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050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主要包括一本体、一盖体,该本体为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底部及围设前述底部的一侧壁,上述侧壁凸设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导管,上述盖体对应安装在前述本体开口的一侧,该盖体设有一钩部对应所述卡合部,而上述盖体相对于前述钩部的另一侧则设有一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安装在该本体所设的一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本体与盖体合一的整体式结构设计,可避免本体与盖体分离散置,简化组装过程,安装、施工简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本体与盖体合一的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每一发电单元,例如太阳能板模块等,但不以此为限,亦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为一可将能量转化为电力并予以输出连接至一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之后,再以传导线串接 其它发电单元或输出至一用电负载,该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除了必须具有避免连接线因为 受到雨水蚀洗而容易造成腐蚀导致接触不良问题的功能外,也必须提供发电单元之间连接 的便利性。 传统的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系包含一盒体以及一盖体,该盒体直接锁合于该太阳 能板模块的背部表面,而该盖体则以螺丝锁合于该盒体上,虽然此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 的结构简单,但该盖体及盒体系以锁合的方式,常造成使用、安装不便。 举例而言,由于太阳能面板在进行组装连接时,施工人员必须或躺或蹲并手持工 具才可以顺利完成组装工作,因此操作不便;且盖体尚未于锁合盒体或维修拆卸时,盖体与 盒体系为分离的个体,倘若,有数个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同时进行组装或维修,施工地点必 定散置数个盖体、盒体,如前述数个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尺寸型式不一,则徒增施工作业上 的困扰,有必要针对已知技术来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好的克服上述已知技术中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组合结构,本技术提 供了一种使本体与盖体合一的结构设计,可避免本体与盖体分离散置而简化组装过程的连 接装置的壳体结构。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 主要包括一本体、一盖体,该本体为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 ,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底部及围设 前述底部的一侧壁,上述侧壁凸设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导管,上述盖体对应安装在前述 本体开口的一侧,该盖体设有一钩部对应所述卡合部,而上述盖体相对于前述钩部的另一 侧则设有一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设置在该本体所设的一固定座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其中固定座包含一凹口。其中凹口至少一侧设一支撑口 。其中旋转轴体末端延伸有对应所述支撑口的至少一凸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其中前述凸钮嵌合该支撑口。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其中本体内缘设有一防水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使本体与盖体合一的整体式结构设计,可避免本体与盖体分离散置,简化组装过程,安装、施工简便。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或图3中盖体与本体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中1连接装置; 10本体;110底部;1110透槽;120侧壁;1210卡合部;1210,破口 ;1220导管;130固定座; 1310凹口 ;1320支撑口 ;20盖体;210钩部;220旋转轴体;2210凸钮;2220挡壁;30防水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l,主要包括一本体 10、一盖体20,前述本体10可为任意型式,该本体10系可为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 ,呈开放 状态,所述本体10并包含有一底部110及围设前述底部110的一侧壁120,该侧壁120系可 与所述底部110—体成型。 上述底部110亦可设有一透槽1110,可于前述底部110贴合一发电单元(例如 太阳能板模块等,但不以此为限,亦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背面时,提供该发电单元的至 少一电连接线(未图示)穿入所述本体10的透槽1110 ;此外,上述侧壁120凸设至少一卡 合部1210及至少一导管1220(本实施例以两个导管1220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前述卡合 部1210可于该侧壁120的外缘形成具有一破口 1210'的凸环结构(但不以此为限),而所 述导管1220内缘与该侧壁120内缘相通,借此可供至少一外部导线(未图标)来与前述发 电单元的电连接线相连。 上述盖体20大致对应前述本体10开口的一侧,该盖体20设一钩部210对应所述 卡合部1210,亦即,上述钩部210可通过前述破口 1210'而扣合该卡合部1210 ;而上述盖体 20相对于前述钩部210的另一侧则设有一旋转轴体220来结合该本体10所设的一固定座 130,所述旋转轴体220与所述固定座130为旋转连接。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30包含一凹口 1310,前述凹口 1310至少一侧设一支撑口 1320,而该旋转轴体220末端延伸有对应所述支撑口 1320的至少一凸钮2210,利用上述本体10的弹性扩张(例如塑料,但不以此为限),可使前述凸钮2210嵌合该支撑口 1320而导致所述旋转轴体220与固定座130结合;此外,上述旋转轴体220可再凸伸一挡壁2220,可让前述旋转轴体220在该盖体20覆盖所述本体10的状态与上述挡壁2220尚未抵制前述侧壁120的范围内旋动,亦可令该钩部210扣合所述卡合部1210而定位;且上述本体10内缘可再增设有一防水件30 (例如0型环,但不以此为限),使前述盖体20覆盖该本体10时压迫所述防水件30来藉此提升对水分的阻止作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改善前揭示已知技术而具有的以下优点 1.维持施工现场整洁本技术提供的盖体20与本体10不分离,改善已知技术盒体与盖体分离散置的缺点。 2.施工简便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在生产施工时,不需要如已知技术利用工具先将锁合该盖体与盒体的螺丝卸下,本技术仅需以手指扳动上述钩部210脱离前述卡合部1210,及可轻松旋动盖体20而开启,大幅降低作业时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体、一盖体,该本体的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底部及围设前述底部的一侧壁,上述侧壁凸设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导管,上述盖体对应安装在前述本体开口的一侧,该盖体设有一钩部对应所述卡合部,而上述盖体相对于前述钩部的另一侧则设有一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设置在该本体所设的一固定座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固定座包含一凹口。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凹口至少一侧设一支撑口。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旋转轴体末端延伸有对应所述支撑 口的至少一凸钮。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前述凸钮嵌合该支撑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本体内缘设有一防水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所述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主要包括一本体、一盖体,该本体为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底部及围设前述底部的一侧壁,上述侧壁凸设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导管,上述盖体对应安装在前述本体开口的一侧,该盖体设有一钩部对应所述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体、一盖体,该本体的一侧至少局部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底部及围设前述底部的一侧壁,上述侧壁凸设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导管,上述盖体对应安装在前述本体开口的一侧,该盖体设有一钩部对应所述卡合部,而上述盖体相对于前述钩部的另一侧则设有一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设置在该本体所设的一固定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伦廷梁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