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038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片用于将除去部件固定,所述除去部件用于除去存在于EL元件的内部空间的既定的气体成分,其中,在基片的双面具有粘着剂层,构成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交联产物,所述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和(B)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单元。该双面粘着片,排气产生量少,且具有高粘着物性,可用于固定用于除去存在于EL元件的内部空间并对该EL元件造成不良影响的气体成分的除去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粘着片,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排气产生量少且具有高粘着物性,并且能够用于将除去部件固定的双面粘着片,所述除去部件用于除去存在于电致发光(以下简记为EL)元件的内部空间并对该EL元件造成不良影响的气体成分。
技术介绍
对物质附加电场时产生发光的现象,作为EL现象,已是公知的。EL元件就是利用 了这样的EL现象的元件。有机EL元件作为EL元件的一种,具有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层被夹 在一对电极之间的层压体,通过从上述层压体的一侧电极注入的电子与从另一侧电极注入 的空穴在有机发光层中结合而发光。使用了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器具有比以往的薄 型显示器更优越的性能视角广、高对比度、低耗电量以及可超薄化、使用温度范围广。 但是,上述有机EL元件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和长期使用后,存在发光亮度和发光均 匀性等发光性能与使用初期相比显著恶化的缺点。产生这样的发光性能恶化的原因之一, 可举出不发光的部分(黑斑)的产生。已知这种黑斑是由于水分、氧气或有机气体侵入上述 层压体的阴极表面部分等,引起有机发光层与阴极之间的脱离或阴极表面的氧化而无法通 电的原因产生的。并且,作为该原因的水分、氧气或有机气体,例如存在于元件内部的氛围 中、或由外部侵入到元件内部,或者由于吸附于构成部件或构成材料上的物质脱落而产生, 并与上述层压体接触,而引起黑斑的产生。 作为具有用于将存在于上述有机EL元件内部的氛围中的水分除去的材料的有机 EL元件,例如,提出了在容器内装有除去剂的EL元件,在容器内具有部分由多孔性材料形 成的区域,所述除去剂用于除去既定气体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使用透气性片材、并为了难以由粘着剂释放有机物气体而使粘着剂 的凝胶含量为70%以上的固定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再者,作为含有用于将上述气体成分除去的除去剂的片,例如,提出了一种气体成 分处理片,该气体成分处理片是将用于将既定气体成分除去的颗粒状的除去剂分散在具有 透气性的母材薄膜中而制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固定于密封箱体的除去片,例如,提出了一种具备除去剂和粘 着部件的除去片,所述除去剂用于除去既定气体成分,所述粘着部件固定于所述除去剂并 将所述除去剂粘着于EL元件的内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但是,在上述所有提案中,作为用于将除去剂固定于元件内的材料,记载有压敏粘着剂等,但是只是作为一般的公知材料的粘着剂,关于用于抑制对发光性能有不良影响的有机气体(排气outgas)的产生的成分和组成没有任何记载。 再者,要求EL元件超薄化,也希望所使用的双面粘着片进一步超薄化。 专利文献1 :专利第3447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专利第3558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2001-278999号公报3 专利文献4 :特开2001-3451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片排气产 生量少,且具有高粘着物性,可用于固定用于除去存在于EL元件的内部空间并对该EL元件 造成不良影响的气体成分的除去部件。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达到所述目的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作为构成 双面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使用含有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交联产物的粘着 剂,所述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酯部分具有低级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 元、和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单元,由此能够达到该目的。该专利技术是基于该 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双面粘着片。 (1) —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片用于将除去部件固定,所述除去部件用于除去 存在于电致发光元件的内部空间的既定的气体成分,其特征在于,在基片的双面具有粘着 剂层,构成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交联产物,所述不含羧 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和 (B)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单元;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所述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 (A)单元和(B)单元的含量比,以质量比计,为95 : 5至99. 5 : 0. 5 ; (3)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所述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还 含有(C)含有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吗啉系化合物单元;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相对于(A)单元和(B)单元的总量100 质量份,所述(C)单元的含量为2-30质量份; (5)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B)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 和单体单元为含有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单元; (6)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在12(TC下加热IO分钟的排气产生 量,以换算为正癸烷计,为不足0. 5 ii g/cm2 ; (7)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两层合计为 25iim以下; (8)根据上述(1)所述的双面粘着片,其中,从一侧粘着剂层到另外一侧粘着剂层 形成有孔径为20-200 ii m、孔密度为30-10000个/10cm2的通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剂排气产生量少,且具有高粘 着物性,可用于固定除去部件,该除去部件用于除去存在于EL元件的内部空间的既定气体 成分,即对该EL元件造成不良影响的气体成分。附图说明 图1为EL元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着片中,表示从一个粘着剂层到另一个粘着剂层形成有通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EL元件2基板3密封箱体4密封材料5EL层压体6阴极7有机发光层8阳极9除去部件10双面粘着片11基片12、13粘着剂层14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着片用于将除去部件固定,所述除去部件用于除去存在于电致发 光元件内部空间的既定气体成分,关于其使用方式,按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EL元件的截面示意图。EL元件1在平板状的基板2上形成有层压体(EL 层压体)5,所述层压体5由阳极8和阴极6夹持有机发光层7而成,在上述基板2上设置有 密封箱体3以覆盖所述层压体5,该密封箱体3的边缘部和上述基板2通过密封材料4而固 定。而且,通过双面粘着片10将除去部件9固定于上述密封箱体3的顶部。从而,通过除 去部件9将侵入到EL元件1的内部、导致黑斑形成的水分、有机气体等气体成分除去。 另外,在图1中,除去部件9固定于密封箱体3的顶部,但是对该固定位置没有特 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密封箱体3的侧壁。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意图,双面粘着片10为在基片11 的两面上设置有粘着剂层12、13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中的除去部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从在以往的EL元件中所使用的用于 将导致黑斑形成的气体成分除去的除去部件中,适当地选择任意的除去部件。作为这样的 除去部件,例如,可举出将吸附剂、吸湿剂(干燥剂)、脱氧剂等除去剂分散于透气性塑料片 中所形成的片状物,或将除去剂收容于透气性的容器中所形成的除去部件等。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粘着片中的基片,只要是难以产生有机气体的基片即可,没有 特别的限定,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片用于将除去部件固定,所述除去部件用于除去存在于电致发光元件的内部空间的既定的气体成分,其特征在于,在基片的双面具有粘着剂层,构成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交联产物,所述不含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和(B)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晃史西田卓生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