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和块状保温体的预应用保护套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870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用于防止管件腐蚀的保护套-保温体复合结构和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带孔保温体成形为细长弧形;将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应用于该保温体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应用于该保温体的孔隙内;允许对所述硅酸钠共聚物层设置阈值量;在完成阈值量设置后,将保护套粘附在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上;将保护套-保温材料复合结构安装在管件或设备的外表面上;以及将可能存在于多个被安装对象之间的所有暴露的间隙或者接缝密封起来。由这种方法制成的结构能够具有释放层和接触粘合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套管件保温和设备保温的改进,这些改进有助于提 供气候保护,将保温材料固定在管件或设备上,并能防止保温体受到 物理损伤和腐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在安装方面优于现有技术的预 应用有套保温体。
技术介绍
在很多行业,为了防止管件和设备的热量散失或者吸收而普遍使 用保温体。当管件和设备上的保温体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时,保温材料 会变得湿润,进而产生物理退化、热效率降低和被其保温的管件或设 备的腐蚀。因此,在保温体上安装一般被称为保护套(有时也被称为 护层或覆层)的附加外层来对其进行气候保护和物理损伤保护。目前 在保温体领域中还缺乏这样一种保护套构造,其使得保护套能够被预 先应用到保温体上,接着将得到的预先应用保护套的保温体构造运送 至工业现场,从而能将其方便、快速和有效地安装在管件和/或设备上。保护套材料包括金属片、塑料片、金属箔片/塑料层压片或者金属 箔片/玻璃纤维布层压片。在将保温材料运送到工业现场之前, 一般在 工厂不会将其粘附在工业保温材料上。而是首先将保温材料运送到工 业现场,将其安装在管件和/设备上,然后再将保护套单独地安装在保 温体的表面上,并将二者简单地固定或绑扎在一起。这样做的原因是 大多数工业保温体的表面是多灰尘和多纤维的。这种表面特征不允许 将保温材料直接粘结在保护套上。从而这种在工业现场的安装方法需要很多时间和人工。按照这种安装方法,必须在安装保温体并用胶带 或绳索或绑带将其固定后,单独地安装和密封保护套。保温体行业的实际安装方法是先将保温材料和保护套运送至工 业现场,然后将保温材料安装到管件或设备上,用胶带、绳索或绑带 将其固定到位,最后单独地安装保护套。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当保 温材料和保护套被固定在一起时,在保护套重叠处的各个层叠之间或 者保护套围绕圓管状保温材料的重叠处存在微小的间隙。因管件或设 备的移动和/或热膨胀和热收缩差异而产生的保护套相对保温材料和 被其保温的表面的移动使密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密封的不完全 性会使水或其它电解液可能进入保温体中,并被吸收到或凝结到保温 体上,从而导致CUI。本专利技术通过首先提供适于直接与保护套粘结的 工业保温体而克服了上述缺陷。希望提供适于与保护套均匀地粘结或粘附的保温体。在将保溫体-保护套构造安装在管件或设备上后,这种保温基层就将消除保护套移 动的可能性。这就允许在工厂安装中应用保护套,从而(例如通过减 少使用的工具、人工和材料)极大地减少现场的安装时间(和成本)。 在本专利技术出现之前,因为大多数保温材料易碎,所以必须在需要保温 体的管件或者设备现场人工地将保护套安装在保温体上。这种保护套-保温体的复合结构用于使保护套-保温体之间的粘结免受典型的行业 因素影响。本专利技术旨在满足这些需求以及其它需求。在保温条件下发生的金属管件或设备的腐蚀被称为保温材料下的 腐蚀(CUI),其对于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学、食品和造纸的大多数 加工行业来说是主要的问题。通常,直到出现系统故障才会发现管件 和/或设备的腐蚀。而管件或设备泄露、由泄露引起的灾难、长时间停 机以及高额的保养费用都是由CUI引起的。虽然通过观察管件或设备的外表面能够容易地发现腐蚀,但是管 件或设备保温体外表面上的保温材料和保护套却妨碍了对管件或设备的观察。由于水侵入保温体的情况是不可预知的,从而CUI也不可预知,因此对整个保温系统做完全检查才会有效。所以,要找到管件或 设备上发生腐蚀的具体部分是很困难的,而且代价很高。对于金属管件或设备上发生的腐蚀,必须具备(1)阳极;(2) 阴极;(3)由阳极和阴极的电势差而产生的电^各;和(4)电解液。所 有金属本身就是阳极、阴极和电路(即,管件或设备的金属表面)。电 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迁移速度和频率与管件或设备发生腐蚀的趋势 相关,并且因管件或设备材料、其内容物和系统运行温度等的不同而 不同。尽管初期通过选择保温基层能够部分地阻止CUI的发生,但是 如果电解液经过潮湿的保温体进入,那么还是会容易发生CUI。从成 本角度看,更换现有管件或设备是不合适的,所以不能总是选择基层。 