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58440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所述丹参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心脑缺血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丹参酚酮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提取丹参酮类化合物,再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丹酚酸类并以乙酸乙酯纯化,然后将获得的两种固体粉末按提取率及含量折算后进行混合。该方法使丹参酚酮同时富含丹参脂溶及水溶两类主要心脑血管活性成分且相对比例适当、丹参酚类和丹参酮类活性成分的转移率及其在制剂中的含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可确保丹参酚酮可作为丹参的标准提取物,该标准提取物能代表丹参主要功效和作用并能保证其高的作用强度和更好的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所述丹参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丹参酚酮所用的原料药丹参为传统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版药典中,有关中药大专院校教材、专著及辞典类中药书籍均作为重点药物收载介绍。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长期以来,丹参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代表性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主要含有二萜醌类、酚酸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鞣质、多糖等。丹参二萜醌主要有丹参酮II A(Tanshinone II 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丹参酮I(Tanshinone I)、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ltashinone)等;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丹参素(Danshensu)、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咖啡酸(Coffeic acid)以及丹酚酸C、D、E等。作为丹参单味中药的制剂有丹参片、丹参膏、丹参舒心片等等。丹参主要含有的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及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均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由于这两类成分性质均不甚稳定,提取工艺的不当可极大影响产品质量,现有丹参制剂大多工艺不太完善,产品标准难于控制产品质量,服用量也大,且迄今尚未有对能真正代表丹参主要功效的“全有效成分”产品,即能真正代表丹参本身进行的系统药理、毒理学研究的报告,因此,现有的丹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和均一性都亟待改进提高。现有技术中的丹参提取工艺是采用高浓度乙醇提取其脂溶性部分,再用水提取水溶性部分,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由于丹参脂、水溶性部分成分都存在对热不稳定问题,因而造成了丹参制剂中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常常过低,难以保证药物疗效。加之丹参制剂的质量标准大多以丹参酮II A为指标,因此对丹参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二萜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和保留;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先后表明丹参水溶性部分,先是丹参素、后是丹酚酸B以及其它酚酸,如丹酚酸A、迷迭香酸等均是丹参心脑血管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因而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研究也日趋深入且有进展。上述情况表明,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迄今尚未有一个能真正代表丹参全部有效成分的制备技术和产品,以及能真正控制该产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现有丹参制剂也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且作用温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丹参主要有效部位和成分的标准提取物即丹参酚酮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包含该标准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制剂具有显著的抗心脑缺血和活血化淤作用,能代表丹参的全部功效和作用,且其活性成分含量高、均一稳定,药效强度大幅度提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从丹参药材原料中提取丹参酚酮组合物的提取方法,工艺组合巧妙合理、能大幅度提高丹参脂、水溶性两类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因而具有工业生产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同时含有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两者总重量占提取物总重量的50-100重量%,其特征在于丹参总酚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40-95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0-80重量%;丹参总酮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5-60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参酮II A、隐丹参酮、丹参酮I,其中丹参酮II A占0-20重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提取丹参酮类化合物,再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丹酚酸类并以乙酸乙酯纯化,所提得的上述两类化合物按其得率以相同生药量比例混合置备而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丹参酯溶性成分的提取将丹参药材净制后碎为粗粉,在超临界萃取(SFE)装置中采用液态CO2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条件为压力10-40MPa,温度20-65℃,以50-100重量%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用量为4-10倍药材量,提取时间2-8小时。提取物经60℃以下真空干燥,粉碎,即得。上述步骤中,提取得到的丹参总酮得率为0.8-4.8重量%,含量为30-80重量%,其中丹参酮II A含量为8-40重量%;丹参总酮的保留率为≥80重量%,丹参酮II A的保留率≥80重量%;(2)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取步骤1得到的丹参药物残渣,用常规水提工艺提取酚酸类化合物,提取条件为加入的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煎煮提取2-3次,每次1小时,提取温度80-100℃。上述步骤中,丹参总酚酸和丹酚酸B转移率≥80重量%;将得到的丹参水提液,经浓缩至2-4g生药/ml,用乙酸乙酯直接进行萃取,萃取条件为pH值为1-4,提取次数为2-8次,提取时间为5-60分钟,每次加入乙酸乙酯的量为丹参提取浓缩液量的2倍,提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干燥,粉碎,即得。上述步骤中,丹参总酚的转移率为≥70重量%,含量为≥70重量%;丹酚酸B转移率≥65重量%,含量≥35重量%;(3)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的获得经上述工艺获得的丹参总酮和丹参总酚两种固体粉末按其提取率及含量折算成相对于原生药量进行混合,即得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丹参酚酮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将其制成粉剂、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口崩片、胃悬剂、栓剂,以及贴剂、酒剂、擦剂等外用剂型及透皮制剂。上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可单独使用,或者与有类似活性或相辅活性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的含丹参单味活性成分的丹参制剂的提取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与应用现有技术制备的市售单味丹参制剂及主要丹参复方制剂相比,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工艺制备的丹参酚酮片按同量生药所含丹参总酚、丹参总酮、丹参酚酸B、丹参酮IIA等有效成分的含量要高很多,作用也强得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酚酮制剂可在保持原丹参及丹参制剂日用量的范围内取得更显著的疗效。2、药效研究表明,与现有技术生产的市售丹参片、丹参制剂的人服生药日剂量折算值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酚酮制剂抗心脑缺血等作用的作用强度成倍强于现有技术生产的丹参片,对脑的缺血性损伤也有良好保护效果,毒理学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酚酮及其制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3、与现有丹参制剂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酚酮制剂,如丹参酚酮片以丹参总酚、丹参总酮、丹参酚酸B、丹参酮IIA四项物质的定量测定指标作为质量控制主要标准,克服了现有丹参制剂仅以单一成分作为质控标准的缺陷,从而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酚酮及其制剂能真正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时含有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两者总重量占提取物总重量的50-100重量%,其特征在于:丹参总酚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40-95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0-80重量%;丹参总酮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5-60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其中丹参酮ⅡA占0-20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含有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两者总重量占提取物总重量的50-100重量%,其特征在于丹参总酚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40-95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0-80重量%;丹参总酮总量占该标准提取物总量的5-60重量%,其中主要包括丹参酮II A、隐丹参酮、丹参酮I,其中丹参酮II A占0-20重量%。2.一种丹参有效部位标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提取丹参酮类化合物,再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丹酚酸类并以乙酸乙酯纯化,所提得的上述两类化合物按其得率以相同生药量比例混合置备而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丹参酯溶性成分的提取将丹参药材净制后碎为粗粉,在SFE装置中采用液态CO2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条件为压力10-40MPa,温度20-65℃,以50-100%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用量为4-10倍药材量,提取时间2-8小时;(2)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取步骤1得到的残渣,用常规水提工艺提取酚酸类化合物,提取条件为加入的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煎煮提取2-3次,每次1小时;将得到的丹参水提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幼鸣邓文龙萧效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泰宁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