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675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使外壳部件与线缆可分离且便于装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由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以及用于锁紧上、下外壳的锁紧销(23)组成;所述上、下外壳是一对相互之间可以扣合成一个密闭的空心圆筒形状的壳体;下外壳(22)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导轨(221),所述锁紧销(23)限制在导轨(221)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上外壳(21)另一侧边上设有与锁紧销(23)相配合的导向锁紧结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锁紧销(23)与导向锁紧结构的配合实现上、下外壳的锁紧和脱离。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线缆连接器在狭小空间内的牵引问题,且可实现单手锁紧与分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缆
;尤其涉及线缆连接器。 技术背景随着国内外3G网络等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线缆连接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 类工程建设中。但是现有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形较大,如图1所示,现有结构的线缆连 接器可以分为线缆部分12和外壳部分13,在穿墙、穿管等施工的时候,线缆部分12可顺 利牵引通过墙壁孔洞或者管道11,但外壳部分13因外形较大,无法通过,难以和相应设 备形成配接;并且在扶梯、高空作业或者空间狭窄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双手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可 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外壳部件与线缆可分离且便于装卸,解决线缆连接器在狭小空 间内的牵引问题,且可实现单手锁紧与分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其内腔中可容纳连接到设备上的线缆连接 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主要由呈哈夫式结构的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以及用于锁紧上、下外 壳的锁紧销23组成;所述上、下外壳内腔前端设有卡钩结构211,所述卡钩结构211与 线缆所要连接的设备的装配端面1凹凸配合,且在卡钩结构211内设有前胶面4,用于夹 紧相配接的设备;所述上、下外壳内腔后端设有后胶面5,用于夹紧线缆;所述上、下 外壳是一对相互之间可以扣合成一个密闭的空心圆筒形状的壳体;上、下外壳之间通过 设置在一侧边上的柔性侧联片6连接,使上、下外壳可以相对张开或闭合;下外壳22的 另一侧边上设有导轨221,导轨221前端设有限位块222,导轨221上预装有锁紧销23, 所述锁紧销23限制在导轨221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上外壳21另一侧边上设有与锁紧 销23相配合的导向锁紧结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锁紧销23与导向锁紧结构的配合实现 上、下外壳的锁紧和脱离。所述导轨221主体结构为一沿轴向设置的凸台224,凸台224上沿轴向开设有一 等腰梯形截面的凹槽223 ;所述导向锁紧结构主要由分别设置在上外壳21侧边前端和后 端上的两个凸块213、214组成;所述锁紧销23与外壳2的联接结构由设置在上、中、下的三部分凸台结构组 成,所述下部凸台结构为与导轨221的凸台224下沿面相配合的滑条234;所述中部凸台 结构为一等腰梯形截面的滑块233,所述滑块233与导轨221的等腰梯形截面的凹槽223 为对应嵌合连接;所述上部凸台结构主要由分别设置在锁紧销23前端和后端的两个钩 状凸台231、232组成;所述钩状凸台231、232与上外壳侧边前端和后端上的两个凸块 213、214相配合实现相互之间的钩联或脱离。所述锁紧销23在推拉处设有一抛物线凸台,凸台面上设有防滑纹路,便于单手 推拉锁紧销。所述上、下外壳的内腔前端的前胶面4为半圆形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圆面上设 有“工”字卡钩,用于与上、下外壳的“工”字槽口配合固定在外壳上;所述上、下外壳的内腔后端的后胶面5为半圆形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圆面上设 有凸台,用于与上、下外壳的槽口配合固定在外壳上;所述上、下外壳的内腔后端的半圆形后胶面5的内圆面上设有轴向防滑槽纹, 用于防止线缆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所述前胶面4也可以直接注塑在上、下外壳前端内腔面上。所述后胶面5也可以直接注塑在上、下外壳后端内腔面上。