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37847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竖流式SBR反应池,进水管,间歇曝气装置,出水管及排泥管,其特征是在反应池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池内设有悬浮填料床;增设了旋液分离器,设于旋液分离器上部的切向进水管与溢流管连接,旋液分离器底部的污泥回流管连至反应池侧壁底部,排泥管与污泥回流管连通,出水管设在旋液分离器顶部,悬浮填料床的体积占反应池容积的60-80%,反应池与旋液分离器的容积比为5∶1-9∶1;应用步骤为:(1)悬浮填料床挂膜培养;(2)SBR工艺正常运行,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3)出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水质稳定,提高池容利用率,节省工程投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
,涉及SBR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旋液 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面临着污染日益严重的危机。据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报道,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89. 2亿吨,比上年增加 3.0%,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重点湖库水质氮磷污染物低于V类水 质标准的占53. 8%。而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小城镇、农村等地区,生活污水的特点是水 量分散,水质中碳源不足,氮磷含量较高,现有的水处理工艺,如A20、UASB、活性污泥法、氧 化沟法、SBR法等,由于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明显难以推广应用。SBR 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ctivated Sludge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 批式活性污泥法。1898年英国工程师Thomas Wardle首次发现间歇式运转的工艺,自1979 年以来,SBR活性污泥处理法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运用。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工艺采用将曝气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生 化反应呈现分批进行,基本工作周期可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组成。它 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 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当主反应区处于停止搅拌状态进行反 硝化时,连续进入的污水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从而提高了脱氮效率。由于SBR工艺在 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形成了其运行操作上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使用场合和出 水要求,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现在该领域已相继开发出ICEASa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Aeration System) ^XAS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UNITANK ^>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法等新型工艺。SBR工艺非常适合处理小水 量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尤其是在用地紧张的地方,对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 较大的优势。但是,SBR工艺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进水时水位由最低升至最高需要一定延续时 间,出水时水位由最高降至最低全部排出也需一定延续时间,因此影响处理效率,池容利用 率低;此外,间歇式出水要求集中大流量排放,如果出水管形状与方向不当,出水时会带走 大量活性污泥,再者,SBR工艺需要设置滗水器,滗出活性污泥沉淀后的上清水,但滗水器的 设备复杂,故障率高,出水时扰动污泥层,使出水水质不稳定,影响氮磷去除效果,也增加了 SBR工艺的运行成本,影响了该工艺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SBR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 供出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在SBR反应池中设置悬浮填料床,并在SBR反应池外部增设旋液分离器,取代了滗水器,实现了 SBR反应池的连续 进出水及旋液固液分离的运行方式;采用本装置处理的生活污水,可达到提高脱氮除磷效 率,水质稳定和降低能耗、节省工程投资的效果。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及原理是(1)在竖流式SBR反应池内增设悬浮填料床,悬浮填料床的体积占SBR反应池容积 的60-80%。生化污泥在悬浮填料床挂膜成功后,悬浮填料球上将附着并繁殖大量的好氧微 生物及厌氧微生物,形成固定化的微生物滤膜层。悬浮填料床的悬浮填料球为多孔状结构 可作为微生物摄取食物、氧气和排泄代谢物的通道,使附着在悬浮填料球上的微生物滤膜 层同时具有好氧、缺氧和厌氧三种微环境,既可以进行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氨氮的硝化,又 可以进行厌氧水解及反硝化等。由于可以进行内部传质,使硝化/反硝化以及水解/好氧 氧化等相关反应过程能在同一悬浮填料球中相继进行,由此提高了生化污泥的脱氮效率。SBR反应池的运行,采用间歇曝气、连续进出水的方式,通过控制污水中的溶解氧 使池内处于好氧、厌氧交替状态,完成亚硝化、硝化、反硝化、聚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生化 反应过程。有效提高了 SBR反应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了设备闲置率。(2)在竖流式SBR反应池外增设了旋液分离器,旋液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原理,既可 以对5-250 μ m范围内的固体悬浮颗粒进行湿式分离,也可对悬浮液分离和浓缩。悬浮填料 床上由于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及水体中的悬浮性固体通过旋液分离器达到固液分离的 目的。上清液由上部的出水口排出,浓缩后的污泥液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部分污泥液 排出,既达到保留微生物以控制污泥龄的目的,又保证了 SBR反应池的除磷效果。采用旋液分离器,省略了结构复杂的滗水器设备,提高了分离效果,并消除现有技 术中活性污泥流失的弊病,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大且设 备费用低,与SBR反应器联合作用,出水SS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竖流式SBR反应池,设于所 述反应池侧壁底部的进水管,设于反应池底部的间歇曝气装置,出水管及排泥管,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反应池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反应池内进水管与溢流管之间设有悬浮填料床; 并增设了旋液分离器,设于旋液分离器上部的切向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连接,设于旋液分 离器底部的污泥回流管连至反应池侧壁底部,所述排泥管与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 设置在旋液分离器顶部。所述悬浮填料床是由设置于所述SBR反应池内的上、下孔板及散布其间的若干 φ10 -15cm的悬浮填料球构成,悬浮填料床的体积占SBR反应池容积的60-80%。所述SBR反应池与旋液分离器的容积比为5 1-9 1。所述间歇曝气装置为可调曝气量的微孔曝气器或穿孔管曝气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⑴在SBR反应池内设置了悬浮填料床,挂膜微生物种 类丰富,生物量大,强化了脱氮除磷功能,水质净化效果显著提高,且无设备堵塞等故障出 现,总氮去除率达77%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0 %以上,高于现有技术处理结果;(2)采用旋 液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提高了分离效果,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活性污泥流失的弊病,并保证 出水水质稳定;装置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大且设备费用低,与SBR反 应器联合作用,省略了滗水器,出水SS降低;C3)采用该装置实现了连续进出水运行,有效提高了 SBR反应池的池容利用率,降低了设备闲置率;(4)投资费用低,耐冲击负荷强,运行 方便,易于维修,尤其适合于中小水量的生活污水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旋液分离器部分的A向视图。图中1SBR反应池,2悬浮填料床,21上孔板,22悬浮填料球,23下孔板,3间歇曝 气装置,4进水管,5环行布水管,6污泥回流管,7排泥管,8旋液分离器,81圆筒,82圆锥筒, 9出水管,10溢流管,11切向进水管。实施例1图1-图2示出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竖流式SBR反应池,设于所述反应池侧壁底部的进水管,设于反应池底部的间歇曝气装置,出水管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池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反应池内进水管与溢流管之间设有悬浮填料床;并增设了旋液分离器,设于旋液分离器上部的切向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连接,设于旋液分离器底部的污泥回流管连至反应池侧壁底部,所述排泥管与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旋液分离器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立邓小文卢学强张涛籍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