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纤维束处理的轴流开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8113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成束纤维的轴流开松机(8),包括输入管(10)、开松机辊子(16、22)和位于清洁器辊子上游的分离壁(42),用于分离容纳辊子的隔间,并将待加工的纤维一部分导向开松机的第一隔间,一部分导向开松机的第二隔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纤维束的轴流开松机。
技术介绍
已知为了由纤维获得纺织纱线,纤维必须经过许多道工序,以便去除其中的杂质 和污垢,将纤维对齐并拉直。这些工序加工出纤维条,随后在例如纺纱机上加工从而获得纱 线。通过不同机械来执行不同工序,因为为了获得理想的结果,这些操作需要以越来 越强的方式重复执行很多次。特别地,例如为了处理纤维,成捆的纤维由并条机拉紧,从而获得由空气气流输送 的纤维束。然后,在纤维束进入轴流开松机之前,在机器中加工纤维束以去除杂质,例如混合 在纤维束中的石块或非铁物质;在轴流开松机中,纤维束被初次开松和分离杂质。接着,纤维在水平开松机和梳理机中受到进一步清洁、对齐和拉直,从而产生纤维条 ο当前,迫切需要制造适于加工越来越大量纤维的纤维处理线。然而,为了增加能够加工的量,设计具有工作宽度、直径或长度成比例扩大的开口 式导纱钩(opening hook)的新机器、或者增加机器的数量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们的生产已 涉及到相当大的技术困难和加工困难,并涉及因尺寸造成的空间问题以及加工后的纤维束 成本高和质量低的问题。轴流开松机的设计已证实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处理线上开松成束纤维并清除粗糙 杂质的第一台机器。纤维束从轴流开松机中出来的情况对所述开松机下游进行的加工的效率有重要影响。特别地,可以理解,流到开松机的较密集的纤维流造成输出的纤维束仍然受到杂 质污染并且严重缠结,因此不能在下游的进一步处理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良好结果。还可以 理解到当输入的纤维较多时,输出纤维束的物理特性会不均质。相反地,可以看出,向开松机输入的纤维较少会使得加工后的纤维束质量较好,它 们的特性也被证实较均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生产一种用于处理线的轴流开松机,其适于消除现有技术状态下 的已知问题并满足上述要求,尤其是在处理高输入的纤维时保持加工后纤维束的高质量和 它们特性的均质性。根据以下权利要求1制成的开松机可以实现这种目标。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实施 方式的变型。附图说明从根据下列附图的、以象征性而非限制性示例方式给出的以下说明中,根据本发 明的开松机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明显,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变型的开松机的侧向纵截面图;图2示出了图1的开松机的纵截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剖面线III-III绘制的、图1中开松机的横截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剖面线IV-IV绘制的、图1中开松机的横截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变型的开松机的侧向纵截面图;图6示出了根据图5中的剖面线VI-VI绘制的、图5中开松机的横截面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变型的开松机的侧向纵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附图标记1均表示用于纤维束处理的组件,该组件构成纤维处理线的 一部分。所述组件包括用于输送待加工纤维(如来自并条机的纤维)的供给管路2。组件包括适用于将含尘空气与纤维分离的供给装置4。例如,通过容纳在所述装 置4中的风扇施加的抽吸而将待加工的纤维F朝装置4输送。排气管6从装置4伸出,从 而将吸入的含尘空气A排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变型,风扇容置于装置4的外部。另外,组件1包括位于供给装置4下游的轴流开松机8,该轴流开松机包括将其与 所述供给装置4相连的输入管10。输入管10大体沿着进入线X延伸,该进入线X大致位于相对于开松机所在地面T 的垂直位置。优选地,开松机8包括箱状外壳12,输入管10朝外壳12输送待加工的纤维。根据实施方式的优选形式,输入管10包括初始段14,该初始段14具有例如从上游 到下游——即在所示组件中从供给装置4朝开松机外壳12——线性减小的横截面。