述外螺纹部更靠射出侧,并且与上述支架的中空内壁接触或接近,上述支架在上述内壁具有:    内螺纹部,其螺入有上述外螺纹部;    圆筒内壁部,其与上述圆筒外壁部接触或接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濑善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