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排污系统的抽水马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4050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可变排污系统的抽水马桶,其能够提高耐用性并 减少冲水量。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抽水马桶包括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所述可 变虹吸排污系统包括:安装在坐盆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道相连接的柔性水囊, 用于施加弹力以收缩所述水囊的拉簧,经由支架连接到所述水囊并且当通过 所述水囊的膨胀和收缩运动被升降时允许污物从所述坐盆中排出的可变虹吸 管和用于将所述水囊连接到所述可变虹吸管的小管;以及围绕所述排污系统 安装的盖。所述盖通过将相同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半盖相结合而形成并且包括 连接到所述供水通道的第一进出口,连接到所述坐盆的第二进出口和连接到 铺设在地板下方的底管的第三进出口;所述可变虹吸管具有通过波纹管连接 到所述坐盆的一端和与所述盖的内部连通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拉簧以如下方 式安装在所述水囊中:所述拉簧的上端固定到安装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 的上拦截部,并且其下端固定到设置在所述支架或所述水囊的底面上的下拦 截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水马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耐用性并减少冲水量的包括可变排污系统的抽水马桶。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479678的韩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传统的可变虹吸式抽水 马桶。如图1所示,所述抽水马桶包括安装在坐盆l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 道3相连接的柔性水囊5;用于将水囊5与供水通道3连接在一起的上支架7; 与水囊5的底面相连的下支架9;用于将上支架7和下支架9的两端都分别 弹性地连接的拉簧ll;可变虹吸管13,其包括通过上波纹管15连接到坐盆 1的出水口 la的一个开口端13a,通过下波纹管17连接到底管19的另一个 开口端13b和与下支架9相连的弯曲部13c;以及用于将水囊5连接到可变 虹吸管13的小管21。然而,上述传统的抽水马桶具有下列问题。1、在上述传统的抽水马桶中,可变虹吸管具有较长的长度(例如 U形)并且通过下波纹管连接到底管。因此,实质上需要具有较强弹力的拉 簧来升降可变虹吸管。此外,由于拉簧具有大的弹力,应该增加水囊的容量 使得弹簧能被充分拉伸以使可变虹吸管下降。因此,由于从水箱排出的大量 的水流入大水囊,因此应该被引入坐盆中的水量相应地减少,结果导致坐盆 的冲水效率降低。2、此外,为了获得美观的外表,用陶瓷材料(一类陶瓷)覆盖安 装在坐盆后侧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制造陶瓷马桶的过程具有较低的生产率并 因此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3、如图1所示,两个弹簧被分别安装在两侧,即,在两个位置上。 如果可变虹吸管能够稳定地升降,则两个弹簧的弹力应该彼此相等。如果因 为在陶瓷制造过程中抽水马桶的水箱的底面不平而使两个弹簧的弹力彼此不同或弹簧的安装位置存在差异,则可变虹吸管不能稳定地升降。这引起水囊 和安装在可变虹吸管两端的上下波纹管的异常磨损。4、特别地,如图1所示,由于在可变虹吸管的两侧外部都安装了 弹簧,水囊和两个弹簧的总宽度相对较大。因此,随着水囊和两个弹簧的宽 度增大,围绕其外周的陶瓷盖的宽度也增大。结果不能将坐盘的后部设计得 纤细,因此难以满足客户的多种设计要求。5、从耐用性的角度考虑传统抽水马桶的最薄弱部分是连续进行接 合运动的波纹管处。 一种耐用材料被用来加固薄弱部分。然而,由于在下降 运动期间下波纹管与底面接触,因此下波纹管的寿命仍比上波纹管的短。也 就是说,传统的抽水马桶存在耐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设计本专利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虹吸式抽水马桶,其中可变虹吸管的尺寸明显减小从而减小 用于升起可变虹吸管的弹簧的弹力,使得用于拉伸弹簧的水囊的容量能够减 小至大约传统抽水马桶的一半,从而使引入水囊的冲水量减少而更大量的冲 水被供给到坐盆以提高坐盆的冲洗效果。 技术方案根据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的抽水马桶,所述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包括安装在坐盆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道相连接的柔性水囊,用于施加弹力以收縮水囊的拉簧, 经由支架连接到水囊并且当通过水囊的膨胀和收縮运动被升降时允许污物从坐盆中排出的可变虹吸管和用于将水囊连接到可变虹吸管的小管;以及围绕 排污系统安装的盖。此处,所述盖通过将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半盖相结合而形 成并且包括连接到供水通道的第一进出口 (port),连接到坐盆的第二进出口 和连接到铺设在地板下方的底管的第三进出口 ;可变虹吸管具有通过波纹管 连接到坐盆的一端和与盖的内部连通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拉簧以如下方式安装在水囊中拉簧的上端固定到安装在供水通道的出口处的上拦截部(catching portion)并且其下端固定到设置在支架或水囊的底面上的下拦截部。 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可变虹吸式抽水马桶的侧视图。图2为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污系统被操作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4为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污系统被操作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说明传统水囊和本专利技术的水囊之间的容量对比的视图。 