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9025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拆卸治具,该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具有两夹持部,两夹持部都呈矩形条块状,两夹持部并列设置且上端相连,两夹持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槽,两夹持部的下端平齐,两夹持部在相对的侧面的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两容置槽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不仅可利用两夹持部的下端解除镜头单元支承座的弹片对镜头单元的卡持作用,而且可用两夹持部夹紧镜头单元直接从镜头单元支承座拔出镜头单元,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操作简便,易于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拆卸工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拆卸治具,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拆卸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使用者对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多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开始将可以实现照相功能的镜头组整合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以满足对照相功能的需求。一般镜头模组包括一镜头单元与一镜头单元支承座,当镜头单元欲置入于镜头单元支承座时,镜头单元支承座的弹性结构将受力而撑开,以利镜头单元置入。通常在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组装和维修过程中常需将镜头单元从镜头单元支承座中拆下。然而,由于镜头模组不易拆卸,所以将镜头单元从镜头单元支承座中拆下时通常采用专门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请参阅图4,现有镜头模组包括一镜头单元200和一镜头单元支承座300。镜头单元200具有一大致呈方形块状的基台201。镜头单元支承座300具有收容镜头单元200的基台201的大致呈方形的收容腔310和位于收容腔310的腔壁处的弹片301,弹片301的下端卡持在基台201上,因而镜头单元200固定在镜头单元支承座300内o请续参阅图4, 一种现有用于拆解镜头模组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400包括大致呈矩形框状的基框10,基框10中部形成有一方形孔20,基框10在每一条边的底面外侧竖直向下延伸出三个抵压条101和一个分别与相应的三个抵压条101连接成一体的夹片102。此外,镜头模组拆卸治具400的外径与镜头单元支承座300的内径相匹配。仍请参阅图4,当采用前述现有镜头模组拆卸治具400拆卸镜头模组时,可将镜头模组拆卸治具400下端插入镜头单元支承座300内,使抵压条101向外抵压镜头单元支承座300的弹片301,使弹片301不再卡扣镜头单元200,从而可采用其它工具将镜头单元200从镜头单元支承座300中取出。然而,上述现有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400只能解除镜头单元支承座300对镜头单元200的卡扣作用,需借用其它工具才能将镜头单元200从镜头单元支承座300中取出,难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抓取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简便、快捷地将镜头单元从镜头单元支承座中取出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具有两夹持部,两夹持部都呈矩形条块状,两夹持部并列设置且上端相连,两夹持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槽,两夹持部的下端平齐,两夹持部在相对的侧面的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两容置槽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如上所述,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不仅利用两夹持部的下端解除了镜头单元支承座所设的弹片对镜头单元的卡持作用,而且可用两夹持部夹紧镜头单元直接从镜头单元支承座拔出镜头单元,所以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操作简便,易于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拆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与一镜头模组的立体图。图4为现有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与镜头模组的立体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镜头模组拆卸治具橋基框10抵压条101夹片102方形孔20镜头单元200基台201凹槽202镜头单元支承座300收容腔310弹片301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基部10第一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30容置槽40弹片退出部50卡合凹槽60间隙槽70镜头单元支承座80定位槽81弹片82镜头单元90基台91镜头体92定位块9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先参阅图3,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一镜头单元支承座80和插设在镜头单元支承座80内的镜头单元90,所述镜头单元90具有一大致呈方形的基台91和一设在基台91上的镜头体92,所述镜头体92上凸伸有一定位块921。所述镜头单元支承座80在与定位块921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一定位槽81,所述镜头单元支承座80前后两内侧壁各设置有两弹片82,弹片82卡持在基台91上。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由一矩形长条块状的金属材料弯折形成,其包括一基部10、 一第一夹持部20和一第二夹持部30。所述第一夹持部20和第二夹持部30左右并列设置且上端由基部IO相连,且第一夹持部20的下端和第二夹持部30的下端平齐,第一夹持部20的前、后表面分别与第二夹持部30的前、后表面平齐。该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的外部尺寸与镜头单元支承座80的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第二夹持部20、30与基部10围成一狭长的间隙槽70,该间隙槽70可使第一、第二夹持部20、 30相对压合。所述第一、第二夹持部20、 30在相对的侧面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40,两容置槽40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第一、第二夹持部20、 30下端的前、后边缘都竖直向下凸伸出一矩形片状的弹片退出部50,所述第一夹持部20的左表面下端中部处幵设有一与容置槽40相连通的卡合凹槽60。利用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拔取插设在镜头单元支承座80内的镜头单元90时,可使卡合凹槽60、容置槽40分别正对镜头单元90的定位块921、镜头体92并将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插入镜头单元支承座80中,此时弹片退出部50和第一、第二夹持部20、 30的下端将镜头单元支承座80的弹片82向外挤压并解除对基台91的卡持,弹片退出部50插入镜头单元90与镜头单元支承座80形成的间隙中,镜头体92插入到容置槽40内,此时使第一、第二夹持部20、 30夹紧镜头单元90即可将镜头单元90拔出镜头单元支承座80。如上所述,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ioo不仅可利用夹持部下端解除弹片82对基台91上的卡持作用,而且可用两夹持部20、30夹紧镜头单元90直接将镜头单元从镜头单元支承座80取出,所以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100操作简便,易于方便、准确、快捷的完成拆卸工作。权利要求1. 一种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夹持部,两夹持部都呈矩形条块状,两夹持部并列设置且上端相连,两夹持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槽,两夹持部的下端平齐,两夹持部在相对的侧面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两容置槽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持部上端由一条块状的基部相连。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下端的前、后边缘都向下凸伸出一矩形片状的弹片退出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夹持部的下端中部处开设有一与容置槽相连通的卡合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拆卸治具,该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具有两夹持部,两夹持部都呈矩形条块状,两夹持部并列设置且上端相连,两夹持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槽,两夹持部的下端平齐,两夹持部在相对的侧面的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两容置槽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不仅可利用两夹持部的下端解除镜头单元支承座的弹片对镜头单元的卡持作用,而且可用两夹持部夹紧镜头单元直接从镜头单元支承座拔出镜头单元,所以本技术镜头模组拆卸治具操作简便,易于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拆卸工作。文档编号G02B7/02GK201314967SQ200820204050公开日2009年9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夹持部,两夹持部都呈矩形条块状,两夹持部并列设置且上端相连,两夹持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槽,两夹持部的下端平齐,两夹持部在相对的侧面下端处各开设有一半圆柱形的容置槽,两容置槽可组成一大致呈圆柱形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宜璋邱国铨李丰吉王锦洲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