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7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包括有:一金属导热管、复数个散热鳍片、以及一金属焊条。所述的散热鳍片还包括有:一通孔、一开槽、一环堤、一卡接脚座、以及一卡接部。各散热鳍片上预设位置处分别设有贯穿的所述的通孔,并且,在各通孔上缘处分别设有往外扩张的所述的开槽。在各散热鳍片的一凸出面且沿着其通孔与开槽的周围处是分别环绕且垂直突起呈封闭状的所述的环堤。所述的金属导热管是穿越各散热鳍片各别的通孔而将所述的些散热鳍片串接成一体,再以设置在所述的开槽内的所述的金属焊条以热熔方式将所述的金属导热管表面与所述的通孔周围所突起的环堤内缘间隙加以填补,使各别的所述的散热鳍片稳固接合在所述的金属导热管的表面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尤指一种利用所述的金属焊条以热 熔方式将所述的金属导热管表面与所述的通孔周围所突起的环堤状环堤内缘间隙 加以填补,使所述的通孔所属的各别所述的散热鳍片接合在所述的金属导热管的 表面上。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导热管的技术已普遍被使用在各式的散热装置上,例如,中国台湾省新型专利公告号00491517号与证书号M262971即属其中两例。中国台湾省新型专利公告编号00491517号案公开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其 中,所述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在所述的鳍片上是设有一穿洞,所述的穿洞上的一 侧延伸出接合部,并在穿洞上缘设有一口径较小的细孔,所述的散热鳍片是通过 穿洞与接合部套接在所述的热管上,并一金属丝置入在散热鳍片上缘的细孔中,利 用热熔方式将散热鳍片与热管接合为一体。由于所述的接合部位于所述的穿洞上的一側,在上述热熔所述的金属丝的过 程当中,溶解的液态金属丝经由所述的小细孔与所述的穿洞的接合处填充在所述 的热管以及所述的穿洞间的缝隙中,往往会造成过多热熔的液态金属堆积在所述 的接合部开口处的上方,甚至溢出在所述的接合部的外,造成明显的结合痕迹, 且由所述的两散热鳍片中央间隔处可明显发现热熔接合的痕迹,不仅破坏整体视 觉外观,且稳固性不佳,还造成提供接合的金属丝材料浪费。请参阅图1A所示,图1A为现有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 迷的现有散热鳍片结构1是包括 一鳍片10、 一热管ll、以及一金属丝12。所 述的鳍片IO通过其上的一穿洞101与所述的鳍片IO—侧所延伸的一接合部102 套接在所迷的热管11的上,并以所述的金属丝12置入在所述的穿洞101上缘的 一细孔103中,且利用热熔所述的金属丝12的方式将所述的鳍片lO与热管ll 接合为一体。 请参阅图1B所示,图IB为现有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剖面部分放大示意图。由于所述的细孔103是与所述的穿洞101相交接,且所述的接合部102是大致环 绕在所述的穿洞101周围,所述的接合部102上的缺口 1021是对应在所述的细孔 103与所述的穿洞101的交接处,故当所述的金属丝12在所述的细孔103内进行 热熔时,所述的液态的金属丝12b可沿着所述的细孔103与所述的穿洞101的交 接处顺势流向下方的所述的接合部102,并通过所述的接合部102上的缺口 1021 处填入所述的接合部102与所述的热管11间的空隙中。因此容易造成过多的液态的金属丝12a堆积在所述的接合部102开口处的周 围,甚至过多而溢出在所述的接合部102的外表面1022,还使得所述的金属丝12 产生多余的浪费,导致外观经由电镀光亮手续后的鳍片10间隔中央处形成不平整 且变色的焊接痕迹,视觉美观程度大幅降低,同时无法将液态的金属丝12b均匀 填补在所述的接合部102与热管11间的空隙中,造成涂布不均匀。中国台湾省新型专利证书号数M262971号案则公开一种散热片结构改良,其 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主要是在所述的散热片上设有复数个可供散热管插设的穿 孔,其特征在于:各穿孔外缘设有通孔,用以供焊条穿设或用以注入锡膏、熔剂, 同时所述的通孔与穿孔间保持有适当的距离,而在散热片上端设有与穿孔孔径一 致、且数量相同的限位弧槽。由于M262971号案上述散热片结构的特征与前述的公告编号00491517号不 同处在于,所述的穿孔外缘的通孔不与所述的穿孔相连接并间隔一预设距离。但 是,其焊条或锡膏或熔剂是施以热熔方式使的熔解并形成热熔液,而通过热熔液 向下流动的特性,在所述的两散热片之间格中央,使热熔液得以包覆在散热管外 围,并附着在穿孔外围以及穿孔与通孔间的散热片上,同时也堆积在所述的限位 孤槽上,则同样会造成与前述的公告编号00491517号相同的问题。