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脲类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以界面聚合法制 备的微胶囊。技术背景微胶囊是利用膜包覆芯材料而形成的纳米或者微米尺度的微小粒子。界 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都是比较经典的制备聚脲类微胶囊的方法,如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制备聚脲或聚氨酯微胶囊,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制备脲醛树脂 微胶囊。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聚脲类微胶囊比较大的问题是微胶囊在形成和储藏 期间的稳定性,以及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毒性和挥发性很强,对环境 危害较大。目前大多数的专利报道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并 取得了不少有用的专利成果。如Beestman利用聚乙烯醇(PVA)整合到缩 合聚合反应中去,提高了整个微胶囊体系的稳定性。Asrar,Seitz采用较高熔点的活性体来提高整个微胶囊体系的 稳定性。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存在一个缺陷是,采用了甲苯二异 氰酸酯(TDI)作为界面反应原料,因此,毒性和挥发性较大,安全性不够,对环境不够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聚脲微胶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 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聚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技术保护点】
聚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有机相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搅拌乳化,获得乳液A;(2)将二乙烯三胺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获得连续相溶液B;二乙烯三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1∶30~70,体积比;(3)将连续相溶液B加入乳液A,在油水界面上引发界面聚合反应,反应的温度为15~35℃,反应时间3~5小时,获得含有聚脲微胶囊的悬浮液,连续相溶液B∶乳液A=1∶5~10,体积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美,吴继峰,张濂,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