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挡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537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挡阻尼器,该止挡阻尼器带有阻尼体(10),该阻尼体具有一容纳腔(12),在该容纳腔内,活塞(33)在初始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被可移动地导引,其中,活塞具有膜盒段(34)和密封元件(35),其中,所述密封元件(35)靠在所述阻尼体(10)的滑动面(12.1)上,并且,所述膜盒段(34)在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阻尼体(10)的抵靠段(12.2)。为改进这种止挡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使所述抵靠段(12.2)至少在局部具有沿所述活塞(33)的推入方向展宽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挡阻尼器,该止挡阻尼器具有阻尼体,该阻尼体具 有一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活塞在初始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被可移动 地导引,其中,所述活塞具有膜盒段和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密封元件靠 在所述阻尼体的滑动面上,并且,所述膜盒段在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阻尼 体的抵靠段。
技术介绍
由DE102004060398A1公知了 一种这样的止挡阻尼器。阻尼体在此具 有一容纳腔,该容纳腔由缸筒状缸筒状的壁限定边界。该壁构成了滑动面。 在容纳腔内使用 一种带有成型的膜盒段的活塞。该膜盒段承载一环形密封 元件。该密封元件靠在滑动面上。在所迷活塞上一体地成型有活塞杆,该 活塞杆从阻尼体中引出。在将活塞杆推入阻尼体内时,活塞移动并在由膜盒段封闭的空间内产 生过压,该过压使得膜盒段膨胀。这样,膜盒段就靠在滑动面上。由于作 用在该处的摩擦力,活塞的推入运动得以制动。所述力例如通过门、闸板、 抽屉、配件(例如铰链)施加到活塞杆上。在门等受到冲击时,沖击由止挡阻 尼体吸收并瞬时使膜盒段作用较高的制动力。这样就将一部分冲击再传回 到门等。门等就会回弹一下,而这是不希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本文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止挡 阻尼体,该止挡阻尼体具有用户友好的阻尼特性。通过使所述抵靠段至少局部具有沿所述活塞的推入方向展宽的区域而 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由于抵靠段的这种展宽设计,膜盒段和滑动面之间的距离沿它们的移 动方向是变化的。膜盒段的间距由此例如在朝向初始位置的区域内较小。4这样就能够在膜盒段和抵靠段之间快速实现制动作用,因为膜盒段为此只 需略微膨胀。此时,活塞同时向推入位置的方向运动。因此,抵靠段与膜 盒段相连的截面也随着活塞运动而展宽。现在,必须为膜盒段提供另外的膨胀功。这一效应保证了自初始位置 快速产生制动力。不过,这种制动力并不是强烈沖击式地产生的,因此所 撞到的门等的回弹效应被至少是显著地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设计规定,抵靠段被设计成锥形、尤其是设计 为与膜盒段的一个环形壁段相对应的锥形孔。膜盒段可以环绕地、以高的制动力铁铐在锥形孔上。在此,尤其可以 这样地构造止挡阻尼器,使得膜盒段的环形壁段具有缸筒状轮廓。这样就 使间隔区域随着连续推入运动而连续地增大。如果这样地选择所述结构,使得膜盒段在初始位置对应于抵靠段的锥 形展宽区域,那么就对止挡阻尼器的回弹特性有尤其有利的影响。压力腔在活塞的整个移动路线上的可靠密封可以这样地实现,即,使 得所述密封元件在初始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沿所述滑动面的缸筒状区域导 引。如果规定膜盒段在推入运动中在抵靠段之后通过一个缸筒状孔区域或 者一个具有变化的圆锥角的孔区域,那么就能够改变阻尼曲线。这样就构成了递减或递增的阻尼曲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变型规定,密封元件和/或滑动面和/或抵靠段的表面 粗糙度由一种周期性结构、例如槽结构形成。因此获得了活塞移动过程中 良好的导引。这种表面结构化也避免了膜盒段过于强烈的附着,这会导致强烈的膜 盒磨损。在此尤其可以规定,凹槽结构的凹槽以其纵向延伸横向于活塞的 运动方向布置。凹槽结构的凹槽在此可以环形地并横向于活塞的运动方向 嵌入到滑动面或抵靠面内,其中,凹槽与活塞运动方向所成角度大于0°小于90° 。按照优选方式可以规定,这样地选择凹槽的偏角(Anstellwinkel),使得 环狀环统的密封件在其整个周长上仅与一个凹槽或者较少数量的凹槽(<20 个凹槽)搭接。