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类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9642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醚类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通式(Ⅰ):R↑[1]OH(Ⅰ)所表示羟基化合物存在下的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中,首先,钯化合物在通式(Ⅱ):R↑[2]NC(Ⅱ)所表示的第3级异氰化合物以及碱性物质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然后,添加通式(Ⅲ):PR↑[3]R↑[4]R↑[5](Ⅲ)所表示的第3级膦化合物,再继续进行反应(在化学式中,各符号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的醚类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醚类,可作为各种聚合物的原料、香料等的中间体使用。
技术介绍
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为,共轭二烯化合物通过结合醇等的亲核性反应剂的低聚化反应。例如有,2分子的1,3-丁二烯与例如醋酸等含有1分子活性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1-醋酸基-2,7-辛二烯的反应等。在所述的调聚反应中,公开了钯化合物,尤其是膦化合物配位的钯化合物,作为调聚反应用催化剂呈现良好的活性(参考非专利文献1以及非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使用由第3级膦化合物或异氰化合物以及镍化合物构成的催化剂的调聚反应(参考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在碱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使用钯卡宾配位化合物的调聚反应(参考专利文献2)。并且还公开了利用由第1级异氰化合物和四(三苯膦)钯构成的催化剂的调聚反应(参考专利文献3),以及利用由第3级异氰化合物和钯化合物构成的催化剂的调聚反应(参考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1辻二郎著《钯试剂和催化剂》(Palladium Reagents andCatalysts),John Wiley & Sons出版、p.423~441(1995年) 非专利文献2Angew.Chem.Int.Ed.,第41卷、p.1290~1309(2002年)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67002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4-53405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公昭48-43327号公报(实施例9)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95850号公报在非专利文献1以及非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膦化合物配位的钯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低,在完成反应后蒸发分离生成物和催化剂时,因该催化剂分解析出钯黑,所以难以再次使用钯催化剂,出现了制造费上升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因副产物的选择率高(约为10~30%)和催化剂活性低而需要大量的催化剂,所以并不是有效的醚类制造方法。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为了提高反应效率,有必要对含氮杂环式卡宾配位于钯化合物的催化剂,添加大量过剩的碱性物质。但是,添加大量过剩的碱性物质,则成为腐蚀反应装置和堵塞配管的原因,并且有不易维持催化剂稳定性的问题。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使用了膦化合物配位的钯化合物。此时,异氰化合物的向钯原子的配位受到抑制,不仅反应显著变慢,而且目标生成物的选择率降低,回收率也低为17%的程度,故该醚类制造方法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另外,本专利技术者等,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方法中,以通过工业能够低价获取的、低纯度(1,3-丁二烯的含量约为40质量%)的“粗丁二烯(含有异丁烯等丁烯类;甲基乙炔、1-丁炔等乙炔类;1,2-丁二烯等的不纯物的1,3-丁二烯)”作为原料使用时,确认到反应速度降低。即,作为工业的廉价、且生产性好的醚类制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从低纯度、廉价的共轭二烯化合物中,也能够获取高转化率以及高选择率的、对工业生产有利的醚类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提供下述的醚类制造方法而完成,其特征为,R1OH(I)(在化学式中,R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在通式(I)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存在下的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中,首先钯化合物,R2NC(II)(在化学式中,R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第3级烷基。)在通式(II)所表示的第3级异氰化合物以及碱性物质的存在下,进行上述反应,PR3R4R5(III)(在化学式中,R3、R4及R5分别独立表示碳数为1~10的烷基。) 然后,添加通式(III)所表示的第3级膦化合物,并继续进行反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方式而实施。首先,在羟基化合物(I)、钯化合物、异氰化合物(II)以及碱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开始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接着添加膦化合物(III)。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具体例,包括有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7-辛三烯、1,3-环己二烯等。而且可以是低纯度的共轭二烯化合物,例如1,3-丁二烯,可以使用上述的能从工业生产中廉价获取的粗丁二烯(含有异丁烯等丁烯类;甲基乙炔、1-丁炔等乙炔类;1,2-丁二烯等的不纯物的1,3-丁二烯)。众所周知,因石脑油的热分解作为C4馏分可获取所述粗丁二烯。这样获取的粗丁二烯,能够省略离析1,3-丁二烯的工序,所以能够廉价获取,将所述粗丁二烯作为原料使用,则从制造费用的观点看,对工业生产非常有利。本专利技术为,即使使用如上述的粗丁二烯的低纯度共轭二烯化合物作为原料,也能够维持高转化率以及高选择率的醚类制造方法。上述通式(I)中,R1所表示的烷基,优选为碳数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s-丁基、t-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这些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例如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的芳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的烷氧基;2-甲氧基乙基氧基、2-乙氧基乙基氧基;羟基等。R1所表示的芳基,优选为碳数6~14的芳基,如苯基、萘基、菲基、蒽基等。这些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例如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s-丁基、t-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的烷氧基;羟基等。作为羟基化合物(I)的具体例,例如有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2-甲基-1-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己醇、2-己醇、环己醇、庚醇、辛醇、2-辛醇、3-辛醇、苯甲醇、苯乙醇、苯酚、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等。羟基化合物(I)的使用量优选为,相对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0.1~10倍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0.5~5倍摩尔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获取的醚类,例如有1-甲氧基-2,7-辛二烯、1-乙氧基-2,7-辛二烯、1-丙氧基-2,7-辛二烯、1-丁氧基-2,7-辛二烯、1-异戊氧基-2,7-辛二烯、1-环己氧基-2,7-辛二烯、1-苯氧基-2,7-辛二烯、1-苄氧基-2,7-辛二烯、1-甲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乙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丙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丁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异戊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环己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苯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苄氧基-2,7-二甲基-2,7-辛二烯、1-甲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乙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丙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丁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异戊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环己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苯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苄氧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甲氧基-3,7-二甲基-2,7-辛二烯、1-乙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醚类制造方法,其特征为,通式(Ⅰ)    [化学式1]  R↑[1]OH  (Ⅰ)    (式中,R↑[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所表示羟基化合物存在下的共轭二烯化合物的调聚反应中,首先在钯化合物,通式(Ⅱ)    [化学式2]  R↑[2]NC  (Ⅱ)    (式中,R↑[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第3级烷基)    所表示的第3级异氰化合物以及碱性物质的存在下,进行上述反应,然后,添加通式(Ⅲ)    [化学式3]  PR↑[3]R↑[4]R↑[5]  (Ⅲ)    (式中,R↑[3]、R↑[4]以及R↑[5]分别独立表示碳数1~10的烷基)    所表示的第3级膦化合物,再继续进行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安仁奥野壮敏堀启志岩崎秀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