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3012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其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电路及一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具有发光二极管及与发光二极管相连的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具有一微控制器及与微控制器相连并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旁的温度传感器,该微控制器与所述场效应管相互连接并控制场效应管,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然后把温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场效应管导通或截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和场效应管对发光二极管进行亮度控制,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及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控制 电路。
技术介绍
当前的电器产品广泛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其工作状态指示灯 或照明灯。请参阅图2和图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02657的专利 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流控制法对发光二极管亮度进行控制的控 制电路,其中基准电压发生器IO(T用于产生第一基准电压Vrefl, 正向电压检测器50(T用于监测发光二极管光源400'的正向电压 Vf,并将正向电压Vf提供给非反相放大单元200',非反相放大单 元200'使用预定的增益来对第一基准电压Vrefl和正向电压Vf之 间的电压差进行非反向放大,非反相放大后的电压差与限流器600、 的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最后将合适的电压提供给驱动单元 30(T,从而限制驱动单元300、的电源电压,最终实现对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控制。然而,上述电路结构复杂,而且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不符合 电子产品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的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电路及一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具有发光二极管 及一与发光二极管相连的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具有一微控制器及与3微控制器相连接并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旁的温度传感器,该微控制器 与所述场效应管相互连接并控制场效应管,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发 光二极管的温度然后把温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根据温 度信号控制场效应管导通或截止。如上所述,本技术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感 测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然后把温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对温 度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并据此控制场效应管导通或截止,以控制发光 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从而实现对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控制,因无需上 述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中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非反相放大 单元和限流器等元件,所以本技术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结构相 对简单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 理图。图2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的限流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各电路模块及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基准电压发生器100、非反相放大单元200'驱动单元300、发光二极管光源400'正向电压检测器500、限流器60(T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1变压电路10发光二极管电路20控制电路30声控电路40晶体管Q5微控制器U4手动开关SW1电源Vcc变压模块U6温度传感器TH红光二极管Dl绿光二极管D2蓝光二极管D3音频信号采集端phone_in4场效应管 恒流源电电阻Ql、 Q2、 Q3 Ul、 U2、 U3Cl、 C2、 C3、 C4、 C5Rl、 R2、 R3、 R4、 R5 、 R6、 R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 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1包括一变压电 路10、 一发光二极管电路20、 一控制电路30及一声控电路40。变压电路10包括变压模块U6及用于滤波的电容Cl、电容C2 及电容C4。变压模块U6与电源Vcc相连,电源Vcc经过变压模 块U6变压后再经过电容C2及电容C4滤波,提供给发光二极管电 路20、控制电路30及声控电路40供电。发光二极管电路20包括三条相互并联的支路,第一条支路包 括依次串联的恒流源Ul、电阻Rl、红光二极管Dl和场效应管Ql; 第二条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恒流源U2、电阻R2、绿光二极管D2 和场效应管Q2;第三条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恒流源U3、电阻R3、 蓝光二极管D3和场效应管Q3。其中,恒流源Ul、恒流源U2、恒 流源U3的一端与变压电路IO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场效应管Ql、 场效应管Q2及场效应管Q3均为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 管且漏极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相连,源极接地。恒流源Ul、恒流源U2及恒流源U3分别为相应的支路提供较 稳定的电流且分别经过相应的电阻Rl、电阻R2及电阻R3分压后 再给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供电。所述红光二极管Dl、绿光二极管D2 及蓝光二极管D3设置在一起形成一发光二极管组,当电流经过所 述红光二极管Dl、绿光二极管D2及蓝光二极管D3时分别发出红 光、绿光和蓝光。另外,随着发光的时间增加红光二极管Dl、绿 光二极管D2及蓝光二极管D3的温度升高速度不同。在本实施例 中,当电流经过各发光二极管时,红光二极管Dl的温度升高速度 比绿光二极管D2的温度升高速度快,绿光二极管D2的温度升高5速度比蓝光二极管D3的温度升高速度快。所述控制电路30具有一微控制器U4及一与微控制器U4相连 接并设置于发光二极管组旁的数字型的温度传感器TH。在本实施 例中,该微控制器U4为具有1至8号引脚的单片机,其中,l号 引脚与变压电路IO相连并从变压电路10中得到供电电压,2号引 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l的栅极相连,3号引脚与声控电路40相连, 4号引脚连接有一手动开关SW1, 5号引脚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 相连,6号引脚与场效应管Q2栅极相连,7号引脚与温度传感器 TH相连,8号引脚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TH的一端接地。温度传感器TH感测发光二 极管组的温度然后产生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U4, 微控制器U4可根据温度传感器TH传递的温度信号先后顺序而分 别向2号引脚、6号引脚或5号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进而控 制场效应管Ql、场效应管Q2及场效应管Q3导通或截止,从而实 现对红光二极管D1、绿光二极管D2、蓝光二极管D3的平均电流 的控制,最终实现对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控制。例如,当发光二极管组工作一段时间后,红光二极管D1温度 升高而使其电阻和发光亮度增大,此时,微控制器U4通过温度传 感器TH第一次感测到发光二极管组的温度高于设定值,从而可产 生与高温相应的温度信号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U4,从 而微控制器U4向2号引脚输出一系列的高低电平信号,使场效应 管Ql处于不断的导通和截止状态,从而控制红光二极管Dl的平 均电流并且使该平均电流为一固定值,最终实现对红光二极管Dl 的亮度的控制。当场效应管Ql处于不断的导通和截止状态时,人 的眼睛基本上看不出红光二极管Dl闪光。当温度传感器TH在第二次及第三次感测到发光二极管组的温 度高于设定值时,则微控制器U4分别控制绿光二极管D2及蓝光 二极管D3的平均电流,从而实现对绿光二极管D2及蓝光二极管 D3的亮度的控制。当温度传感器TH在第四次及以后感测到发光 二极管组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则微控制器U4同时对红光二极管 Dl、绿光二极管D2及蓝光二极管D3的电流进行控制,方法同对6所述红光二极管Dl的控制,在此不再赘述。声控电路40包括一晶体管Q5、 一电阻R4、 一电阻R5、 一电 阻R6、 一电阻R7、 一电容C5及音频信号采集端phonejn。晶体 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微控制器U4的3号引脚相连,基 极通过电容C5与音频信号采集端phonejn相连。电阻R4的一端 与变压电路10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5相连。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电路及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路具有发光二极管及与发光二极管相连的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具有一微控制器及与微控制器相连接并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旁的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与所述场效应管连接并控制场效应管,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然后把温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场效应管导通或截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宏伟陈信玮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