开松机包括容纳于第一隔间18中的第一开松机辊子16,该第一开松机辊子是机 动的并适合绕第一旋转轴线Y转动。第一辊子16设有沿着其侧向表面分布的第一开松装置,该第一开松装置适合缠 卷纤维束从而在拉纤维束时将其开松。例如,所述开松装置包括从辊子的侧向表面伸出的多个栓钉20,所述栓钉20具有 直线的、分散的(fractioned)、或者分岔的方向,从而具有多个尖端。优选地,栓钉20沿着绕辊子侧向表面描绘的虚拟螺旋线布置。开松机8还包括容纳于第二隔间24中的第二开松机辊子22,该第二开松机辊子 22是机动的并适于绕第二旋转轴线Z转动,该第二旋转轴线Z大致平行于通过第一辊子16 的旋转轴线Y的水平面(相对于地面T)或例如与之对齐。第二辊子22设有沿着其侧向表面分布的第二开松装置,该第二开松装置例如在 结构上大致类似于上述开松装置。输入管10将待加工的纤维F同时供给到第一隔间18和第二隔间24。另外,开松机8包括与第一隔间18相连通的第一出口管30,用于引导用于后续 处理的纤维;以及与第二隔间24相连通的第二出口管28,也旨在引导用于后续处理的纤 维。例如,对于所示组件,组件1包括风扇40,开松机8的出口管28和出口管30与风 扇相连,该风扇将被加工的纤维经由隔间18、24从输入管10朝出口管28、30抽吸。开松机8还包括部分位于清洁辊子上游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适合分离待加工 的纤维F流,并将纤维导向开松机8的第一隔间18和第二隔间24。例如,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壁42,该分离壁42具有面对输入管10上或输入管10中 的自由侧部,来自那里的待加工和分离的纤维到达该自由侧部,从而产生朝向开松机8的 两个隔间18、24的两个分离的纤维通道。根据实施方式的优选形式,分离壁42部分延伸到输入管10中(如图1所示),从 而在纤维进入包括开松机辊子16、22的隔间18、24之前将纤维分离。分离壁42也沿着辊子16、22的旋转轴Y、Z延伸,从而保持第一隔间18与第二隔 间24分离。从而将待加工的纤维F分成两股待加工纤维流,分别由第一辊子16和第二辊 子22加工并且它们之间没有干扰,并通过分离的出口管28、30从开松机中输出。换句话说,根据实施方式的所述形式,分离壁42包括两部分-纵向部分42a,该纵向部分42a沿着辊子16、22的旋转轴线Y、Z延伸,从而保持 第一隔间18与第二隔间24分离;以及-轴向部分42b,该轴向部分42b沿着输入管10反向地——即沿纤维F的来源方 向——行进,从而在纤维到达开松机辊子之前分离两股纤维流。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如图7所示),分离壁42仅在输入管10下游延伸而没 有穿过它。换句话说,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分离壁42的侧部在输入管10的端部。再换句话说,在所述实施方式变型中,分离壁42仅包括纵向部分42a,而没有沿着 输入管10反向行进的沿纤维F的来源方向的任何回流。根据又另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如图5所示),分离壁42的轴向部分42b沿着整个 输入管10延伸,甚至在连接于分离装置4的一侧从输入管伸出;换句话说,根据这种实施方 式,分离壁42的侧部延伸达分离装置的辊子处。应注意的是,在前述变型中,两股加工后的纤维束F’流仅在风扇40中合并,并且 在重新混合后,被送去进行进一步处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如图3所示),分离装置包括鼓风机46,该鼓风机46 适合鼓吹空气并使纤维来流朝第一隔间和第二隔间偏斜。优选地,鼓风机46沿着与纤维来流相遇的侧部具有空气输出孔。例如,在具有分离壁42的轴向部分42b的实施方式形式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成束纤维的处理的轴流开松机(8),包括:输入管(10),用于送进待加工纤维;第一开松机辊子(16),其容纳于第一隔间(18)中,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Y)转动,设有沿着其侧向表面分布的第一开松装置,适于缠卷纤维束从而在拉所述纤维束时将其开松;第二开松机辊子(22),其容纳于第二隔间(24)中,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Z)转动,设有沿其侧向表面分布的第二开松装置,其中,所述输入管将所述待加工纤维供给到所述第一隔间和所述第二隔间;第一出口管(30),其与所述第一隔间连通,用于供给所述纤维用于后续处理;第二出口管(28),其与所述第二隔间连通,也旨在供给所述纤维用于后续处理;分离装置,其部分地定位于清洁器辊子上游,适于将待加工纤维流分离并将其导向所述开松机的所述第一隔间(18)和所述第二隔间(2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里奥马舍雷蒂
申请(专利权)人:马佐里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