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34743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其包括轮轴、轮轴介子、车轮轴承和车轮;所述轮轴具有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具有第一直径,所述中部具有第二直径,所述后部具有第三直径,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径;所述轮轴介子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四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且所述轮轴介子套设在所述中部;所述车轮轴承具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车轮轴承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具有第五直径,所述第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车轮轴承套设于所述中部,且位于所述轮轴介子的一侧;所述车轮套设在所述车轮轴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容易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弯机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
技术介绍
折弯机后挡料机构是折弯机的重要工作机构,其上安装的后挡料块是定位板料, 保证工件轮廓精度的必须部件,而后挡料块根据折弯工件形状和尺寸不同,需调节水平位 置和高度位置。板料定好位后与后挡料块是紧靠在一起的,而在折弯进行时,板料两边会向 上翻,板料两边的夹角变小,因板厚关系,初始翻起时板料会强迫后挡料块让开,特别在折 弯厚板料时此现象更为明显,这将导致后挡料机构整体变形甚至损坏。目前国内外只在数 控折弯机中采取后挡料自动退让的措施即定位时先使板料与后挡料块紧密接触,而在折 弯工作开始时后挡料块自动朝远离板料方向行走一定距离,以避开板料变形作用。但在非 数控机器中,后挡料块无法自动退让,经常连带损坏后挡料机构,倘若采用人工让料,又会 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折弯机的后挡料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R轴轨道、分别设置在所 述的一对R轴轨道上且与所述的R轴轨道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X轴轨道、设置在所述 的一对R轴轨道上且与所述的R轴轨道和所述的X轴轨道都垂直的Z轴轨道,所述的Z轴 轨道上可滑动的设有一对挡指,所述的挡指是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在轨道 内移动而运动的,而轨道是圆形导轨、六角形导轨或是棱形导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线轨移 动夹子装置在轨道中移动时,由于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容易发生松弛的现象,而所述线轨移 动夹子装置如果松弛的话,将导致所述挡指在所述轨道上移动不平稳,且挡指在轨道内移 动的阻力增大,故使得数控折弯机加工的精确度不高;故工作人员在所述线轨移动夹子装 置松弛后,需要将挡指从轨道中取出,进行调节,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 度,且所述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在多次松弛之后,工作人员调节的时候,没法将其调至最佳状 态,故所述线轨移动夹子装置的使用寿命不长,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故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来弥补折弯机的这些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折弯机的后挡 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容易调节,较多的用在与折弯机圆 形导轨、六角形导轨或是棱形导轨相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其包括轮轴、轮轴介子、车轮 轴承和车轮;所述轮轴具有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具有第一直径,所述中部具有第二 直径,所述后部具有第三直径,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 径;所述轮轴介子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四直径略大于所述第 二直径,且所述轮轴介子套设在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所述车轮轴承具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车轮轴承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具有第五直径,所述第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所述车轮轴承套设于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且位于所述轮轴介子的一侧;所述车轮套设在 所述车轮轴承上。通过上述各元件的相互结合,当所述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与折弯机 后挡料导轨配合不佳时,由于所述车轮轴承是并列安装在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两两之间 具有间隙,故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所述轮轴的所述后部,由于所述轮轴的所述前部固定在折 弯机挡子装置的下方,故旋转所述后部时,使得所述车轮轴承相互挤压,因折弯机的导轨是 圆形导轨、六角形导轨或者棱形导轨,故工作人员在旋转所述后部时,所述车轮与所述导轨 之间紧密贴合,并将所述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调节到与折弯机后挡料导轨无间隙 配合的状态,方便后挡料挡子在导轨上移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所述车轮具有两个。两个车轮 均设在所述车轮轴承上,旋转所述轮轴的所述后部时,两个车轮相互挤压,也可达到调节后 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与导轨配合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优选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1,其包括 轮轴2、轮轴介子3、车轮轴承4和车轮5 ;所述轮轴2具有前部21、中部22和后部23,所述 前部21具有第一直径,所述中部22具有第二直径,所述后部23具有第三直径,且所述第二 直径大于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径;所述轮轴介子3设有第一圆孔31,所述第 一圆孔31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四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且所述轮轴介子3套设在所 述轮轴2的所述中部22 ;所述车轮轴承4具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车轮轴承4设有第二圆孔 41,所述第二圆孔41具有第五直径,所述第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车轮轴承4套 设于所述轮轴2的所述中部22,且位于所述轮轴介子3的一侧;所述车轮5套设在所述车 轮轴承4上,所述车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车轮的数量。折弯机的后挡料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R轴轨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R轴 轨道上且与所述的R轴轨道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X轴轨道、设置在所述的一对R轴轨 道上且与所述的R轴轨道和所述的X轴轨道都垂直的Z轴轨道,所述的Z轴轨道上可滑动 的设有一对挡子装置,所述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设于挡子装置的底部,且其 安装在导轨的内侧边缘,因导轨较多设计成圆形导轨、六角形导轨或是棱形导轨,故工作人 员将折弯机的后挡料移动夹子装置贴设在导轨的内侧边缘时,两者之间的间隙很小,工作 人员在调节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利用后挡料挡子装置进行调节时,首先置入加工物件,然后 旋转所述轮轴进行调试,将加工物件挡紧,且使得折弯机的后挡料移动夹子装置与导轨之 间紧密贴合,折弯机工作时阻力较小。通过上述各元件的相互结合,当所述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与折弯机后挡料导轨配合不佳时,由于所述车轮轴承是并列安装在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两两之间 具有间隙,故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所述轮轴的所述后部,由于所述轮轴的所述前部固定在折 弯机挡子装置的下方,故旋转所述后部时,使得所述车轮轴承相互挤压,因折弯机的导轨是 圆形导轨、六角形导轨或者棱形导轨,故工作人员在旋转所述后部时,所述车轮与所述导轨 之间紧密贴合,并将所述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调节到与折弯机后挡料导轨无间隙 配合的状态,方便后挡料挡子在导轨上移动。 综上所述实施例不过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最佳实施方案,不可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工作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所做的不超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的调整和改动,应该认为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其包括轮轴、轮轴介子、车轮轴承和车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具有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具有第一直径,所述中部具有第二直径,所 述后部具有第三直径,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径;所述轮轴介子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四直径略大于所述 第二直径,且所述轮轴介子套设在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所述车轮轴承具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车轮轴承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具有第五 直径,所述第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车轮轴承套设于所述轮轴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机的后挡料线轨移动夹子装置,其包括轮轴、轮轴介子、车轮轴承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具有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具有第一直径,所述中部具有第二直径,所述后部具有第三直径,且所述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径;所述轮轴介子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具有第四直径,所述第四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且所述轮轴介子套设在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所述车轮轴承具有至少三个,且所述车轮轴承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具有第五直径,所述第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车轮轴承套设于所述轮轴的所述中部,且位于所述轮轴介子的一侧;所述车轮套设在所述车轮轴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照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耐柯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