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6491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尤其提供一种能够将配置于 最靠物侧的透镜与O型环一同简单地装入到透镜框的中空部的透镜组装体、以 及具备该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边从透镜框(10)的成像侧开口吸引空气边 将配置于最靠物侧的透镜以安装了O型环(15)的状态装入。相反地,在分解 时,边从透镜框(10)的成像侧开口吹入空气边取出配置于最靠物侧的透镜 (14)。(*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多片透镜和透镜框的透镜组装体及具备其透镜组 装体的摄像装置,其中透镜框具有中空部且在该中空部装入此多片透镜。
技术介绍
最近,在汽车配备有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大多是利用随着导航系统的普及 在司机席上设置显示画面,在此显示画面上显示成为驾驶员的死角场所的状态 的照相机。这种车载用照相机,因位于最靠物侧的透镜以露出在车体表面的方式被配 备,所以,要求严格的防水性能。为此,装载于此车载用照相机的透镜组装体大多在位于最靠物侧的透镜的外周面和透镜框的内周面之间装入o型环来防止水的侵入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然而,为了获得更高的防水性能及防尘性能,在透镜组装体多使用形成有 中空部的透镜框。若使用具有此中空部的透镜框,则有序地将透镜插入至中空 部,最后,用位于最靠物侧的透镜密封透镜。但是,若使用具有此中空部的透镜框,则将配置于最靠物侧的透镜与o型环一同装入在透镜框时,从透镜框内 受很大的压力,因此,有难以装入o型环和透镜的缺点。为解决此问题,需要 由压入等以超过来自透镜框内的压力的力量勉强地按压透镜和o型环。但是,通过压入等勉强地将透镜与o型环一同按压时,得不到透镜的位置精度,而出现光学性能降低的问题。进一步,在若通过压入等进行组装则在组装不良发生的情况下,也具有难于通过分解透镜组装体而将透镜和o型环没有损伤地取出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90603号公报 使用新型内容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配置于最靠物 侧的透镜与0型环一同简单地装入到透镜框的中空部的透镜组装体以及具备其 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达成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透镜组装体具备多片透镜;透镜框,其具有物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且形成有上述多片透镜以对齐光 轴的方式被装入的中空部;0型环,其被夹持在上述多片透镜中配置在最靠物侧的第1透镜的外周面 和上述透镜框中空部内壁之间,上述第1透镜,该第1透镜外周面中的成像侧部分具有被形成为直径比物 侧的部分小一截的0型环配置部,并且上述透镜组装体构成如下在上述透镜中空部装入上述多片透镜中除上述第1透镜外的剩余的透镜; 在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0型环配置部配置0型环;边从上述成像侧开口吸引空气,边从上述中空部的上述物侧开口装入固定 在上述0型环配置部配置了 0型环的状态下的上述第1透镜。根据本技术的透镜组装体,在透镜中空部装入除配置于最靠物侧的第 1透镜外的剩余的透镜后,在配置有上述0型环的状态下的上述第1透镜以受 到由上述成像侧开口的空气吸引的援助而被装入在透镜中空部。为此,朝向透 镜中空部内的物侧的空气就通过吸引被减低,从而压力被减轻,而使第1透镜 简单地被装入。为此,装入透镜时不需很大的力也可以装入透镜,获得可确实地得到透镜 的位置精度的效果。此效果导致提高光学性能的效果。另外,达成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 本技术的透镜组装体、和摄像元件。根据上述本技术的摄像装置,通过组装上述透镜组装体,减轻透镜组 装体的组装不良率,而得到组装状态良好的摄像装置。如以上说明,实现能够将配置于最靠物侧的透镜与0型环一同简单地装入 到透镜框的中空部的透镜组装体的组装方法、能够从暂时被组装的透镜组装体的透镜框的中空部将透镜不损伤地简单地取出的透镜组装体的分解方法、以及 具备通过上述组装方法组装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透镜组装体1的截断面的剖面图。图3是说明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组装的工序的工序图。图4是说明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分解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5是表示具备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相机单元2的图。 