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787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3),在偏心套套体(3)内预埋环形和上下方向的燕尾槽(2)为间隔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和凹陷外两侧过渡(5)为圆弧形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偏心套套体内的凹陷内两侧过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处设置为圆弧形过渡,克服了现有燕尾槽应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实现了分散应力和有效增加偏心套使用时限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在PXZ1200/160液压旋回破碎机的偏心套壁内预埋环形和上下方向且为 间隔设置的燕尾槽,所述环形和上下方向的燕尾槽构成网状加固层,燕尾槽主要是保证偏 心套的强度,使偏心套具有防止纵向和横向的剪切力;结合附图1或2中,现有的燕尾槽在偏心套套体(3)内布局为网状结构,由于偏心套套体(3)受到齿轮(1)转动拧力,使 偏心套套体⑶内的燕尾槽O)出现应力集中在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⑷处,由 于凹陷外两侧过渡(5)与偏心套套体(3)硬性挤压,容易使燕尾槽⑵的凹陷内两侧过渡 (4)处发生裂开,影响偏心套套体(3)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所 述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通过在偏心套套体内的凹陷内两侧过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处设 置为圆弧形过渡,克服了现有燕尾槽应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实现了分散应力和有效增加偏 心套使用时限的目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在偏心套套体内预埋环形和上下 方向的燕尾槽为间隔设置,所述燕尾槽的凹陷内两侧过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为圆弧形过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通过在偏心套套体内的凹陷内两侧过 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处设置为圆弧形过渡,克服了现有燕尾槽应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实现 了在凹陷内两侧过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处分散应力和有效增加偏心套使用时限的目的;本 技术使得偏心套强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偏心套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齿轮;2、燕尾槽;3、偏心套套体;4、凹陷内两侧过渡;5、凹陷外两侧过渡。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 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3中所述的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3,在偏心套套体3 内预埋环形和上下方向的燕尾槽2为间隔设置,所述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和凹陷 外两侧过渡5为圆弧形过渡。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将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 和凹陷外两侧过渡5车削为圆弧形结构,然后按照正常工艺进行浇注燕尾槽2即可。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 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3),在偏心套套体(3)内预埋环形和 上下方向的燕尾槽( 为间隔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燕尾槽( 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和凹 陷外两侧过渡(5)为圆弧形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3),在偏心套套体(3)内预埋环形和上下方向的燕尾槽(2)为间隔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和凹陷外两侧过渡(5)为圆弧形过渡;本技术通过在偏心套套体内的凹陷内两侧过渡和凹陷外两侧过渡处设置为圆弧形过渡,克服了现有燕尾槽应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实现了分散应力和有效增加偏心套使用时限的目的。文档编号B02C2/02GK201832679SQ2010205547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井石滚, 徐文松, 阎建伟 申请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心套加固燕尾槽结构,包括偏心套套体(3),在偏心套套体(3)内预埋环形和上下方向的燕尾槽(2)为间隔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燕尾槽(2)的凹陷内两侧过渡(4)和凹陷外两侧过渡(5)为圆弧形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石滚阎建伟徐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