本技术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和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的特点采用本技术可使该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与线缆完全分离,线缆可 先穿过墙壁或者管道,与设备对接后,再装配外壳,形成一种线缆和连接器外壳“分 过”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解决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在线缆拉拽时因连接器外形过大而无 法顺利牵引的问题;另外,安装步骤简单,可实现单手操作,且便于拆卸,在今后的维 护中也非常容易,节约零件成本和施工成本;设计时考虑到抗拉、抗扭和一般的防尘要 求,适用于室内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图2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及配套法兰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外壳锁紧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上下外壳的导轨及导向锁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锁紧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外壳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锁紧状态的外壳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轨限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 1为线缆连接的设备的装配端面,本实施例中该装配端面是法兰结 构;2是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3是线缆连接端。外壳2主要由呈哈夫式结构 的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以及用于锁紧上、下外壳的锁紧销23组成;上外壳21和下外壳 22之间由柔性侧联片6连接;上、下外壳内腔前端设有卡钩结构211,所述卡钩结构211 与线缆所要连接的设备的装配端面1凹凸配合,卡钩结构211内设有半圆形前胶面4 ;采 用此结构可以使连接器固定在配套的设备上;在上、下外壳内腔后端设有半圆形后胶面 5,后胶面5的内圆面上设有轴向防滑槽纹,可以有效夹紧线缆,起到一定的防止线缆轴 向窜动和周向转动的作用。锁紧销23是预装在导轨221上的,导轨221前端设有限位块222,锁紧销23限制在导轨221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如图3所示,上外壳21、下外壳22扣合并锁紧后,闭合成一密闭的空心圆筒形 状的外壳2,在安装完成后可起到防尘作用。如图4所示,在上外壳21的一侧边上设有与锁紧销23相配合的导向锁紧结构; 所述导向锁紧结构主要由分别设置在上外壳21侧边前端和后端上的两个凸块213、214 组成;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锁紧销23与导向锁紧结构的配合实现上、下外壳的锁紧和脱 离。下外壳22的导轨221的主体结构为一沿轴向设置的凸台224,凸台2M上沿轴向开 设有凹槽223;凹槽223截面为槽口小、槽底大的等腰梯形截面。结合参见图5、图6,锁紧销23与外壳2的联接结构由滑条234、等腰梯形截面 的滑块233、设置在锁紧销23前端和后端的两个钩状凸台231、232组成;滑条234与导 轨221的凸台2 下沿面相配合;滑块233与导轨221的等腰梯形截面的凹槽223为对应 嵌合连接,锁紧销23在沿导轨221移动时,两个钩状凸台231、232与上外壳21的导向 锁紧结构即两个凸块213、214相配合实现相互之间的钩联或脱离。锁紧销23在推拉处 设有一抛物线凸台,凸台面上设有防滑纹路,以便于单手推拉锁紧销。上、下外壳之间在一侧边上设有柔性侧联片6,使上、下外壳可以相对张开或闭 合,本实施例中柔性侧联片6为通过注塑形成的与上、下外壳一体的塑胶片;为增加此 处的连接强度,也可以采用在塑胶片内增加金属薄片的方式进行加强。上、下外壳接触 面上的凸台212、凹槽225相配合,在锁紧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且在安装完成后起到防 尘作用。图7为锁紧后的线缆连接器外壳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上、下外 壳前端卡钩结构211内的前胶面4采用半圆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圈上设有“工”字卡钩, 用于与上、下外壳的“工”字槽口配合固定在外壳上。前胶面4也可以通过再次注塑的 方式一体成型固定在外壳上。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上、下外壳后端的后胶面5采用半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结构的线缆连接器外壳,其内腔中可容纳连接到设备上的线缆连接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主要由呈哈夫式结构的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以及用于锁紧上、下外壳的锁紧销(23)组成;所述上、下外壳内腔前端设有卡钩结构(211),所述卡钩结构(211)与线缆所要连接的设备的装配端面(1)凹凸配合,且在卡钩结构(211)内设有前胶面(4),用于夹紧相配接的设备;所述上、下外壳内腔后端设有后胶面(5),用于夹紧线缆;所述上、下外壳是一对相互之间可以扣合成一个密闭的空心圆筒形状的壳体;上、下外壳之间通过设置在一侧边上的柔性侧联片(6)连接,使上、下外壳可以相对张开或闭合;下外壳(22)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导轨(221),导轨(221)前端设有限位块(222),导轨(221)上预装有锁紧销(23),所述锁紧销(23)限制在导轨(221)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上外壳(21)另一侧边上设有与锁紧销(23)相配合的导向锁紧结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锁紧销(23)与导向锁紧结构的配合实现上、下外壳的锁紧和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雄浩蔡晓虎张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