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模爬架新型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2671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爬模爬架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用于爬模爬架对建筑结构的无损伤附着固定,由前支架(12)、后支架(5)、双头螺杆(7)、大横梁(9)、小横梁(8)、附墙座(11)、固定套(10)组成。使用时附着装置直接环抱在结构上,不需要对结构本身进行改造和破坏,可重复使用;附着装置通过更换连接螺杆进行调整,适合不同工程结构形式的多种需要;附着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强度高,既是架体与导轨的承力部件,又起到爬升的导向与定位作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技术属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附着式爬模爬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爬模爬架的附着装置,是通过穿墙螺栓或预埋件附着固定在混凝土墙面 或框架过梁上,穿墙螺栓套管和预埋件需要留在墙体内,预埋位置偏差要求较高,并且当遇 到建筑结构要求无损附着时,不能够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附着装置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该 装置主要用于爬模爬架在框架结构中的附着过程,既可以满足现有爬模爬架设备对结构的 附着要求,又能保证该附着技术对结构无损伤;并且附着位置容易调整。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由环抱在结构横梁上 的前后支架及连接前后支架的双头螺杆等部件组成。前支架的正面设有套撑固定套的附墙 座。导轨和架体挂在附着装置的固定套上。前支架与后支架通过双头螺杆连接,并用螺栓 组固定。整套附着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调整,具有通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附着装置结构合理,强度高,可支撑导轨和架体自重 及爬模爬架架体上施工活荷载,并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经济性好;该附着装置实现了对框 架结构的无损附着要求,对建筑结构没有使用限制,通用性好;该附着装置拆装迅速,易于 操作,减少施工人员作业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附着原理图。图2是附着装置构造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序号分别为1.结构梁2.附着装置3.导轨4.架体5.后支架6.螺 栓组7.双头螺杆8.小横梁9.大横梁10.固定套11.附墙座12.前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在使用中其支架环抱在建筑物结构横梁(1)上,即支架相 对于建筑物结构横梁呈环抱式构造。支架包括前支架(12)与后支架(5);前支架(12)的 正面设有套撑固定套(10)的附墙座(11)。导轨(3)和架体(4)挂在附着装置(2)的固定 套(10)上。前支架(12)与后支架(5)通过双头螺杆(7)连接,并用螺栓组(6)固定;前支 架(12)与后支架(5)焊接有大横梁(9)与小横梁(8),起到辅助支撑与加强结构强度作用。 使用时根据结构梁的大小不同,可以更换双头螺杆,以调整前后支架的距离,满足不同结构 使用要求。一套装置在工程中可重复使用,即下层已经使用完毕的附着装置可迅速拆除并移到上层附着位置处进行重新安装使用。本技术的特征是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由金属支架及杆件组成。支架相对于 建筑物结构横梁呈环抱式构造,支架包括前支架(12)与后支架(5);杆件为双头螺杆(7); 前支架(12)与后支架(5)由双头螺杆(7)连接,螺杆(7)的端头部位设有螺栓组(6),前支 架(12)与后支架(5)焊接有大横梁(9)与小横梁(8)。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开孔或焊接附加支座等其它辅 助措施,保证对结构的无损附着。本技术构造新颖、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具有拆装方便与安全可靠的技术特点 及使用特点。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的爬模爬架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由架设在建筑物结构横梁上的金属支架及杆件组成,其特征是支架相对于建筑物结构横梁呈环抱式构造,支架包括前支架(12)与后支架(5);杆件为双头螺杆(7);前支架(12)与后支架(5)由双头螺杆(7)连接,螺杆(7)的端头部位设有螺栓组(6),前支架(12)与后支架(5)焊接有大横梁(9)与小横梁(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模爬架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其特征是前支架(12)的正 面设有套撑固定套(10)的附墙座(11)。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爬模爬架无损紧箍式附着装置,用于爬模爬架对建筑结构的无损伤附着固定,由前支架(12)、后支架(5)、双头螺杆(7)、大横梁(9)、小横梁(8)、附墙座(11)、固定套(10)组成。使用时附着装置直接环抱在结构上,不需要对结构本身进行改造和破坏,可重复使用;附着装置通过更换连接螺杆进行调整,适合不同工程结构形式的多种需要;附着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强度高,既是架体与导轨的承力部件,又起到爬升的导向与定位作用。文档编号E04G11/22GK201747052SQ20092035237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任海波, 刘福生, 吕利霞, 李扬, 李海生, 殷志华 申请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波吕利霞殷志华李海生刘福生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