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2570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包括有一固定于把手杆上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形成有一与把手杆相互垂直的固定部及该固定部朝向把手杆外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一煞车握把枢设于该连接部的自由端,枢设处即为转轴点,该固定部穿设有一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把手杆的延伸方向,一煞车线贯穿设置于该容置孔中并连接定位于该煞车把手上,借此,使固定座与煞车握把相互枢接的转轴点位置远离把手杆,使穿出固定座的煞车线可贴合并方便包覆于把手杆表面,避免外露,进而提升自行车整体的安全性与整齐外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自行车整体的整齐外观与安全 性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为一种具环保与健康概念的交通工具,且目前各界皆提倡节能减碳,使得 自行车被大力推广,无论是代步使用或作为休闲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乘自行车,自行 车主要构造是在车架所设的前、后叉处分别安装有车轮,车架的中段部分上端设有坐垫,下 端设有踏板,踏板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驱动车轮,于前叉上连接把手杆,借以操控自行车的 行驶方向,且把手杆上设有煞车把手装置可制动车轮。请参阅图7所示,现有技术的煞车把手装置,包括一固定于把手杆90上的固定座 80,一煞车握把81枢设于该固定座80上,且枢设处为转轴点83,一煞车线82外侧设有外套 管并贯穿于固定座80中,且煞车线82 —端连接定位于该煞车把手81上,借由按压煞车把 手81,借由转轴点83支撑及转轴运动可拉动煞车线82,使煞车线82另一端连接的煞车器 所设的两相对夹臂可抵紧于车轮框而完成煞车动作。然而,上述的煞车把手装置于实际使用时存在有以下的缺点由于煞车线82进入 煞车把手81的的方向,与把手杆90方向略平行,且具有一段距离,故煞车线82被拉动的方 向亦略平行于把手杆90的延伸方向,因运动惯性及材料物性因素,故煞车线82无法贴合包 覆于把手杆90表面而呈外露状态,破坏了自行车整体外型的整齐,且外露的煞车线82容易 相互缠绕或勾到骑乘者而发生危险,故有待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借由于固定座上设计有一垂直于把手杆的容置孔、及固定座 与煞车握把相互枢接的转轴点位置改为远离把手杆,进而使煞车线可确实贴合并方便包覆 于把手杆表面,避免外露,以提升自行车的安全性与整齐外观。为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是设置于把 手杆上,其包括有一固定座、一煞车握把以及一煞车线,其中该固定座一端固定于把手杆 上并形成有一垂直于把手杆的固定部及该固定部朝向把手杆外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连接 部,该连接部侧面切割有一枢接槽,另固定部贯穿设有一连通于该枢接槽的容置孔,该容置 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把手杆的延伸方向;该煞车握把一端为一操作部,另一端为一枢接部, 该煞车握把是以该枢接部枢设于固定座的枢接槽中;该煞车线一端穿设于固定座的容置孔 中并连接定位于煞车握把的枢接部。所述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中该固定部贯穿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连通于 容置孔且紧邻于把手杆;该煞车线穿设位于容置槽中。所述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中该煞车线外部具有外套管,该外套管端部抵于容置槽的槽壁面上。所述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中该连接部的自由端表面贯穿设有一枢接孔,该 枢接孔与枢接槽相互连通;该枢接部表面贯穿设有一枢接孔,该枢接部的枢接孔对应于固 定座的枢接孔,一枢接件贯穿枢接部的枢接孔与固定座的枢接孔,使煞车握把定位于固定 座上。所述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覆套,该包覆套的断面是呈C 形,其外壁面形成有一定位槽,该包覆套套设于把手杆外侧,且煞车线位于定位槽中。所述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束带,该束带环绕捆绑于煞车线 与把手杆的外侧。