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零件以及该线圈零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8695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圈零件,其是由线圈、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磁芯、以及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树脂所构成的。在上述线圈零件中,经由上述线圈励磁的磁通,以串联形式穿过上述复合磁性磁芯和上述复合磁性树脂。并且,在上述线圈零件中,在上述复合磁性磁芯上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支承部,且在上述支承部上安装上述线圈并填充上述复合磁性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与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被用于电子装置上的小型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相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对电感线圈等线圈零件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如果将电感线圈小型化,则会发生诸如磁芯所具有的凸缘的厚度变小,电感线圈的 强度降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普遍采用的磁芯成型技术是通过将比由铁氧体磁芯等构成 的烧结体磁芯强度更高的功能材粉末与树脂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来制成柱状的磁芯。(参 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减少泄漏磁通的技术,普遍为人所知的是采用烧结铁氧体和金属磁性粉末的压粉磁性体构成的磁芯,将金属磁性体粉末与树脂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填充到位于磁芯上的线圈部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 :特开2003-297642号 专利文献2 :特开2001-185421号 专利文献3 :特开2004-28177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宣告的技术中,由于采用的是挤压成型,因此只能制成 圆柱形的棒状磁芯,而无法制成复杂形状的磁芯。而且,后面还有在挤压成型后的芯材上巻 绕线材的工序、将挤压成型后的芯材进行切断的工序、以及在线圈的周边部位包覆外装材 料的工序等,可能造成生产设备的大型化以及设备费用的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宣告的技术中,由于在磁芯上使用了烧结铁氧 体和金属磁性粉末的压粉磁性体,在将电子零件小型化时,磁芯的厚度有变薄的倾向,难以 确保强度。 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几点的情况,通过采用烧结体磁芯,即使将电子零件小型化,也 能够确保磁芯在受到掉落等撞击时的强度。而且,通过注塑成型制成的具有支承部的磁芯, 能够简单地在支承部上填充上述复合磁性树脂,从而提供了泄漏磁通少、电气特性好的线 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达成上述的这些目的而完成的,这些目的由以下(1) (3)的专利技术 来达成。 (1) —种线圈零件,其是由线圈、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磁 芯、以及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树脂所构成的,在上述线圈零件上, 经由上述线圈励磁的磁通,以串联形式穿过上述复合磁性磁芯和上述复合磁性树脂,并且, 在上述复合磁性磁芯上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支承部,且在上述支承部上安装上述线圈并填充3上述复合磁性树脂。(2)根据上述(1)记载的线圈零件,其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复合磁性磁芯由软磁性金属材料、以及热硬化性树脂材料或/和热可塑性树 脂材料构成。(3) —种线圈零件的制造方法,其是以具有如下工序为特征的, 将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磁芯的工序、 将线圈装入上述成型的磁芯的工序、 以及将上述线圈装入上述成型的磁芯后,用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 复合材料包覆上述线圈的工序。 本专利技术之线圈零件,由于是采用由磁性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磁芯的,因此与铁氧体磁芯等烧结体磁芯相比,抗冲击性能强,且可以防止磁芯裂痕等磁芯的破损。而且,通过使用上述复合材料以及线圈部也填充上由磁性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材,不仅可以提高抗冲击性能,还可以提高抗电压性能和防锈性能。 本专利技术之线圈零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磁芯,能够简单地制造出复杂的形状,而且,与铁氧体磁芯等烧结体磁芯的制造方法不同,不需要切削工序,可以实现成品率的提高、及磁芯生产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立体图。图2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纵截面图。图3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制造工序图。图4制造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时所使用的模具的概略图,图5在与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上使用鼓形磁芯的立体图和横截面图,图6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立体图。图7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纵截面图。图8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制造工序图。图9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立体图。图10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纵截面图。图11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的制造工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9 *分型线,10、20、30 电感线圈,11a *轴芯,lib 底面部,11c 周壁部,lid 配线槽,12b 全心o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图纸对实施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线圈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 并不仅仅限定为以下的实施形态。另外,关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线圈零件的制造方法,将与线 圈零件同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首先,对本专利技术之线圈零件的第1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相关的电感线圈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感线圈10是由磁芯1、巻绕在磁芯1上的线圈2、包覆线圈2的填 充部件3和连接端子4所构成的。 磁芯1是由上凸缘lb、下凸缘lc、被制作成连接上凸缘lb和下凸缘lc的巻芯la 构成的鼓形磁芯。 磁芯1是由作为磁性材料的铁硅铝磁合金等软磁性金属材料和作为树脂材料的 环氧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混合构成的复合材料成型而成的。另外,也可以使用混合了聚苯 硫醚(PPS)等热可塑性树脂的复合材料来代替热硬化性树脂。在这种情况下,软磁性金属 材料与树脂的混合比,以它们的体积比为基准,将软磁性金属材料设定在30vol^以上 70vol^以下。 软磁性金属材料的体积比如果不足30%,则透磁率不能维持在合适的值。如果超 过70%又不能保持成型流动性。在上述的混合比率以内,树脂混合比越大,所获得的耐电压 效果和防锈效果越好。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混合比,来改变磁粉的粒度分布状态,从而对成 型流动性进行调整。 可以用聚氨酯作为热硬化性树脂,还可以使用耐热尼龙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在一 般情况下,由于热可塑性树脂比热硬化性树脂的流动性好,所以易于进行磁芯的成型。另 外,由于环氧、氨酯、尼龙等具有官能基的树脂,与PPS、LCP等没有官能基的树脂相比,粉末 填充性能更好,因此可以制造出磁特性优良的磁芯。 线圈2由具有绝缘性被膜的铜丝构成。在铜丝的两端部上,形成了由安装了电感 线圈10的电子装置供应的电流可以流通的线圈端部2a(未给出图示)。线圈2是通过使磁 芯l旋转的同时,将铜丝巻绕在磁芯1的巻芯la上,而装在磁芯上的。 填充部件3由作为磁性材料的铁硅铝磁合金等软磁性金属材料和作为树脂材料 的环氧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构成的。这个填充部件填充在磁芯1的上 凸缘lb和下凸缘lc之间,以包覆线圈2的表面。 连接端子4由加工成平板状的金属板制成。并且,金属的连接端子4安装在磁芯1的下凸缘lc上,以使其不接触到填充部件3。这样,通过使连接端子4与填充部件3不相 互接触,能够防止由安装了电感线圈10的电子装置等供应的电流,由于漏电而从连接端子 4流入填充部件3。而且,在下凸缘lc的对称位置上也安装有连接端子4,各个连接端子4 都连接着线圈端部2a。 图2是图l所示的电感线圈10的A-A线上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线圈2通过巻绕装入磁芯1的巻芯la中,连接端子4被折弯成L形, 从下凸缘lc的底面沿侧面安装。这样,连接端子4就与安装了电感线圈10的电子装置相 连,由电子装置供应的电流通过连接端子4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零件,其是由线圈、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磁芯、以及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树脂所构成的,在上述线圈零件上,经由上述线圈励磁的磁通,以串联形式穿过上述复合磁性磁芯和上述复合磁性树脂,并且,在上述复合磁性磁芯上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支承部,并在上述支承部上安装上述线圈并填充上述复合磁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8-31 2007-226987一种线圈零件,其是由线圈、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磁芯、以及由软磁性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树脂所构成的,在上述线圈零件上,经由上述线圈励磁的磁通,以串联形式穿过上述复合磁性磁芯和上述复合磁性树脂,并且,在上述复合磁性磁芯上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支承部,并在上述支承部上安装上述线圈并填充上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晋一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