因此,尤其需要通过将保温体隔绝于外界环境来限制电解液(大多数 情况下是水)与包围管件和设备的保温体以及管件和设备本身接触。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要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有一些方法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前^r测CUI,比如,先去除保温 体,然后用湿度计和红外线检测来检查管件或设备。这些方法不仅费 时、成本高,而且通常还需要停机。使用由保温体和保护套构成的复 合结构能够减少检查工作量。如果能正确实施(即,在保护套和保温 材料之间具有均匀接口),则会降低工业系统的CUI检查成本,因为 在保护套层和保温材料层之间不会存留有蒸汽。现存提供保护套的方 法允许保护套移动并且不能提供与外界环境的密封。例如,已经使用 金属带将铝制保护套与管状保温材料连接,其将保温材料和金属保护 套约束在管件上,但是无法避免水在保护套材料自身重叠或与相邻部 分重叠的接点侵入。这种方法至少在保温体的外表面与保护套之间留 有间隙,该间隙又会允许保护套的移动和水的侵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 一 个方面涉及阻止管件腐蚀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带孔保温体成形为细长弧形;将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应用于该保温 体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应用于该保温体的孔隙内;允许对所述硅酸钠 共聚物层设置阈值量;在完成阈值量设置后,将保护套粘附在硅酸钠 共聚物溶液层上;将保护套-保温材料复合结构安装在管件或设备的外 表面上;以及将可能存在于多个被安装对象之间的所有暴露的间隙或者接缝密封起来。在另一个方面中,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中的钠由性质与其类似的 其它金属所替代,比如钾。在另一个方面中,带孔隙的保温体能够由硅酸钙、矿物纤维、岩 棉、渣棉、珍珠岩、玻璃纤维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构成。在再一个方面中,能够用压敏粘合剂或接触粘合剂将保温体和保护套连接在一起。在再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置在管件外表面上适于粘附保护套的经涂敷的保温体。该经涂敷的保温体包括细长弧形且具有孔隙的 保温体,其具有带孔隙的外表面以及尺寸适于与管件的外表面互补的 内表面。硅酸钠共聚物层至少布置在保温材料的外表面上,并且布置 在孔隙内。在另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管件腐蚀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带孔隙保温材料围绕所述管件布置;将硅酸钠共聚物层 作为涂层应用于该保温体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应用于保温材料的孔隙 中;以及将外部保护套粘附于硅酸钠溶液层上。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管件或设备外表面的保护套-保 温材料复合结构,其中,细长弧形保温材料由带孔隙的材料制成并具 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的尺寸适于贴合在所述管件外表面上;该 结构还包括硅酸钠共聚物层,其位于保温材料的外表面上,并且位于 保温材料的孔隙中;以及外部保护套,其与硅酸钠共聚物层连续地连 接在一起。在再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保温层由第一和第二细长弧形保 温材料构件构成,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形成与管件贴合的管状。在再一个方面中,保护套包括压敏粘合剂的释放层,其用于将两 个保温材料构件连接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保护套的套件,该保护套包括 将两个弧形保温材料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压敏粘合剂的释放层,而这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管件腐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具有孔隙的保温体成形为细长弧形; (b)将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至少应用于所述保温体的外表面上,并至少部分地应用在所述保温体的所述孔隙内; (c)允许对所述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设置 阈值量; (d)在完成阈值量设置后,将外保护套粘附在所述硅酸钠共聚物溶液层上; (e)将从步骤(a)到(d)得到的对象安装在管件或设备的外表面上;以及 (f)将在步骤(e)中安装的相邻的对象之间或者所述保护套的层叠片之间暴 露的任何间隙或者接缝密封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惠泰克凯文J麦肯农
申请(专利权)人:绝缘工业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