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350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系包括一底座、一散热组件及一LED灯源组件,该底座设有一容纳电压转换单元的凹槽,且于顶部形成一连通于该凹槽的托撑体,该托撑体的周缘环设有第一卡合部,该散热组件系设置在该底座之托撑体上,且设有一中央筒体以及由该中央筒体辐射状设置的复数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之外侧边对应该托撑体之第一卡合部设有第二卡合部,以与该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固,故藉由该等卡合部实质的卡合结构来取代既有以摩擦阻力提供的固定作用,避免该散热组件与底座分离,因此能够提高该LED光源模块的坚固性,并维持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一种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尤其是一种藉由后定 位结构稳固结合散热体与底座,以提高该LED光源模块的品质及延长使用寿 命的LED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既有的LED光源模块可参看台湾新型专利权第M297441号,其系包括一容 纳LED单元的金属主体、 一具有复数散热鳍片的散热单元以及一内设有电压 转换单元的底座,该散热单元中央设有一贯孔,以令该金属主体设置于其 中,而该底座具有一圆槽,该圆槽系容纳该金属主体,以令该金属主体与该 电压转换单元电连接,该圆槽之顶缘凸设有一凸环,其系穿入该散热单元中 的贯孔,以相互卡固。然而,该底座之凸环和散热单元之间仅系相互套合,利用该凸环以及散 热单元之贯孔内壁间的摩擦力来避免该底座与散热单元脱落,所以此种结合 方式相当不稳固,使得该底座与散热单元于LED光源模块使用数次之后会产 生松动的现象,甚至松脱,严重影响LED光源模块的坚固性,亦降低LED光源 模块的使用寿命。再者,既有散热单元中的散热鳍片皆为金属片体,因此具有锋利的外侧 边,若操作人员在拿取时稍不谨慎,则会割伤手指,所以既有散热鳍片仍有 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鉴于既有LED光源模块中的底座与散热单元无法稳固结 合,而影响LED光源模块的品质和使用寿命,因此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努力,终于创作出此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本技术之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藉由一后定位结构以稳固结合散热体与底座,以提高该LED光源模块的坚固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LED光源模 块。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系包括一底座,其设有一容纳电压转换单元的凹槽,且于顶部形成一连通于该 凹槽的托撑体,该托撑体的周缘环设有第一卡合部;一散热组件,其设置在该底座之托撑体上,且设有一中央筒体以及由该 中央筒体上呈辐射状设置的复数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之外侧边对应该托撑 体之第一卡合部设有第二卡合部,以与该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固;一LED灯源组件,其系设置于该中央筒体中,以与该中央筒体接触,且 与该电压转换单元电连接。本技术系利用于底座所设置之托撑体周缘的第一卡合部,与散热组 件所设置的第二卡合部相互结合,利用该等卡合部实质的卡合结构来取代既 有以摩擦阻力,避免该散热组件与底座分离,因此能够提高该LED光源模块 的坚固性,并维持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系本技术之立体图。 图2系本技术之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技术之剖视图。 图4系本技术一散热鳍片的立体图。 图5系本技术之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系第三图之散热鳍片于A-A方向之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底座(ll)主体(12) 托撑体(121)突出环片(13) 穿孔(14)凹槽(15)电压转换单元(20)散热组件(21)中央筒体(22)散热鳍片(221)凹口(222)弯折片(30) LED灯源组件(31)铝铜柱体(32)外壳(33)铝基板(34) LED灯(35)凸透镜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l所示,本技术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系包括 一底座10、 一散热组件20以及一 LED灯源组件30。请参看第2及3图所示,该底座10包括一矩形主体11以及于该矩形主 体11顶部所形成之托撑体12,该矩形主体ll自顶部凹设有一容纳电压转 换单元15的凹槽14,而底部则穿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穿孔13,该托撑体12 系成盘状,且与该凹槽14连通,而其周缘环设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 部可为一卡合环槽、 一突出环片、复数卡合槽、复数卡合凸块等结构,而本 实施例系令该托撑体12周缘朝内突出环设有一突出环片121。请附加参看图4、图5所示,该散热组件20系设置在该底座10之托撑 体12上,且设有一中央筒体21以及由该中央筒体21辐射状设置的复数散 热鳍片22,各散热鳍片22之内侧边系与该中央筒体21相接,而外侧边近 底部位置设有第二卡合部,其系对应该托撑体12之第一卡合部,其可为对 于该卡合环槽或复数卡合槽的凸片、对应于该突出环片或复数卡合凸块的凹 口等结构,而本实施例系于各散热鳍片22外侧边形成一凹口 221,以与该 托撑体12的突出环片121相互卡合。该LED灯源组件30系设置于该中央筒体21中,以与该中央筒体21接 触,其系包括一与该托撑体12固定的铝铜柱体31、设置于该铝铜柱体31 顶部的中空圆柱外壳32、设置于该外壳32内且固定于该铝铜柱体31顶部 的铝基板33、设置于铝基板33顶部的LED灯34以及设置于该外壳32顶部 的凸透镜35,该LED灯34系与该电压转换单元15电连接,该凸透镜35系 能够产生聚光的作用。请参看图4及图6所示,该散热鳍片22之外侧边于凹口 221之上方设 有一弯折片222,以朝该散热鳍片22之内侧边之方向弯折,以避免以往散 热鳍片22割伤操作人员的情形,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藉由底座10之托撑体12边缘的突出环片121以及散热鳍片22外侧边 的凹口 221之间相互卡合的力量,能够让底座10与散热鳍片22的结合更加 稳固,改善以往LED光源模块的缺点,以提高其品质及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 一种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系包括一底座,其设有一容纳电压转换单元的凹槽,且于顶部形成一连通于该凹槽的托撑体,该托撑体的周缘环设有第一卡合部;一散热组件,其设置在该底座之托撑体上,且设有一中央筒体以及由该中央筒体辐射状设置的复数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之外侧边对应该托撑体之第一卡合部设有第二卡合部,以与该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固;一LED灯源组件,其系设置于该中央筒体中,以与该中央筒体接触,且与该电压转换单元电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卡合部系自托撑体周缘朝内突出环设的突出环片,该第二卡合部系设置于各散热鳍片外侧边的一凹口,以与该托撑体的突出环片相互卡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鳍片之外侧边设有一弯折片,以朝该散热鳍片之内侧边之方向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鳍片之外侧边于凹口之上方设有一弯折片,以朝该散热鳍片之内侧边之方向弯折。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LED灯源组件包括一与该托撑体固定的铝铜柱体、设置于该铝铜柱体顶部的中空圆柱外壳、设置于该外壳内且固定于该铝铜柱体顶部的铝基板以及设置于铝基板顶部的LED灯,该LED灯系与该电压转换单元电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LED灯源组件尚包括设置于该外壳顶部的凸透镜,以产生聚光的作用。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座包括一矩形主体,该托撑体系设置于其顶部,而该 矩形主体之底部穿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穿孔。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 于,其中该底座包括一矩形主体,该托撑体系设置于其顶部,而该矩形主体 之底部穿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穿孔。9 .根据权利要求6项所述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 于,其中该底座包括一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后定位结构之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系包括: 一底座,其设有一容纳电压转换单元的凹槽,且于顶部形成一连通于该凹槽的托撑体,该托撑体的周缘环设有第一卡合部; 一散热组件,其设置在该底座之托撑体上,且设有一中央筒体以及由该 中央筒体辐射状设置的复数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之外侧边对应该托撑体之第一卡合部设有第二卡合部,以与该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固; 一LED灯源组件,其系设置于该中央筒体中,以与该中央筒体接触,且与该电压转换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鸿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