还由于通孔与穿孔间保持有适当的距离,任由热熔液向下流动至热管外围, 其分布的面积与焊点位置不稳定,极容易导致所述的散热片焊接时稳固条件的不 确定性,造成瑕疵品比率大增,同时不仅浪费焊料,在外观上还产生凹凸不平的 焊料痕迹,影响视觉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用以克服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两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上预设位置处分别设有贯穿的 一通孔,并在所述的通孔上缘处设有往外扩张的一开槽;并且,在各散热鳍片的 一凸出面还分别设有一环堤,所述的环堤是自凸出面垂直突起、且是沿着通孔与开槽周围环绕成封闭状; 一金属导热管,插置在各散热鳍片的通孔内;以及一金属焊条,插置在各散热鳍片的开槽内,通过将金属焊条热熔的方式来填 补位于环绕封闭状的环堤内缘的所述的金属导热管表面与所述的通孔周围,使各 散热鳍片与金属导热管相固接。另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其由至少两个散热鳍片、 一金 属导热管、以及一金属焊条所组合而成;且在各散热鳍片上预设位置处分别设有 贯穿的一通孔,并在所述的通孔上缘处设有往外扩张的一开槽,所述的金属导热 管以及所述的金属焊条是分别插置在各散热鳍片的通孔以及开槽内,通过将所述 的金属焊条热熔的方式使各散热鳍片分别与金属导热管固接;其中,所述的散热 鳍片的一凸出面上还分别设有一环堤,所述的环堤是自所述的凸出面垂直突起、 且是沿着通孔与开槽周围环绕形成封闭状。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将复数个散热鳍片接合在 所述的金属导热管上时,可通过独特环堤的设计来隐藏所述的金属焊条将两者接 合的热熔接点,使其复数个散热鳍片的各别间隔处的外观平整光亮;其次所述的环堤是沿着所述的通孔以及所扩张的所述的开槽周围垂直突起形 成一环绕封闭状的环堤,令所述的金属焊条在所述的开槽内以热熔方式将所述的 金属导热管表面与所述的通孔周围所突起的环堤内缘间隙均匀填补且不溢出,节 省其焊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剖面示意图1B为现有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2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立体組合图4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5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散热鳍片三视图6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散热鳍片另一较佳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 现有散热鳍片成形结构;10 散热鳍片;101 穿洞;102~ 接合部;1()21 缺口; 1022 外表面;103~细孔;11~热管;12 金属丝;12a、 12b 液态的金属丝;2 散热鳍片结构;20 金属导热管;30、 30,、 30a 散热鳍片;301、 301,、 301a 凸出面;302、 302,、 302a 迭合面;31、 31,、 31a 通孔;32、 32,、 32a 开槽;34、 34, 卡接脚座;35、 35' 卡接部;33、 33,、 33a 环堤;331、 331, 上环;332、 332,~下环;40 金属焊条;40a 液态金属焊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还清楚地描述本技术所提出的散热鳍片结构,以下将配合图标详 细说明的。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 示的散热鳍片结构2其包括有 一金属导热管20、复数个散热鳍片30、以及一金 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至少两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上预设位置处分别设有贯穿的一通孔,并在所述的通孔上缘处设有往外扩张的一开槽;并且,在各散热鳍片的一凸出面还分别设有一环堤,所述的环堤是自凸出面垂直突起、且是沿着通孔与开槽周围环绕成封闭状;    一金属导热管,插置在各散热鳍片的通孔内;以及    一金属焊条,插置在各散热鳍片的开槽内,通过将金属焊条热熔的方式来填补位于环绕封闭状的环堤内缘的所述的金属导热管表面与所述的通孔周围,使各散热鳍片与金属导热管相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丞君
申请(专利权)人:鸿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