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台装置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9090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在正式设置场所的组装精度高且作业容易的组装方法。在暂时设置场所,相对于设置于主载置台(10)的主底座板(11),对设置于副载置台(20a~20d)的副底座板(21)进行对位,在保存了该状态之后,将主载置台(10)和副载置台(20a~20d)分离并搬送至正式设置场所,复原定位状态。由于能够在暂时设置场所进行对位作业,因而减少了在正式设置场所的作业。此外,由于能够在正式设置场所进行微调整,因而对位精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台装置的
,尤其涉及机台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图9的符号105显示了现有技术的机台装置。 该机台装置105具有底座板lll,底座板111由配置于背面的四角的脚部112a 112d载置于地面上。 在底座板111的表面上铺设有轨道114a、114b,在其上方承载有吐出装置113。在 吐出装置113的与底座板111面对的面,配置有印刷头。印刷头连接于箱119,并从箱119 将吐出液供给至印刷头,如果使基板107承载于底座板111上并从印刷头将吐出液吐出,则 吐出液着陆于基板107上。 吐出装置113构成为可在轨道114a、114b上移动,如图10所示,如果在基板107的上方将吐出液吐出,则能够使吐出液着陆于基板107表面的期望位置。 该吐出液例如为液晶取向膜用的有机薄膜的原料,或液晶显示装置的间隔件的分散液、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的原料等,机台装置105用于将吐出液吐出至大的基板。 然而,吐出对象的基板一直向大型化发展,与此相对应地,机台装置也大型化,从成本的问题或法规上的问题看,难以将在工厂中所制造的机台装置搬运至设置场所。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也采取对策,尝试将底座板分割搬运。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73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当在设置场所组装暂时分割的底座板时,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工进行对位,或者组装精度恶化,仍期望加以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中,在正式设置场所对设置于主载置台的主底座板和设置于副载置台的副底座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对位,并联接上述 主载置台和上述副载置台,从而组装机台装置,其中,在与上述正式设置场所分离的暂时设 置场所,预先对上述副底座板和上述主底座板进行对位,在保存了上述副底座板和上述主 底座板的经过对位的状态之后,分离上述主载置台和上述副载置台,将上述主载置台和上 述副载置台搬运至上述正式设置场所,复原上述经过对位的状态并联接上述主载置台和上 述副载置台,从而组装上述机台装置。 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中,具有粗调整工序,在上述暂时设置场所 进行,粗调整上述副底座板和上述主底座板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包含粗调整误差的粗调 整位置关系;暂时定位工序,使上述副载置台相对于上述主载置台移动,使设置于上述副载 置台的定位部件和设置于上述主载置台的引导部接触,在接触的状态下,上述副底座板和 上述定位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上述定位部件和上述引导部的位置关系、上述引导部和上 述主底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固定的状态;以及分离工序,使上述副载置台和上述主载置台相对地移动,使上述定位部件和上述引导部分离,并且,使上述副载置台和上述主载置 台分离,还具有复归工序,该复归工序在上述正式设置场所进行,以与上述暂时设置场所相 同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定位部件和上述弓I导部接触。 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中,在上述暂时设置场所的上述粗调整工序之后,并在上述暂时定位工序之前,进行微调整工序,该微调整工序对处于上述粗调整位置关系的上述副底座板和上述主底座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微调整,并使其成为包含比上述粗调整误差小的微调整误差的微调整位置关系。 主底座板和副底座板的对位精度提高。 在设置场所的作业变简单。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暂时设置场所的主载置台的俯视图,(b)为其侧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暂时设置场所的副载置台的俯视图,(b)为其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暂时设置场所相对于主载置台而联接副载置台的顺序的内部 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暂时设置场所或正式设置场所联接的主载置台和副载置台的 状态的内部俯视图。 