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包括梁体和埋设于所述梁体中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梁体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的部分伸出所述梁体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支模孔,所述梁体的端部在所述钢绞线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作为主筋的预制梁,采用预应力钢绞线能够保证具有同样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主筋的用钢量,钢绞线能够比较自由的弹性弯曲,大大方便梁的安装。梁体的端部成形有缺口,该缺口为钢绞线弯曲时留出空间,使得钢绞线在缺口处弯曲,钢绞线能够自由的穿进外部结构中的孔中,使预制梁能够准确就位,同时,也使钢绞线容易弯曲后锚固在外部构件本体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中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 的钢筋砼预制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预制组合梁主要包括有钢-砼组合梁和钢筋砼叠合梁,预制梁可 以大规模的生产,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但现有预制梁大部分采用端部 的齿槽结构连接和非预应力钢筋,新老砼的结合性能较差,正截面抗剪强度低。在安装 方面,这种预制梁中钢筋难以弯曲,在许多场合无法安装。而且锚固性能差,限制了 预制整浇体系的推广和运用。另外,预制梁之间、预制梁与柱之间的连接节点整体性 差,抗震性能也差,在地震多发区限制使用。所以至今工厂化建筑未能大面积应用,这 也致使预制梁未能在实际建造中被大量采用。为了解决预制梁在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和 施工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旨在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CN200810030491.9,公开口为2008年7月9日,公开了一种组合梁,由钢筋混凝土预制 梁、型钢接头组成,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梁两端钢筋上连接有型钢,型钢接头一端预 埋在墙柱混凝土内,并与墙柱内的钢筋连接,另一端留在墙柱混凝土外,预制梁两端型 钢与型钢接头连接形成组合预制梁。但该方案中主筋采用普通钢筋,焊接工作量,连接 节点结构复杂,且为非叠合梁,梁高度大,制造成本高,施工工序多,进度慢,难以体 现工厂化建筑的建造速度快,造价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方便 预制梁安装、利于后期楼板建造施工、且成本低、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筋 砼预制梁。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包括梁体和埋设于所 述梁体中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梁体上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的部分伸出所述 梁体的上表面,所述梁体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支模孔,所述梁体的端部在所述钢 绞线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 征所述缺口为楔形,其深度为200mm-400mm。所述梁体端部的顶部设置有搁置型钢,所述搁置型钢的部分伸出所述梁体的端 部。所述梁体的端部为齿状结构。所述梁体内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搁置型钢相连接。所述梁体的端部在所述下部钢绞线伸出部埋设有梳状网片,所述网片弯折成形,并插入所述钢绞线之间的空隙中。 所述钢绞线的端部具有扩大头。所述梁体上的所有支模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支模孔为通孔或盲孔。所述钢绞线采用先张法施工埋设于所述梁体中,且所述钢绞线的数量为3-18 根,所述钢绞线埋设于所述梁体的下部,所述梁体的上部也埋设有采用先张法施工的预 应力钢丝或钢绞线。所述支模孔中设置有中空管件。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 下优点首先,本技术是一种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作为主筋的预制梁,该预制 梁能作为叠合梁的预制部分,采用预应力钢绞线能够保证具有同样强度的情况下,减少 主筋的用钢量,钢绞线能够比较自由的弹性弯曲,大大方便梁的安装,预制梁用先张法 预应力技术在工厂制造,可以在工厂大批量生产,从而以规模效应降低造价;还在梁体 上设置了支模孔,而支模孔可将梁作为施工阶段的楼板模架承重构件承受砼自重和施工 载荷,省去了落地承重架;其次,梁体的端部成形有缺口,该缺口为钢绞线弯曲时留出 空间,使得钢绞线在缺口处弯曲,钢绞线能够自由的穿进外部结构中的孔中,使预制梁 能够准确就位,同时,也使钢绞线容易弯曲后锚固在外部构件本体内;再次,本实用新 型在梁体的端部设置搁置型钢,在安装时,搁置型钢作为临时搁置件,搁置在外部构件 上,方便梁体的就位,当预制梁与外部构件浇筑在一起时,该搁置型钢又作为新老砼结 合面的抗剪键,大大提高了该处截面的抗剪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左视图。图5是图1的端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梳状网片的结构。图6是图1中的端部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1中的端部内部局部结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端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的实施 例,包括梁体1和埋设于所述梁体1中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2,所述梁体1上设置有 箍筋11,且所述箍筋11的部分伸出所述梁体1的上表面,所述梁体1的侧壁上沿纵向设 置有多个支模孔4,所述梁体1的端部在所述钢绞线2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 12。本技术所谓的钢绞线2是采用多根钢丝编织而成的,该种钢绞线2强度高, 韧性好,在采用先张法拉伸后,梁体的砼能够产生较高的预应力。本技术的梁体1 设置有箍筋11,留置在梁体上表面的箍筋11用于绑扎梁上部主筋和现浇楼板的施工,从 而使梁体与楼板构成整体结构。该种分成两次施工的梁也被叠合梁。参见图2和图4,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2采用先张法 施工埋设于所述梁体1中,且所述钢绞线2的数量为3-18根。具体可以选择为4根、6 根、8根、12根、16根。本实施例为4根。采用先张法能够省去套管、锚具等配件和灌 浆施工等工艺,大大节约了造价,施工更加方便,适于大规模生产。采用先张法施工埋 设于梁体1中的钢绞线2用量相比于传统的钢筋用钢量明显减少。预应力钢绞线预制梁 在放张时,梁体会产生反拱,从而能有效减少叠合梁的挠度,降低梁高,预应力叠合梁 不带裂缝工作,梁刚度大,耐久性好。参见图1至图3、及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2的 端部具有扩大头23,所述扩大头23锚固在连接节点的砼中,能够大大提高钢绞线的锚固 性能,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参见图1至图5,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4根所述钢绞线2埋设于 所述梁体1的下部,所述梁体1的上部也埋设有采用先张法施工的2根预应力钢绞线21。 在本技术中下部4根钢绞线用于使预制梁产生预应力,而上部2根钢绞线21用于平 衡下部钢绞线2的放张产生的反弯矩,使梁体1上表面免于在下部钢绞线2放张时产生裂 缝。为了减少上部钢绞线21在放张时对砼局部破坏,可以在上部钢绞线21伸出梁体1 端部的位置设置螺旋箍22。所述螺旋箍22增强其所在位置的局部强度,从而能够消除上 部钢绞线21对砼局部的破坏。当然,所述上部钢绞线21也可以为高强度钢丝。参见图1至图3、及图6,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梁体1的端 部在所述钢绞线2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 12。本技术的钢绞线2位于所述梁体1的 下部,从而使梁体具有预应力。由于梁体的端部与外部构件的间隙很小,钢绞线与主梁 本体相碰后无法使预制梁准确就位。为此,本技术在钢绞线2伸出部位设置了缺口 12,钢绞线2在缺口 12内弯曲,从而使钢绞线在与外部结构相碰时,其能够弯曲避开。 所述缺口 12为楔形,其深度L2为200mm-400mm。可以选为200mm、250mm、300mm 或400mm。所述钢绞线能够做较大弯曲伸入外部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在梁体1两个 端部的顶部设置有搁置型钢3,该型钢3作为梁体1安装时的搁置杆,使得梁体1在初期 安装时能够放置在外部构件上。当预制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包括梁体和埋设于所述梁体中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梁体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的部分伸出所述梁体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支模孔,所述梁体的端部在所述钢绞线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杨峰,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