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8688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其中,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21)、设置在冷却风扇(21)的外周侧的护罩、设置在护罩上且接近冷却风扇(21)的外周部配置的内周壁部(52)、包围内周壁部(52)而设置且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内周壁部(52)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外周壁部(53),其中,冷却风扇(21)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内周壁部(52)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更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外周壁部(53)的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长度与内周壁部(52)的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长度之比为1.07以上、1.81以下,外周壁部(53)与内周壁部(52)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上、5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具有冷却风扇和包围该冷却风扇的护罩的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以往,建筑机械上搭载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主要由散热器及冷却风扇构成。散热 器使冷却介质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循环,并用外部气体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风扇 在散热器的周围形成空气流,辅助散热器的热交换。此外,在散热器与冷却风扇之间,包围 两者而设有用于确保从散热器向冷却风扇流动的空气流的护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来,随着发动机总热量的增大,散热器的水温上升成为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 该问题,考虑例如通过提高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来增加冷却风扇带来的空气流量(即,在 散热器的周围通过的空气流量)。但是,提高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时会产生噪音加大的问 题。 因此,即使要提高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也需要在不提高冷却风扇的旋 转速度的情况下增加冷却风扇所带来的空气流量。为此,开发出了对护罩的形状及位置进 行各种研究的技术。例如,已知为了防止从冷却风扇流出的空气逆流(发动机侧的空气通 过旋转风扇而回到散热器侧),在护罩的前端设有两个筒状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8141号公报(平成9年(1997年)5月6日公开); [OOOS]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2380号公报(平成18(2006年)年5月25日公开)。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中,由于冷却风扇完全收容 在护罩内,所以从冷却风扇排出的空气流量不能足够多。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中,由于冷却风扇整体配置 在护罩外,所以护罩的圆筒部对冷却风扇带来的空气流量只有少量影响。因此,从冷却风扇 排出的空气流量不能足够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提高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能够使来 自冷却风扇的空气流量足够多的冷却装置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 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风扇;护罩,其设置在所述冷却风扇的 外周侧;内周壁部,其设置在所述护罩上,接近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部配置;外周壁部,其 包围所述内周壁部而设置,且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 侧端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其中,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缘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 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更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所述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 方向长度与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之比为1.07以上、1.S1以下,所述外周壁部3与所述内周壁部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上、55mm以下。 另外,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可以围绕冷却风扇的旋转轴配置多个构件而形成,但优选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为围绕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连续的环部。 在该冷却装置中,通过使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与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为上述范围之比,使外周壁部与内周壁部之间的宽度为上述范围,在冷却风扇旋转而流动空气时,在环部的内周壁部与外周壁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产生负压而吸入空气,或搅出吸入的空气,由此,来自冷却风扇的空气流量增大。因此,即使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与以往相同,也能够提高冷却能力,或者即使降低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也能够得到与以往相同的冷却能力,能够降低噪音。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当将冷却风扇外周缘的由护罩及内周壁部覆盖的部分的 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与冷却风扇的空气流动方向最大长度之比设为内侧覆盖率时,内侧覆盖 率优选处于45% 85%的范围。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将内侧覆盖率设定在45% 85%的范围,所以冷却风扇带来的空气流量足够多。因而,即使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与以往相同,也能够提高冷却能力,或者即使降低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也能够得到与以往相同的冷却能力。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可以使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与护罩一体形成。 在此,作为使护罩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一体形成的方法,可以使护罩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为树脂制,通过注塑成形等一体形成。 在该冷却装置中,通过使护罩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一体形成,能够减少冷却装置的部件数目,能够减少冷却装置的组装作业。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可以使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由与护罩独立的 构件形成。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能够相对于护罩安装,所以能够结合护罩及冷却风扇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优选具有连接内周壁部与外周壁部的环状底部。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可通过由内周壁部、外周壁部和底部构成的一体构件形成,所以制造、管理容易。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优选具有与空气流动方 向平行延伸的筒部。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具有平行延伸的筒部,所 以能够容易制作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中,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优选具有随着趋向空气 流动方向下游侧而内径增大的扩径部。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具有扩径部,所以冷却风 扇带来的空气流量足够多。 本专利技术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具备前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任一冷却装置。 该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通过具备前述的冷却效率提高了的冷却装置,能够获得冷却风扇的噪音降低的安静性高的建筑机械或作业机械。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能够在不提高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使来自冷 却风扇的空气流量足够多。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风扇的护罩结构的液压挖掘机的结 构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后方搭载的发动机室及配重周边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发动机室的上面安装的发动机罩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发动机罩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冷却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发动机与冷却单元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环部与冷却风扇外周缘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环部带来的风量增大效果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内侧覆盖率与风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内周壁部、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内周壁部和外周壁部之间 的宽度与风量及噪音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内周壁部、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内周壁部和外周壁部之间 的宽度与风量及噪音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内周壁部、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内周壁部和外周壁部之间 的宽度与风量及噪音的关系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内周壁部、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内周壁部和外周壁部之间 的宽度与风量及噪音的关系的图表。 图15是表示内周壁部、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内周壁部和外周壁部之间 的宽度与风量及噪音的关系的图表。 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风扇的内周壁部及外周壁部的结构的主 视图。 图1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环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环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环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环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环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风扇;  护罩,其设置在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侧;  内周壁部,其设置在所述护罩上,接近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部配置;  外周壁部,其包围所述内周壁部而设置,且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  其中,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缘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更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  所述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与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之比为1.07以上、1.81以下,  所述外周壁部与所述内周壁部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上、55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8-31 2007-226246;JP 2008-5-7 2008-121700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风扇;护罩,其设置在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侧;内周壁部,其设置在所述护罩上,接近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部配置;外周壁部,其包围所述内周壁部而设置,且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其中,所述冷却风扇的外周缘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比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更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所述外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与所述内周壁部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之比为1.07以上、1.81以下,所述外周壁部与所述内周壁部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上、55mm以下。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壁部及所述外周壁部的至少之一是围绕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连续的环部。3.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部充男筱田大贵池田昌弘渡边智也河野笃史渊田诚一楠山泰弘松木照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