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建荣专利>正文

杏树皮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77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杏树皮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无毒副反应,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杏树皮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1亿3千多万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号杀手,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当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减少,以及体内对胰岛素需求增多时,易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电解质、维生素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糖尿病及一系列并发症。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 1、磺脲类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因此要它发挥作用,一定要有足够的胰岛β细胞。所以该药对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无效。磺脲类药物同时还有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表现为(1)长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岛β细胞因过度超负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现继发性失效,进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转变。(2)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约2%。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有可能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3)消化系统反应少数病例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4)皮肤过敏反应偶有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来有使用磺脲类口服药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四肢震颤等。 2、双胍类该药物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延缓葡萄糖(单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加速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如果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影响乳酸排泄和利用;没有心、肺疾病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增加乳酸产生,乳酸是不会在体内积聚,导致乳酸中毒的。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1)胃肠反应如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腹泻;(2)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双胍类药物的原因。因此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患及缺氧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慎重。(3)体重降低、消瘦长期阻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导致过度消瘦。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葡萄糖苷酶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苷酶是位于人体消化道(回肠壁微绒毛)上皮细胞的一种消化酶。该药是通过对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抑制,使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减慢,延缓了消化道对糖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多、腹泻等。 4、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剂类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肝糖原的生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水留的症状,表现为踝关节或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肝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此药。 5、胰岛素类由动物内脏(猪、牛)提取的动物胰岛素或由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一般国产的浓度为40IU/ml,进口的浓度一般分为80IU/ml、100IU/ml二种;每瓶10ml包装。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副作用(1)长期肌肉注射会使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增生甚至硬结;(2)过敏反应个别患者注射部位会出现发红、发痒、肿胀等;(3)注射后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否则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是致命的;(4)过量注射或误注到小静脉血管内会出现低血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杏树皮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杏树是我国原产,久经栽培,品种很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树性强健,耐干旱,除作果树和观赏植物以外,还可作为防护林和水土保持用的优良树种。木材坚硬,适宜制作器物。果实富含营养和维生素,除供生食和浸渍用外,还适宜加工制作杏干、杏脯、杏酱等。种仁(杏仁)含脂肪和蛋白质,可供食用及作医药和轻工业的原料。分布于东亚、中亚、小亚细亚和高加索。我国有7种,分布范围大致以秦岭和淮河为界,淮河以北杏的栽培较多,尤以黄河流域各省为其分布中心,淮河以南杏栽植较少。 本专利技术意想不到地发现了杏树皮及其提取物的新医疗用途,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治疗I型和II型糖尿病,无毒副作用。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杏树皮包括杏树枝部的树皮、杏树干部的树皮和杏树根部的树皮。 据《全展选编·内科疾病》记载,杏树皮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树皮。性味甘,寒,入心、肺经。可煎服,用于治过食苦杏仁中毒。原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山杏Prunus.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据《本草图经》记载,杏枝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树枝。辛,平,入肝经,化瘀通络,治跌打损伤,瘀血阻络。原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山杏Prunus.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据《本草纲目》记载,杏树根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根。苦,温入肝、肾经。行气堕胎,消食解毒。治胎盘不下,死胎,过食杏仁中毒。原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L.山杏Prunus.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杏树干茎部位的皮为赤红色,肉眼观察发亮,有光泽,杏树枝在幼年时也发红,当杏树不再年轻,接近土地的杏树干底部皮质变厚,颜色变为灰土色,地下部分的杏树根部,表皮颜色为棕红色。如果把杏树枝皮、杏树干皮及杏树根皮放在一起,肉眼观察,杏树根皮颜色最深,杏树干皮次之,杏树枝皮又次之。再把所有树皮翻过来观察其纤维层,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杏树根皮的纤维层最厚,杏树干皮次之,杏树枝皮又次之。所以,虽然三个不同部位的功效是一致的,都可以做为原材料,但从质量,数量方面考虑,优先选择杏树根皮做为原材料显然最好,杏树干皮次之,杏树枝皮又次之。故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有科学实验的原材料中杏树根皮数量最多,杏树干皮次之,杏树枝皮又次之,统称为杏树皮。 在取材过程中,由于杏树胶固着在树皮上,难以分离,故只能一同入药,因此不排除杏树胶含有活性成分的可能。因此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杏树胶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用途。此处的杏树胶尤指附着于杏树皮上的杏树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制备。 杏树皮的纤维层分泌有液体,在自然条件下可形成胶状物质,常附着于树皮表层。本专利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将其作为有效部位之一,与树皮同时制备药物。由于杏树胶来源于树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胶状物质也含有未知的活性成分。所以,无论单独使用树胶还是将其与树皮附着在一起混合提取获得含有树胶成分的混合物,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杏树还有野杏树(也叫山杏树)与家杏树(即人工种植杏树)之分,其根皮外观的颜色及厚度无明显区别,区别在于提取物的产出量,野杏树根皮的产量要多于家杏树根皮,根据鉴别中药的一贯经验,所有野生植物品种的质量都要优于人工种植品种,但做为药品的原材料,野杏树不仅药源有限,采购成本更高,而且容易造成对野杏树的过度破坏,监管会有一定困难。有鉴于此,本专利所涉及的所有科学实验的原材料中,少部分为野杏树根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杏树皮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范建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