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805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块,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其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固定环,该固定环由不透光全吸收材质制成,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相嵌合;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相嵌合;外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以及内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且为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降低镜片加工的复杂程度,并改善鬼影现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参照图1,是现有技术中镜头模块的剖视图,该镜头模块1包括镜筒11及设置在其内的镜片组。该镜筒11包括环绕光轴12的筒壁13,该筒壁13的 内壁面界定出容置空间14。该镜片组设置在容置空间14内,包括第一镜片15、 第二镜片16、以及第三镜片17,各镜片分别包括各自的光学有效部15a、 16a、 17a和嵌合部15b、 16b、 17b。两两相邻的镜片之间是以嵌合部相互配合,且 在镜片之间设置薄片状的环形遮光片,以滤除多余的入射光。例如,第一镜片 15的嵌合部15b与第二镜片16的嵌合部16b配合,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遮 光片18;第二镜片16的嵌合部16b与第三镜片17的嵌合部17b之间设置有 第二遮光片19。这种镜头模块1的缺陷在于,遮光片18、 19的厚度较薄,无法起到调整 相邻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的作用,因此需在镜片上加工形状复杂的嵌合部以调 整空气间隔,如图1所示的第二镜片16,这种形状为加工带来了不少难度。 并且,遮光片18、 19的内周面18a、 19a为平面,无法做成特殊的形状,因此 不能有效地遮住多余的入射光。当有强烈光线从极斜角度射入时,会在镜头模 块l内发生多次反射而产生鬼影现象,对影像品质造成影响。图2是利用光学 模拟软件ASAP对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镜头模块1进行模拟的结果,角度范围为 斜向3° ~42° ,由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多个角度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鬼影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镜头模块的上述缺 陷,提供一种镜头模块,采用简单的固定环取代遮光片,并使得镜片的嵌合部 结构简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镜头模块,包 括镜筒以及设置在其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 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固定环,该固定环由不透光全吸收材质制 成,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相嵌合;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相嵌合;外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以及内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且为斜面。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L形,所述第一镜 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和外环面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 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下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二镜片上 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嵌合的第二凹部。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绕水平轴垂直翻转 的L形,所述第一镜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和外环面与所 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上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凸出 部,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对应的配合平面,所述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配合平 面相嵌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倒T形,所述第一 镜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下部、朝向所述第一镜片设置有 与所述第一凹部嵌合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第二凹部,所述固 定环的第二侧面下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部嵌合的第二凸 出部。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T形,所述固定环 的第一侧面上部、朝向所述第一镜片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底 部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周面相嵌合,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的侧面相贴合;所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上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 述第二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镜片的外周面相嵌合,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 第二镜片的侧面相贴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第一镜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 定环的第一侧面和外环面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下部、 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对应的配合斜面。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第一镜片上设有第一凹部,形成第 一斜面,所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上部、朝向所述第一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 面相嵌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第一凸部,形成第三斜面,所述 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下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面相嵌合的第 四斜面。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第一镜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 定环的第一侧面与外环面相互垂直,且均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镜片 上设有第二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与外环面相互垂直,且均与所述第二 凹部配合。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S形,所述第一镜 片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下部、朝向所述第一镜片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凹部嵌合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第二凹部,所述固定环 的第二侧面上部、朝向所述第二镜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部嵌合的第二凸部。在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中,所述固定环的截面呈梯形,所述固定环 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第一镜片上设置有第一凹部,所 述固定环的第一侧面和外环面与所述第一凹部嵌合;所述第二镜片上设置有第 二凹部,所述固定环的第二侧面与内环面与所述第二凹部嵌合,所述第一、第 二凹部中与所述斜面对应者包括与之贴合的另一斜面。实施本技术的镜头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相邻的镜片分别与 固定环嵌合,并将其夹在中间,通过调整固定环的厚度,可以调整这两个相邻 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因此可放松镜片间空气间隔的公差范围。当发生不良的 问题时,不必再修改镜片的厚度,而只需调整固定环的厚度即可,可减少修改模具的费用支出。此外,固定环结构简单,可降低镜片加工的复杂程度,并提 高加工的精度。可根据需要设计固定环的内环面形状,有效地阻挡多余的入射 光,改善鬼影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镜头模块的剖视图2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另一种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另一种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8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IO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12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14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16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图18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头模块进行模拟的实验数据图20是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视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对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块,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其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固定环,该固定环由不透光全吸收材质制成,包括: 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相嵌合; 第二侧面,与所述第 二镜片相嵌合; 外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以及 内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且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浩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