图中1-透镜组装体,10-透镜框,100-中空部,11 14-透镜,141-0型 环配置部,15-0型环,2-相机单元,20-相机主体框,21-摄像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 2是表示图1的透镜组装体1的截断面的剖面图。图l、图2表示透镜组装体1,该透镜组装体1具备4片透镜11 14和透镜框 10,该透镜框10具有物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且形成有4片透镜11 14以对齐 光轴的方式被插入的中空部100。在该图1中,按照使各透镜11 14彼此的外周边接触并对齐光轴地装入透 镜框10内的同时,透镜的直径随着朝向物侧而变大的方式构成透镜U 14。此 4片透镜11 14中配置于最靠物侧的透镜14构成本技术的第1透镜的一例。在此图l的例中,在其第1透镜14的外周面中的成像侧的部分设置被形成为 直径比物侧的部分小一截的0型环配置部141,且配置于该0型环配置部141的0 型环15以夹持在0型环配置部141和透镜框10的中空部100的内壁之间的方式被 安装。此例的0型环15的材质为乙丙橡胶,硅橡胶等。此处,如上述,在组装图l的透镜组装体l时,因受来自中空部100内的相 当大的压力,所以,存在难以将第1透镜14和0型环15安装在透镜框10的问题。5于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以下组装方法,即,如图2所示,边从成像侧开口沿实线的箭头方向吸引空气边将配置于0型环配置部141的状态的第1透镜14装入到透镜框10的中空部100的透镜组装体的组装方法。图3是说明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组装的工序的工序图。首先,在第1装入步骤S301,在中空部100装入4片透镜11 14中除第1透镜14外的剩余的透镜11 13,接着,在0型环配置步骤S302,在第1透镜14的0型环配置部141配置0型环15,最后,在第2装入步骤S303,边从成像侧开口吸引空气,边从中空部100的物侧开口装入在0型环配置部141配置了 0型环15的状态下的第1透镜14。这样,若边从成像侧开口吸引空气边进行组装,则应该被密封在中空部100的空气就通过微小的间隙而从成像侧开口被吸引到外部,从而从中空部100朝向物侧开口的压力被减轻,而容易从物侧开口装入在已安装了 0型环15的状态下的第1透镜14。为此,可以在中空部100内的规定位置正确地配置透镜,从而,获得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光学性能的效果。而且,如上述安装上述第1透镜14以后,通过热铆接弯曲透镜框10的前端并保持透镜14。或者,通过对第1透镜14的外周部与透镜框10接触的部分进行粘接而使组装简单结束。接着,说明图l、图2的透镜组装体1的分解方法。图4是说明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的分解的工序的工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以下分解方法,即,与组装时相反,在步骤S401中边从成像侧开口沿图2所示的虚线的箭头方向吹入空气边取出透镜14的分解方法。这样,若边吹入空气边取出透镜14,则空气通过中空部100内的微小的间 隙而流入物体开口侧,所以,容易拆卸物侧的透镜14。为此,可以不损伤透镜 中空部100内的透镜而简单地取出,并且,可以谋求再利用取出的透镜。另外,只要是通过上述热铆接或粘接等固定透镜14之前,则不仅是中空 部100内的透镜,透镜框10也可以再利用。在通过热铆接或粘接等固定透镜 14之后,固定有透镜14的透镜框10的部分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片透镜; 透镜框,其具有物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且形成有上述多片透镜以对齐光轴的方式被装入的中空部;和 O型环,其被夹持在上述多片透镜中配置在最靠物侧的第1透镜的外周面和上述透镜框的中空 部的内壁之间, 上述第1透镜,在该第1透镜外周面中的成像侧部分具有被形成为直径比物侧的部分小一截的O型环配置部, 并且,上述透镜组装体构成如下: 在上述透镜中空部装入上述多片透镜中除上述第1透镜外的剩余的透镜; 在上 述第1透镜的上述O型环配置部配置O型环; 边从上述成像侧开口吸引空气,边从上述中空部的上述物侧开口装入固定在上述O型环配置部配置了O型环的状态下的上述第1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2008.5.19 JP 2008-1310551. 一种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多片透镜;透镜框,其具有物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且形成有上述多片透镜以对齐光轴的方式被装入的中空部;和O型环,其被夹持在上述多片透镜中配置在最靠物侧的第1透镜的外周面和上述透镜框的中空部的内壁之间,上述第1透镜,在该第1透镜外周面中的成像侧部分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龙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