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污系统的盖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2为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污系统被操作之前的状态的侧视 图,图3为图2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图。此外,图4为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 的可变排污系统被操作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说明传统水囊和本专利技术的水囊之间的容量对比的视图,图6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污系统的盖的分解立体图。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抽水马桶包括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30,所 述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30包括:安装在坐盆1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道3相连 接的柔性水囊(300),用于施加弹力以膨胀或收縮水囊的拉簧ll,经由支架 9连接到水囊300以便当通过水囊300的膨胀和收縮运动被升降时允许污物 从坐盆1中排出的可变虹吸管100,以及用于将水囊连接到可变虹吸管100 的小管21。为了减轻重量,可变虹吸管100被构造为采用长度与传统的虹吸 管相比减小了几乎一半的直管形状。因此,可变虹吸管的连接结构也与传统管的连接结构不同。更特别地,入口端101经由波纹管15连接到坐盆1的出水口 la使得出口端103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此外,出口端103设置有 弯曲拦截部105使得虹吸管能够被支承在与水囊300的底面相连的支架9上。 此处,与现有技术相反,出口端103没有连接到底管19,因此,实质上需要 允许从出口端103排出的污物导入底管19的装置。因此,下文将要说明的盖 200用于将污物导入底管19。如图6所示,盖200为塑料注模产品并且包括具有相同形状的第 一半盖210和第二半盖220,所述第一半盖210和第二半盖220依次被组装 成桶状以保持气密性和水密性。排污系统30容纳在盖200中。此外,盖200 设置有连接到供水通道3的出口 3a的第一进出口 201,连接到坐盆1的出水 口 la的第二进出口 203以及连接到铺设在地板下方的底管19的入口的第三 进出口 205。盖200围绕排污系统30的外部安装并且也用作覆盖排污系统30 以提高外表美观的护罩的功能。同时,盖200用于允许从可变虹吸管IOO的 出口端103排出的污物导入底管19。此处,优选的是盖200的下部形成为漏 斗状以平稳地将污物导入底管19。此外,由于污物经过盖200,因此重要的是保持盖200的气密性和 水密性以便污物产生的气味和与污物混合的水不能泄漏到外面。因此,使用 螺钉紧固第一半盖210和第二半盖220的法兰部221应分别在第一半盖210 和第二半盖220彼此接触的相对表面上形成,并且具有极好的气密性和水密 性的垫圈230实质上也应当插在法兰部之间。此外,如下所述,盖的各个进 出口被构造为保持气密性和水密性。首先,下面将描述用于保持第一进出口 201和供水通道3的出口 3a之间的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结构。下文描述的水囊300的上方入口 301围绕供水通道3的出口 3a的 外周固定。此处,插入第一垫圈240以防止气味和水从供水通道3的出口3a 和水囊300的入口 301之间泄漏。第一进出口 201围绕水囊300的入口 301 的外周固定,第二垫圈242安装在供水通道3的出口3a的外周的上部。延伸 部242a在第二垫圈242的下部形成以围绕第一进出口 201的外周。第一夹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水马桶,包括: 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坐盆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道相连接的柔性水囊,用于施加弹力以收缩所述水囊的拉簧,经由支架连接到所述水囊并且当通过所述水囊的膨胀和收缩运动被升降时允许污物从所述坐盆中排出的可变虹吸管和 用于将所述水囊连接到所述可变虹吸管的小管;以及 围绕所述排污系统安装的盖, 其中,所述盖通过将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半盖相结合而形成并且包括连接到所述供水通道的第一进出口,连接到所述坐盆的第二进出口和连接到铺设在地板下方的底管 的第三进出口; 所述可变虹吸管具有通过波纹管连接到所述坐盆的一端和与所述盖的内部连通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拉簧以如下方式安装在所述水囊中:所述拉簧的上端固定到安装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的上拦截部并且其下端固定到设置在所述支架或所述水囊的底 面上的下拦截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14 KR 10-2006-00891261、一种抽水马桶,包括可变虹吸式排污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坐盆的后侧以便与供水通道相连接的柔性水囊,用于施加弹力以收缩所述水囊的拉簧,经由支架连接到所述水囊并且当通过所述水囊的膨胀和收缩运动被升降时允许污物从所述坐盆中排出的可变虹吸管和用于将所述水囊连接到所述可变虹吸管的小管;以及围绕所述排污系统安装的盖,其中,所述盖通过将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半盖相结合而形成并且包括连接到所述供水通道的第一进出口,连接到所述坐盆的第二进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种寅林奉均
申请(专利权)人:H和G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