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 括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固定座与煞车握把相互枢接的转轴点位置紧邻于把手杆,本实用新 型将固定座与煞车握把相互枢接的转轴点位置,设计为远离把手杆,使煞车线被拉动的方 向是垂直于把手杆的延伸方向,且由于固定座的容置孔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把手杆的延伸 方向,提供煞车线一端穿设于容置孔并于煞车握把连接后,煞车线穿出固定座的另一端可 确实贴合于把手杆,另可进一步利用包覆套或束带将煞车线与把手杆定位,因此,煞车线不 再外露而可提升自行车整体的整齐外观,亦避免煞车线相互缠绕或勾到骑乘者而提供有较 佳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o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煞车握把按压状态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固定座11束紧夹12枢接孔13枢接槽14容置槽15容置孔20煞车握把21操作部22枢接部221枢接孔222定位孔30煞车线31定位块32外套管40枢接件50把手杆60包覆套70束带80固定座81煞车握把82煞车线90把手杆83转轴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是设置于把手杆50 上,其包括一固定座10、一煞车握把20以及一煞车线30,其中该固定座10为一块体,其一端形成有一束紧夹11,该束紧夹11套固于把手杆50 外侧,且束紧夹11 一端延伸形成有一与把手杆50相互垂直的固定部及该固定部朝向把手 杆50外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自由端表面贯穿设有一枢接孔12并于其 侧面切割有一枢接槽13,该枢接孔12与该枢接槽13相互连通,于固定部贯穿设有一容置 槽14,该容置槽14紧邻于把手杆50,并于固定部上且位于枢接槽13与容置槽14之间贯穿 设有一容置孔15,该容置孔1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把手杆50的延伸方向且连通于枢接槽13 与容置槽14 ;该煞车握把20 —端为一操作部21,另一端为一枢接部22,该枢接部22表面间隔 贯穿设有一枢接孔221与一定位孔222,该枢接孔221形成于枢接部22相邻操作部21的一 端,该定位孔222形成于远离操作部21的另一端,该煞车握把20是以其枢接部22设置于 固定座10的枢接槽13中,枢接部22的枢接孔221对应于固定座10的枢接孔12,并以一枢 接件40贯穿枢接部22的枢接孔221与固定座10的枢接孔12,形成转轴点,使煞车握把20 定位于固定座10上;该煞车线30于外部具有外套管32,其一端穿设于固定座10的容置槽14与容置 孔15中并以其所设的定位块31连接定位于煞车握把20的定位孔222中,该外套管32端 部抵于容置槽14的槽壁面上。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于实际使用时,按压操作部21,煞车握把20可相对 于固定座10的枢接件40为转轴点及支撑点,进行枢转,而枢接部22的位移会拉带煞车线 30,由于容置孔15的限制,使煞车线30被拉动的方向垂直于把手杆50的延伸方向,进而使 煞车线30穿出固定座10的另一端可贴合于把手杆50,提升自行车外观的整体性。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覆套60,该包覆套60的断面呈 C形,其外壁面形成有一轴向的定位槽61,该包覆套60套设于把手杆50外侧,且外套管32 位于定位槽61中,故外套管32与其内部的煞车线30可确实贴合定位于把手杆50上;请参 阅图6所示,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有一束带70,该束带70将外套管32与把手杆50 — 并捆绑,使外套管32与其内部的煞车线30确实贴合定位于把手杆50上而不外露,可避免 煞车线30相互缠绕或勾到骑乘者,进而提供有较佳的安全性与整齐外观。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是设置于把手杆上,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是设置于把手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一煞车握把以及一煞车线,其中:该固定座一端固定于把手杆上并形成有一垂直于把手杆的固定部及该固定部朝向把手杆外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侧面切割有一枢接槽,另固定部贯穿设有一连通于该枢接槽的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把手杆的延伸方向;该煞车握把一端为一操作部,另一端为一枢接部,该煞车握把是以该枢接部枢设于固定座的枢接槽中;该煞车线一端穿设于固定座的容置孔中并连接定位于煞车握把的枢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丰
申请(专利权)人:耀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