因此,凹槽截面就总是可用的,根据密封元件的弹性形成一 个限定的气隙,该气隙一方面确保了密封元件清洁地滑动,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活塞的压缩沖程中空气过快地从压力腔中泄漏出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示出的实施形式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以侧视图示出了止挡阻尼器的整个截面;图2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止挡阻尼器的阻尼体的整个截面;图3以放大视图示出了图1中III所指示的细节;图4以;改大4见图示出了图1中IV所指示的细节。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阻尼体10的止挡阻尼器。阻尼体10的细节可由 图2了解。如图所示,阻尼体IO具有基本上缸筒状,长延伸且呈管状的几 何形状。该阻尼体围成一容纳腔12,该容纳腔在阻尼器后端可通过装配孔 13接近,而在前端则可通过穿通孔11.1接近。在该装配孔13上连接有一锥形截面收缩部,该锥形截面收缩部构成了 上升斜面。该上升斜面过渡到一陡峭的、指向径向的卡锁凸缘13.1。在卡 锁凸缘13.1上连接有直径增大的缸筒状密封段13.2。密封段13.2过渡到设 计为锥形的释放部13.3并且该释放部过渡到另一缸筒状密封段13.4内。释放部13.3具有锥角较小的锥度,其中,该释放部向穿通孔1U的方 向收缩。在第二密封段13.4之后设有直径收缩的止挡区域13.5。容纳腔12 在止挡区域13.5之后具有滑动面12.1,该滑动面在朝向穿通孔11.1的方向 终止于抵靠段12.2。穿通孔11.1由滑动面11.2限定边界。在穿通孔11.1和抵靠段12.2之 间形成有作为直径缩减部的止挡11.3。滑动面12.1具有缸筒状几何形状。相反,抵靠段12.2设计有一较小的 圓锥角,其中,抵靠段12.2在与滑动面12.1的连接区域具有它的最大直径 并向穿通孔11.1方向收缩。如图l所示,容纳腔10插入有由带有成型的活塞杆31的活塞33以及 支撑体20组成的组合件。活塞33承载成型的、管状设计的膜盒段34,该 膜盒段的末端是一端侧密封元件35。密封元件35被设计为薄的环形密封唇。 膜盒段34围成一个弹簧接收部36。活塞杆31 —体地形成在活塞33的背对膜盒段34的一侧上。所述活塞杆由端盖32封闭。包括活塞杆31的活塞33在内由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为了避免活塞杆 31弯曲,以由较硬材料制成的管状支撑体20将该活塞杆包围。支撑体22在与活塞33的连接区域内通过止挡元件21抵靠在活塞33 上。止挡元件21在此被设计为直径展宽的结合段。如图3所示,膜盒段34在图1所示初始位置中定位在阻尼体10的抵 靠段12.2的区域内。在此,膜盒段34的缸筒状外轮廓与抵靠段12.2环绕 地保持小的间距。密封元件35布置在滑动面12.1的区域内并靠在滑动面上。支撑体20通过止挡11.3上的止挡元件21防止活塞33被穿过穿通孔 11.1拔出。如图l所示,由闭锁元件50填充阻尼体20的朝向装配孔13的一端。 闭锁元件50的构造可由下面引用的图4详细得出。闭锁元件50具有密封体51,该密封体具有与密封段13.2, 13.4相匹配 地形成的缸筒状外轮廓区域。在此,该区域这样地以过盈配合构造,使得 形成气密的配合。 一卡锁凹槽56连接在罐状设计的密封体51上。闭锁元 件50在其接头处终止于直径缩减的端部部段。闭锁元件50的插入运动被 限定在止挡区域13.5。在闭锁元件50上远离卡锁槽56地形成有圆柱体的弹簧接收部52。还由图1可见,在弹簧接收部52的背对密封体51的一端内设置有孔 54。孔54通过截面收缩部过渡到通道53。在截面收缩部和孔54之间形成 一个支座,压在孔54内的插入件55(在此为金属球)靠在该支座上。所述球阻塞了孔54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空气通路。不过为了在容纳腔12 和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空气导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挡阻尼器,带有阻尼体(10),该阻尼体具有一容纳腔(12),一活塞(33)在该容纳腔内在初始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导引,其中,所述活塞具有膜盒段(34)和密封元件(35),其中,所述密封元件(35)贴靠在所述阻尼体(10)的滑动面(12.1)上,并且,其中,所述膜盒段(34)在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阻尼体(10)的抵靠段(12.2),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段(12.2)至少局部具有沿所述活塞(33)的推入方向展宽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尔里克班特尔于尔根埃施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西蒙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