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941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挤压成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合金属挤压成型机使用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该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包括上安装板和下驱动板,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挤压油缸,该挤压油缸穿过下驱动板的中心,所述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贯穿带有中心通孔的二次挤压杆,所述空心活塞杆与二次挤压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上还安装有冲料用顶出装置,该顶出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的顶出油缸,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下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板的底部设有顶出连接杆,所述顶出连接杆连接有用于脱模的顶出连接板。该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能有效地实现挤压成型的二次补压以及提供冲料脱模时的顶出力,有效提高材料性能,冲料脱模方便,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挤压成型机
,具体涉及一种配合金属挤压成型机使用的 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挤压成型机尤其是大吨位的金属挤压成型机,在挤压成型的过程中, 因材料及机械结构原因会出现挤压力不够,而影响其挤压成型质量。为了满足成型时挤压 力的需求及产品的一致性这就需要适时的进行补压挤压材料,以提高材料的性能。但是,目 前的国内金属挤压成型机中没有专门用于补压的二次挤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 该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能有效地实现挤压成型的二次补压以及提供冲料脱模时的顶出力, 有效提高材料性能,冲料脱模方便,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包括上安装板和下驱动板,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挤压油缸,该挤压油缸穿过下驱动板的中心,所述挤压油缸的活 塞杆为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贯穿带有中心通孔的二次挤压杆,所述空心活塞杆 与二次挤压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上还安装有脱模用顶出装置,该顶出装置包括固定 在上安装板上的顶出油缸,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下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板的 底部设有顶出连接杆,所述顶出连接杆连接有用于脱模的顶出连接板。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驱动板上安装有四条顶出连接杆,该四条顶 出连接杆两两对称且与空心活塞杆、二次挤压杆平行设置。为了保证顶出连接杆顺利的实现顶出冲料功能,同时便于顶出连接杆的安装拆卸 功能,所述上安装板、下驱动板上对应设有顶出连接杆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的穿出孔,所述顶 出连接杆从下驱动板的上表面伸出并通过固定螺母进行固定。所述下驱动板穿出孔的底部 设有用于卡定顶出连接杆的U型开口卡环。在本技术中,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驱动二次挤压杆自动旋进模具的自动连 接装置,该自动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小齿轮,以及与主动 小齿轮啮合的从动大齿轮,该从动大齿轮套设在空心活塞杆外并与空心活塞杆、二次挤压 杆同轴设置。此外,为了提高装置的顶出及二次挤压时的导向性能,所述上安装板、下驱动板上 对应设有与空心活塞杆、二次挤压杆及顶出连接杆平行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依次穿 过上安装板、下驱动板并从下驱动板底部伸出。具体来说,所述导向柱为六条,其对应于上 安装板、下驱动板的边缘均勻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挤压油缸的活塞杆实现挤压成型时的二次补压,有效提高产 品的挤压成型质量;(2)本技术通过顶出油缸、顶出连接杆及顶出连接板组成的冲料用顶出装置, 便于模具的冲料脱模过程,此外,顶出连接杆的上端部穿过下驱动板的穿出孔,并通过U型 开口卡环及固定螺母进行固定来提供顶出力,顶出连接杆的安装拆卸方便;(3)本技术中,通过驱动二次挤压杆自动旋进模具的自动连接装置,实现二次 挤压杆的自动安装及其与模具的连接功能,方便可靠。(4)本技术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安装模具时 无需操作人员爬到挤压机顶部进行安装,实现工业自动化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的正面侧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的立体图(去除顶出连接板);图4是上述图3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包括上安装板1和下驱 动板2,所述上安装板1上安装有挤压油缸3,该挤压油缸3穿过下驱动板2的中心孔,所述 挤压油缸3的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31,所述空心活塞杆31内贯穿带有中心通孔的二次挤压 杆4,所述空心活塞杆31与二次挤压杆4通过置于空心活塞杆31两端部的螺母12、13固定 连接,所述上安装板1上还安装有冲料脱模用顶出装置,该顶出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安装板1 上的两个顶出油缸5,所述顶出油缸5的活塞杆51与下驱动板2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板2 的底部设有四条顶出连接杆6,所述上安装板1、下驱动板2上对应设有使顶出连接杆6从 上至下依次穿过的穿出孔,所述各顶出连接杆6从下驱动板2的上表面伸出并通过固定螺 母7进行固定,且下驱动板6的穿出孔的底部对应地设有用于卡定顶出连接杆6的U型开 口卡环8 (如图4所示)。由图1、图2可知,该四条顶出连接杆6两两对称设置且与空心活 塞杆31、二次挤压杆4平行设置,且顶出连接杆6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脱模冲掉用的顶出连接 板10。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上安装板1上安装有驱动二次挤压杆自动旋进模具的自动 连接装置9,该自动连接装置9包括驱动电机91、与驱动电机91输出轴连接的主动小齿轮 92,以及与主动小齿轮92啮合的从动大齿轮93,该从动大齿轮93套设在空心活塞杆31外 并与空心活塞杆31、二次挤压杆4同轴设置。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装置的顶出及二次挤压时的导向性能,所述上安装板 1、下驱动板2上对应设有与空心活塞杆31、二次挤压杆4及顶出连接杆6平行设置的导向 柱11,所述导向柱11依次穿过上安装板1、下驱动板2并从下驱动板2的底部伸出。具体 来说,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柱11为六条,其对应于上安装板1、下驱动板2的边缘均勻布置。本技术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将装置中除了顶出连接杆6、顶出连接板10、U型开口卡环8及固定螺母7之外 的部件对应安装好,再将安装好的各部件安装于金属挤压成型机的动梁上,然后从上部依 次穿过上安装板1、下驱动板2的穿出孔放入顶出连接肝,并拧紧在顶出连接板10上,然后 从下驱动板2的底部卡上U型开口卡环8,接着在下驱动板2的上面对应安装并拧紧固定螺 母7 ;当模具对中安装对中后,在顶出连接板10与模具顶部板之间敲入I型连接杆,再开启 驱动电机91转动,驱动电机91转动带动主动小齿轮92、从动大齿轮93转动,从而带动二次 挤压杆4旋转,旋入模具中间的挤压杆,从而实现二次挤压杆4与模具中间的挤压杆的自动 连接过程,无需人手工连接,自动化程度高,装配过程方便快捷。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 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 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包括上安装板和下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 上安装有挤压油缸,该挤压油缸穿过下驱动板的中心,所述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为空心活塞 杆,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贯穿带有中心通孔的二次挤压杆,所述空心活塞杆与二次挤压杆固 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上还安装有冲料用顶出装置,该顶出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的 顶出油缸,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下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板的底部设有顶出连 接杆,所述顶出连接杆连接有用于脱模的顶出连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驱动板上安装有 四条顶出连接杆,该四条顶出连接杆两两对称且与空心活塞杆、二次挤压杆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下驱动板 上对应设有顶出连接杆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的穿出孔,所述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出及二次挤压装置,包括上安装板和下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挤压油缸,该挤压油缸穿过下驱动板的中心,所述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内贯穿带有中心通孔的二次挤压杆,所述空心活塞杆与二次挤压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上还安装有冲料用顶出装置,该顶出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的顶出油缸,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下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板的底部设有顶出连接杆,所述顶出连接杆连接有用于脱模的顶出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贤华姚仁何浩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