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筒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94094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体圆形简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方法,其步骤包括快捷活动拉杆(16)的制作、提升架(30)的横梁(5)的制作、滑模提升系统的制备和纠偏,本方法通过快捷活动拉杆(16)的应用,使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中发生扭转的滑模提升系统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出现扭转的情况进行纠偏时,将传统纠偏措施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因此具有实用、快捷和便于施工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形筒体滑模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圆形筒体滑模施工中,滑模提升系统(参见图l)由于荷载不均匀、支撑杆l即爬升杆 弯曲和摩擦力不均等各种原因,极易使提升平台系统与圆形筒体产生相对扭转,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因1. 滑模提升系统上的荷载不均匀不平衡,在操作平台上除施工人员外还有电焊机、氧气 瓶、钢筋以及其他一些工具。这些活载布置不均匀很容易使滑模提升系统出现倾斜、反坡、 扭转。2. 在支撑杆1即爬升杆竖向连接时,由于支撑杆1对接时不垂直,或支撑杆1连接后过 高造成该支撑杆l弯曲,致使提升过程中,滑模提升系统随支撑杆1产生扭转。导致支撑杆 弯曲的原因是因该支撑杆由圆形钢管制成,圆形钢管一般6m长,当滑模提升到支撑杆顶 端时,就必须对接上一根6m钢管,使滑模提升系统可以继续提升,那么对接时如果钢管不 垂直,或由于支撑杆过高,竖起的6m长的钢管自身重量导致其偏倒,就有可能使钢管弯曲。3. 为避免底层将要出模的混凝土凝结粘连钢模板1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滑模提升系 统必需提升一至二个行程,此时由于上层混凝土未浇筑完毕,而造成混凝土与钢模板15间的 摩擦力不均,易造成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4. 由-丁-人为原因,在水平钢筋弯曲加工时,弧度不够,致使钢筋绑扎完后,保护层过小, 摩擦力增大,造成的摩擦力不均,也易造成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对于上述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外力法"进行扭转纠偏。 此力'法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縮印本第875页所述方法。所谓"外力法",是指当滑模提升系统相对筒体出现扭转偏差时,沿扭转的反方向施加外 力,使滑模提升系统在提升过程中,逐渐向回扭转,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外力法"的具体做法是:采用手板葫芦或倒链(3 5t)作为施加外力的T.具, 一端岡 定在已有强度的F—层结构上,另一端与提升架立柱相连。当搬动手板葫芦或倒链并提升时, 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反向扭矩(图8),使滑模提升系统逐渐向回扭转,达到要求。上述"外力法"在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屮较难实施,其主要原因在于筒体埋件27的连 接点的选择(图8),原因为1. 在滑模施工中,扭转是时时检测的, 一旦超出控制范围,就要及时采取纠扭措施,此 时如果正遇埋件不在吊脚手架12范围内,则施工人员无法将钢丝绳28连接到筒体埤件27上。2. 如果在吊脚手架12范围内有埋件27,但埋件27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则无法使 用此"外力法"。因为,单体圆形筒体滑模工程一般采用高0.9 1.5m钢模板,吊脚手架12底 部距模板底口高1.5m,总高度2.4m 3m,按照施工要求,每层滑模提升40cm, 1.5小时提升一次,砼必须连续施工,不得留有施工缝,即在滑模提升时,能在纠偏操作范围内埋件处混 凝土凝结最长时间不过9小时,强度远达不到要求。"外力法"用钢丝绳、倒链沿筒体连接至提升架,因筒体为圆形,在实施过程中,钢丝 绳或导链绷紧,势必对筒体产生内切作用,使刚浇筑的砼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外力法"对圆形筒体进行纠偏扭转的弊病, 采用一种快捷活动拉杆,并通过使用此拉杆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和快捷的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 工扭转纠偏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方案是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第一歩,快捷活动拉杆的制作制作多根钢质拉杆;每根拉杆的一端不做处理,另一端弯 成圆圈并焊接牢固形成拉环,再将活动套钩套上,即组成一幅快捷活动拉杆。第二步,提升架的横梁的制作采用工字钢制作横梁,下料后在该横梁的翼缘上以中心线 对分钻孔,该孔孔距等于筒壁厚度减去保护层厚度。第三步,滑模提升系统的组成及其制备(1) 将支撑杆矗立在滑模施工的单体圆形筒体的筒壁正中,该支撑杆为滑模提升系统的 受力杆即爬升杆,将液压千斤顶套入该支撑杆上,再用连接螺栓将液压千斤顶的底板与提升 架的横梁固定,组成单套滑模提升架;由上述多套提升架按筒体圆心均匀分布由围檩连接组 成整个滑模提升系统;(2) 用液压控制柜控制油路驱动液压千斤顶将提升架提升,使滑模提升系统向上提升。 