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纹管平板式冷凝器,涉及客车空调的制冷设备技术领域。采用“内螺纹小管径铜管多回路并联新结构”关键技术,以内螺纹加大热交换面积、以小管径缩小产品体积、以多回路并联提高热交换效率,提供“平板式冷凝器”新产品。包括前、中、后固板及连接件,还设置有进气管、出液管、及设置有内螺纹的7.94毫米以下直径的小管径铜管;前、中、后固板均与连接件紧固,前、中、后固板均与铜管焊接,铜管一端与进气管焊接,出液管前半段与铜管另一端、出液管中后段与九至二十根铜管另一端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均焊接。用于客车的空调制冷。体积小、热交换效率高、制冷效果好、适应客车宝贵空间的需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路并联过^H^f^n^^管平板式冷凝器,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客车空调
;尤其 涉及客车空调的管片式冷凝器
;具体涉及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
背景纟支术目前,客车空调的管片式冷凝器,大多采用直径为9.52毫 米的铜管,在结构上均为简单的蛇形管方式。正因为其管径粗、 结构不合理、加之管片式冷凝器固有的外形体积大,从而存在着 同体积下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低、制冷效果欠佳、不适应 客车空间体积宝贵要求的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本专利申 请设计人的专业知识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丰富经验及对事业精 益求精的不懈追求,特采用"内螺紋小管径铜管多回路并联新结 构"关键技术,使其以内螺紋方式有效的加大了热交换面积、以 小管径方式有效的缩小了产品体积、以多回路并联方式有效的提 高了热交换效率,提供了 "冷凝器"新产品,所以说,本实用新 型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公知技术基 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从 充分考虑客车空间体积宝贵的特殊要求出发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内螺紋小管径铜管多回路并联新结构"关键:技术,以内螺紋方式有效的加大热交换面积、以小管 径方式有效的缩小产品体积、以多回路并联方式有效的提高热交 换效率,提供"平板式冷凝器"新产品。通过前固板、中固板、 后固板、连接件、进气管、出液管、设置有内螺紋的细铜管各部 件,并对前、中、后固板均与连接件紧固,对前、中、后固板均 与铜管焊接,对铜管的一端与进气管焊接,对出液管的前半段与 铜管另 一端焊接,对出液管的中后段与九至二十才艮铜管另 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焊接,从而构成本技术;通过本实用 新型达到体积小、适应客车需要、换热效率高、制冷效果好等 目的。本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回 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包括前固板、中固 板、后固板、连接件,还设置有进气管、出液管、铜管;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其前 固板、中固板、后固板均与连接件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 其前固板、中固板、后固板均与铜管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铜 管的一端与进气管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一部分铜管的另 一端 与出液管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另 一部分铜管的另 一端以并联焊 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前固板、中固板、后固板均为长方板状结构,所述连接件为直角 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进气管、出液管均为端头呈弧形的管状结构, 所述铜管为设置有内螺紋的蛇形管状结构。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其一部分铜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为一部分 铜管的另 一端与出液管的前半段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另 一部分铜管的另 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以焊 接的方式相连接,为九至二十根铜管的另 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 回路管与出液管的中后段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铜管的直径小于7. 94毫米。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与 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由于本技术的铜管为7.94毫米以下直径的小管径内 螺紋管,从而获得了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制冷效果好而体 积小、适应客车宝贵空间需要的有益效果。2、 由于本技术对铜管的一端与进气管焊^接、对出液管 的前半段与铜管另一端焊接、对出液管的中后段与九至二十根铜 管另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焊接,这种结构适应了出液管 中前段为气体、中后段为液体的常规,从而获得了可保证制冷剂 流量、保证制冷剂压力平衡、保证膨胀阀前制冷剂为过冷液状而提高制冷性能的有益效果。3、 由于本技术为单位体积内增加内螺紋小管径铜管的 结构,其内螺紋有效地增加了换热面积、其铜管根数增加而有效 地增加了铜管的换热管长度,从而获得了单位体积换热面增加而 有效地缩小体积的有益效果。4、 由于本技术采用"内螺紋小管径铜管多回路并联新结构"关键:技术,以内螺紋方式有效的加大热交换面积、以小管 径方式有效的缩小产品体积、以多回路并联方式有效的提高热交 换效率,从而获得了为客车空调提供新产品、并为已有的公知技 术更新换代的有益效果。5、 由于本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使用 方便有效、效果稳定可靠,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而成本低、使用 方便而利推广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向。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左^L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在不体现进气管与出液管状态下的左^L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前固板,2、中固板,3、后固板,4、连接件,5、进气管,6、出气管,7、铜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 一种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 器,包括前固板l、中固板2、后固板3、连接件4,还设置有进 气管5、出液管6、铜管7;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其前 固板l、中固板2、后固板3均与连接件4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 式相连接,其前固板l、中固板2、后固板3均与铜管7以焊接 的方式相连接,其铜管7的一端与进气管5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其一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与出液管6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另一 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6以焊接 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前固板l、中固板2、后固板3均为长方板状结构,所述连接件 4为直角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进气管5、出液管6均为端头呈弧 形的管状结构,所述铜管7为设置有内螺紋的蛇形管状结构。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其一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与出液管6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为一 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与出液管6的前半段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另 一部分铜管7的另 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6以 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为九至二十根铜管7的另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6的中后段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紋管平板式冷凝器,所述 铜管7的直径小于7. 94毫米。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别对铜管7以三十、三十一、 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三十九、四十4艮进4于了制作;分别对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才艮铜管7的另一端 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并联而构成回路管,然后对并联后构成的回路 管与出液管6的中后段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进行了制作;均收到 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技术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 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作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纹管平板式冷凝器,包括前固板(1)、中固板(2)、后固板(3)、连接件(4),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进气管(5)、出液管(6)、铜管(7); 所述多回路并联过冷式小管径内螺纹管平板式冷凝器,其前固板(1)、 中固板(2)、后固板(3)均与连接件(4)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其前固板(1)、中固板(2)、后固板(3)均与铜管(7)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铜管(7)的一端与进气管(5)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一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与出液管(6)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另一部分铜管(7)的另一端以并联焊接构成的回路管与出液管(6)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新同创车用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