图5(a)是吐出装置位于在正式设置场所组装的机台装置的副载置台上的状态的 俯视图,(b)为其侧视图。 图6(a)是吐出装置位于在正式设置场所组装的机台装置的主载置台上的状态的 俯视图,(b)为其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正式设置场所将副载置台联接于主载置台的顺序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副载置台的其它示例的俯视图。 图9(a)是现有技术的机台装置的俯视图(1) , (b)为其侧视图(1)。 图10(a)是现有技术的机台装置的俯视图(2) , (b)为其侧视图(2)。 符号说明 5 :机台装置 10 :主载置台 11 :主底座板 13:吐出装置 16:引导部 20a 20f:副载置台 21 :副底座板 24、242 :定位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5(a)、(b)的符号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机台装置。同图(a)为俯视图,同图(b)为 侧视图。 该机台装置5具有主载置台10以及多个副载置台20a 20d。4 主载置台10和副载置台20a 20d分别具有表面平坦的主底座板11和副底座板 21。主底座板11和副底座板21的表面分别以在相同的高度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 主底座板11的俯视形状为矩形,沿着其四边之中的互相平行的两边铺设有轨道 14a、14b。 各轨道14a、14b的两端比主底座板11更突出配置在外侧,在突出部分的下方,分 别配置有副载置台20a 20d所具有的副底座板21。所以,各轨道14a、14b的两端位于副 载置台20a 20d的上方,其间的部分位于主载置台10的上方。 在轨道14a、14b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部件(在此,为起重机架),在起重机架上 承载有吐出装置13。 在该吐出装置13的底面部分,设置有印刷头(图中未显示)。配置有吐出液的箱 19连接于吐出装置13,并构成为,如果一边从箱19供给吐出液, 一边使印刷头进行动作,则 从印刷头将吐出液吐出。 在轨道14a和轨道14b之间的主载置台10上,配置有基板7。 吐出装置13构成为可在轨道14a、 14b上行走,如图6所示,如果在吐出装置13位 于基板7上的状态下,从印刷头将吐出液吐出,则吐出液着陆于基板7表面。如果移动吐出 装置13,则能够使吐出液着陆于基板7表面的期望位置。 该机台装置5配置在对基板7进行吐出作业的正式设置场所,但由于主底座板11 较大,因而如图5、6所示,在将副载置台20a 20d联接于主载置台10并组装了主底座板 11和副底座板21的状态下,无法从组装场所搬送至正式设置场所。 所以,优选在主载置台10和副载置台20a 20d分离的状态下将本专利技术的机台装 置5搬入至正式设置场所,在正式设置场所正确且迅速地对主底座板11和副底座板21进 行对位并进行联接。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在正式设置场所的作业,必须进行搬入至正式设 置场所之前的作业。 图1 (a)显示了不放置在正式设置场所而是放置在暂时设置场所的状态的主载置台10的俯视图,同图(b)显示了该主载置台10的侧视图。 在主底座板11的背面的四角附近,配置有脚部12a 12d。 在同图(a)中,以两点划线表示主底座板11,以实线表示脚部12a 12d。脚部 12a 12d固定于主底座板11的背面。 接着,图2(a)为副载置台20a 20d的俯视图,同图(b)为其侧视图。 副载置台20a 20d具有车部22,副底座板21承载于车部22上。在车部22上设置有多个搬送车轮23。在此,搬送车轮23设置于车部22的台座27的底面的四处。 主底座板11和副底座板21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形状。副底座板21的宽度为主底 座板11的宽度的一半以下的大小,在轨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台装置组装方法,在正式设置场所对设置于主载置台的主底座板和设置于副载置台的副底座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对位,并联接所述主载置台和所述副载置台,从而组装机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正式设置场所分离的暂时设置场所,预先对所述副底座板和所述主底座板进行对位,在保存了所述副底座板和所述主底座板的经过对位的状态之后,分离所述主载置台和所述副载置台,将所述主载置台和所述副载置台搬运至所述正式设置场所,复原所述经过对位的状态并联接所述主载置台和所述副载置台,从而组装所述机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保三汤山纯平矢作充南展史高桥诚伊藤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发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