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微生物发酵法炮制的茶剂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807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微生物发酵法炮制的茶剂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将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材)提取液作为发酵液,然后通过发酵法进行炮制,最后制成可煎煮的茶剂或者可冲泡的块茶、袋泡茶;所述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是指已经发现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材),如大蒜、生姜、花椒、郁金、丹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五倍子、乾漆、虎杖、厚朴、大風子、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薤白等;这种茶剂中药中可以含有或者不含茶叶并和其它中药组成,可以煎煮,也可以冲泡,该种茶剂中药具有使用顺应性高、药材利用率高的特点;这种茶剂具有疏风解表,利湿和中的功能,用于四季伤风感冒,中暑发热,腹痛身酸,呕吐泄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剂中药,特别涉及一种以微生物发酵法炮制的茶剂中药,属于 茶剂中药制备

技术介绍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 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 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 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 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 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 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由于真菌在 微生物中具有种类多、次生代谢产物多、培养条件比较简单等特点,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 菌。微生物的药用历史十分悠久,真菌类药物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东汉年间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 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别作了专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 用不衰。从这些真菌中药中已经分离到相应的纯菌种,有些已实行人工种植物代替野生品, 不能人工种植子实体的,也可以通过培养菌丝体来代替,充分满足了制药实践的要求,也为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药用微生物分类、化学、药理 学、临床医学、制剂学及遗传育种、栽培驯化、发酵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如微生态制剂、灵芝菌、虫草菌、蜜环菌、阿氏假囊酵母、竹红菌等在保健品和药品开 发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活 性,因此,受到药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发酵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 物发酵物,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从某 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发酵而成的,僵蚕也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 成的。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 药。这些品种都是利用自然界天然的菌种发酵的,一般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由于菌种 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 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接入的微生物种类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也不可能根据需 要将几种微生物组合接种在一起;另一方面,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要求比 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在药物上生长起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另 外,是否会落入有害菌也不明确,所以微生物在药物中的潜在效能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 出来。微生物是中药发酵的有力工具。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并易于工业化。现代工业中许多生物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如各式各样 的酶、抗生素。酶是一切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它可以使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常温常 压下迅速完成,如米曲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 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酯化酶、酰胺酶、淀粉酶和糖化酶等,酵母在发酵时可产生 蔗糖酶、淀粉酶、脂肪酶、酒化酶等,这些酶中既有胞内酶,也有胞外酶;既有合成酶,也有分 解酶。有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酶到培养基中去,微生物进行生命活 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有成百上千,这些丰富而强大的酶系是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基 础,可以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成分,这些新成分就是新的活性药物筛选的物质 基础。这就是微生物可以用来发酵炮制中药的理论根据,如酶法已成为中药炮制的一种方 法,据有关报道,提取小檗碱之前,药材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后,可以提高小檗碱的收率。另 一方面,由于微生物也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有些本身就是功效良好的药 物;或以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为前体,经微生物的代谢可以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的次生 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和中药的有 效成分发生复方、协同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代谢反应, 因为中药的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 径,从而形成新的成分或改变各成分的相互比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将中药中的有 毒物质进行分解,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菜籽饼、棉籽饼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脱去有 毒物质,从而用来饲喂牲畜;也有可能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原来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变 得易于吸收,如动物血经微生物发酵后,消化吸收率可以成倍地提高。由于微生物生长主要 消耗的是动植物的蛋白质、糖等常规物质,有可能对有效成分有浓缩作用,如发酵法提取薯 蓣皂苷就是通过发酵去除薯蓣中的淀粉。就微生态制剂而言,有益菌本身就是很好的药物, 如双歧杆菌。微生物容易诱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之 更适合中药发酵的需要。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微生物体中得到运用,也是基因工程等技术 最成熟的领域。微生物类群为中药发酵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能产生抗 细菌、抗病毒产物的微生物仅真菌就达200余种,抗肿瘤的真菌200种。据全国中药资源普 查统计,我国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占藻类、菌类、地衣类等同属低等药用植物 467种的63. 8%,是低等药用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 富的可供选择菌株,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可能在中药发酵中具有不同的效果。但 不同的微生物有时会产生大体上类似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人们已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多达 几百种真菌,但它们所产生的冬虫夏草的效果都是类似的;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 类群发酵处理后也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如发酵淡豆豉时,用桑叶、青蒿同制的,药性偏于寒 凉,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征;用麻黄、紫苏等同制的,药性偏于辛温,适用于外感风 寒之征。微生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微生物中发现的活性成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已 成为发现新药的重要领域。现在,除了抗菌、抗肿瘤等抗生素外,非抗微生物生理活性物质 的发现越来越多,如免疫抑制剂、降血脂、抗氧化、受体拮抗剂和特异性酶抑制剂等。毒菌 也是一类含有对人有强烈作用效果的菌类,极其少量的活性物质就可引起人的剧烈反应, 若用这些菌类发酵有关中药,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毒蝇鹅膏菌含有神经毒素,能引起人的精神幻觉,在欧美还有食毒蝇菌的嗜好。采用这类毒菌发酵相应的戒毒中药,有可 能对开发戒毒类药物有所帮助。对某一具体发酵中药的研究来说,主要需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功能微生物的菌 种选育工作;2)中药发酵技术及装备研究;3)发酵中药的组方及药理活性研究;4)复合微 生物发酵技术研究;5)建立有效的筛选模型;6)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建立快速灵敏的 分析检测手段;7)在研究发酵中药过程中如何贯彻中医理论的指导并吸收现代中医药的其 它新成果。总之,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关条件,时 机是成熟的。国内如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在这方面已开始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微生物发酵法炮制的茶剂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茶剂中药是将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材提取液发酵后制成粉末、压成块或制成袋泡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树泉柯少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