第四歩,纠偏(1) 在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的过程中,当滑模提升系统与筒体产生相对扭转时,将快捷 活动拉杆一端的活动套钩套入横梁的孔中,该拉杆的另一端反扭转方向点煤在快要入模的水 平钢筋上,该拉杆与水平钢筋夹角小于45。;(2) 爬升纠偏使用一对快捷活动拉杆固定在混凝土筒壁的内外两侧水平钢筋上,内外同拉一个液压千斤顶的提升架;滑模提升系统由多个液压千斤顶的提升架组成,采取隔一拉一的形式,即采 取拉一个提升架再隔一个提升架,然后再拉一个提升架这种形式,进行爬升纠偏。(3) 在上述快捷活动拉杆的点焊的焊接点入模1/2水平钢筋间距后,滑模提升系统还未 恢复至要求位置时,则取下快捷活动拉杆,将该拉杆一端的活动套钩套入刚才未作为纠偏受 力的提升架的横梁的孔上,而另一端反扭转方向点焊在上一层水平钢筋上,重复上述的爬升 纠偏动作。通过上述方法,使扭转的滑模提升系统校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主要是在对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出现滑模提升系统发生相对扭转的情况进行纠偏时,将传统措施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因此能够做到实用、快捷和便于施工。此外,还有以下的优点1. 与筒体的连接点位置进行改进将传统方法中选择的连接点设置在筒体埋件上改为筒 体中的水平钢筋上;由上所述筒体埋件较难遇到,而水平钢筋则顺筒体垂直方向按设计要求 的间距满铺,时时可见。2. 连接件进行改进将传统方法中得钢丝绳,改为专利技术的快捷活动拉杆。快捷活动拉杆 在滑模施工前预先制作,并且制作简便,只需就工地上材料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々10或4> 12 圆钢任意一种制成拉杆,活动套钩可直接购买,或采用工人使用后的废旧安全带上的套钩, 将活动套钩套入拉杆中的拉环中即成一幅快捷活动拉杆,成本低廉。3. 安装方法简便,工作量小因快捷活动拉杆已在滑模施工前制作完毕,当单体圆形筒 体滑模施工的滑模提升系统与筒体产生相对扭转时,只需将快捷活动拉杆的活动套钩套入横梁的孔中,该拉杆的另一端反扭转方向点焊在快要入模的水平钢筋上即可。例如一个直径18米的筒体,整个滑模提升系统采用36个提升架,在设置拉杆时只需使用18 对(36幅)快捷活动拉杆,采用隔一拉一的方法套入36个提升架中的1S个提升架,在将快 捷活动拉杆的一段点焊在水平钢筋上即可。整个工作量为活动套钩套入横梁的孔中36次,1 至2秒即可套入一次。快捷活动拉杆的一端点焊在水平钢筋上36处,每处点焊用时5到10 秒。 一幅快捷活动拉杆的安装时间不到半分钟,36幅快捷活动拉杆在一人安装的情况下20 分钟以内也可安装完毕,如多人安装时间更快。而相对于传统的钢丝绳单根安装就需要两人 配合安装30分钟到60分钟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4. 安装过程安全快捷活动拉杆位于提升平台(操作平台)面以上,施工人员可站在操 作平台板上施工。而相对于传统的钢丝绳施工人员必须下到操作平台下的吊脚手架眺板上施 工安全系数大大提高。5. 节约人力,受力均匀,扭转纠偏效果好在扭转纠偏过程中新方法不需要任何外力辅 助,仅靠液压千斤顶带动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快捷活动拉杆(16)的应用,使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中发生扭转的滑模提升系统校正,具体是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第一步,快捷活动拉杆(16)的制作:制作多根钢质拉杆(17);每根拉杆(17)的一端不做处理,另一端弯成圆圈并焊接牢固形成拉环(18),再将活动套钩(19)套上,即组成一幅快捷活动拉杆(16); 第二步,提升架(30)的横梁(5)的制作:采用工字钢制作横梁(5),下料后在该横梁的翼缘上以中心线对分钻孔,该孔孔距等于筒壁厚度减去保护层厚度; 第三步,滑模提升系统的组成及其制备: 1)将支撑杆(1)矗立在滑模施工的单体圆形筒体的筒壁(24)正中,该支撑杆为滑模提升系统的受力杆即爬升杆,将液压千斤顶(2)套入该支撑杆上,再用连接螺栓(4)将液压千斤顶(2)的底板(3)与提升架(30)的横梁(5)固定,组成单套滑模提升架;由上述多套提升架(30)按筒体圆心均匀分布由围檩(14)连接组成整个滑模提升系统; 2)用液压控制柜控制油路驱动液压千斤顶(2)将提升架(30)提升,使滑模提升系统向上提升; 第四步,纠偏: 1)在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的过程中,当滑模提升系统与筒体产生相对扭转时,将快捷活动拉杆(16)一端的活动套钩(19)套入横梁(5)的孔(6)中,该活动套钩(19)的使用原理类似与钥匙扣的使用原理。该拉杆的另一端反扭转方向点焊在快要入模的水平钢筋(21)上,该拉杆与水平钢筋夹角小于45°。 2)爬升纠偏: 使用一对快捷活动拉杆(16)固定在混凝土筒壁(24)的内外两侧水平钢筋上,内外同拉一个液压千斤顶的提升架(30);滑模提升系统由多个液压千斤顶提升架组成,采取隔一拉一的形式,即采取拉一个提升架再隔一个提升架,然后再拉一个提升架这种形式,进行爬升纠偏; 3)在上述快捷活动拉杆(16)的点焊的焊接点(23)入模1/2水平钢筋间距后,滑模提升系统还未恢复至要求位置时,则取下快捷活动拉杆(16),将该拉杆一端的活动套钩(19)套入刚才未作为纠偏受力的提升架的横梁(5)的孔(6)上,而另一端仍反扭转方向点焊在上一层水平钢筋(21)上,重复上述爬升纠偏动作; 通过上述方法,使扭转的滑模提升系统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李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