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845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包括舵机箱体及其内部设置的转子,转子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条、液压腔与舵机箱体相接触,转子的顶部设置有上密封圈、上衬套与端盖,转子的底部设置有下密封圈与下衬套,转子的侧部上近液压腔的部位设置有泄油管道,泄油管道的一端与设置于转子、端盖之间的环形槽相通,另一端与设置于转子、舵机箱体之间的摩擦片相接触,环形槽依次通过出气管道、闭式排气模块、进气管道与液压腔相通,闭式排气模块与端盖的连接方式为板式连接。本设计不仅不会浪费液压油与污染环境、体积较小、安装与维护较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在排气的同时润滑摩擦片与下衬套、能够提高转叶式舵机的机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叶式舵机,尤其涉及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具体适用于 转叶式舵机上液压腔中气体、液压油的内置式排放。
技术介绍
操舵装置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其被用来保持或改变船舶的航向。转 叶式舵机是一种新型的操舵装置,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叶片式液压马达,它将液压能转化为 机械能,最后的输出是转子的转动,而转子与舵杆通过键或其他方式连接,转子的转动带动 舵杆的转动,从而实现了操舵过程。转叶式舵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占地空间小、安装简 洁、维护方便、机械效率高、能量消耗少等优点深受用户青睐。转叶式舵机主要由转舵机构、液压泵组和管系组成。如果舵机液压系统中混入的 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将会使舵机液压系统产生振动、噪声、油温升高以及操舵不稳等危害, 因此,对舵机液压系统进行排气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的转叶式舵机均采用了开式的排气方 式,即在端盖3的顶部安装排气阀16。参见图1 -图2,图1为前述现有技术的剖视图,由图 可见,开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包括舵机箱体1及其内部设置的转子2,转子2的一端通过密 封条4与舵机箱体1相接触,另一端与舵机箱体1之间形成有液压腔5,转子2的顶部设置 有端盖3,端盖3通过端盖螺栓31与舵机箱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舵机箱体1的下端与转子 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6,转子2的顶部与端盖3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7,转子2的顶 部上近上密封圈7的部位套装有上衬套8,转子2的底部上近下密封圈6的部位套装有下衬 套9,转子2的侧部上近液压腔5的部位设置有泄油管道10,泄油管道10的一端与设置于 转子2、端盖3之间的环形槽11相通,另一端与设置于转子2、舵机箱体1之间的摩擦片12 相接触,端盖3内设置有现有排气管道17,现有排气管道17的一端与液压腔5相通,另一端 与设置在端盖3上的排气阀16相通。图2为前述现有技术的俯视图,由图可见,排气阀16 的数量为六个,每个液压腔5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排气阀16。使用时,通过打开排气阀16 将液压腔5中的气体、液压油排出,但在排气时,随空气一起排出的液压油不是直接回液压 系统,而是直接流到系统外,这样既污染周围环境,又造成液压油的浪费,并且极不安全。目前,也有极少数的转叶式舵机设计成闭式排气系统,但其方式是在端盖顶部安 装排气阀,排气阀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油箱相连,由于该方式中每个排气阀均需要配备一根 油管,不仅安装与维护较困难、增加了船内安装的工作量,而且体积较大、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与维护较困难、体积较大、浪费液压 油、污染环境、安全性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安装与维护较简单、体积较小、不浪费液 压油、不污染环境、安全性较高的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包括3舵机箱体及其内部设置的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通过密封条与舵机箱体相接触,另一端与 舵机箱体之间形成有液压腔,转子的顶部设置有端盖,端盖通过端盖螺栓与舵机箱体的上 端固定连接,舵机箱体的下端与转子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转子的顶部与端盖之间 设置有上密封圈,转子的顶部上近上密封圈的部位套装有上衬套,转子的底部上近下密封 圈的部位套装有下衬套,转子的侧部上近液压腔的部位设置有泄油管道,泄油管道的一端 与设置于转子、端盖之间的环形槽相通,另一端与设置于转子、舵机箱体之间的摩擦片相接 触;所述端盖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一端与液压腔相通,另一端与设置在端 盖上的闭式排气模块的进气口相通,闭式排气模块的出气口与设置在端盖内部的出气管道 相通,出气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环形槽与泄油管道相通。所述进气管道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进气管道与水平进气管道,竖直进气管道 的一端与液压腔相通,另一端与水平进气管道相通,水平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闭式排气模 块的进气口相通;所述出气管道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出气管道与竖直出气管道,水平 出气管道的一端与闭式排气模块的出气口相通,另一端与竖直出气管道相通,竖直出气管 道的另一端通过环形槽与泄油管道相通。所述闭式排气模块与端盖的连接方式为板式连接;所述闭式排气模块包括阀体及 其内部设置的阀芯,阀芯与阀体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模块衬套,阀体的内部位于模块衬套下 端的部位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通气槽与进气口相通,通气槽的内部与阀芯的尖端相 接触,阀芯的尾端上延伸出阀体的部位设置有手轮。所述阀体通过阀体螺钉与端盖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专利技术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中在端盖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 的一端与液压腔相通,另一端与设置在端盖上的闭式排气模块的进气口相通,闭式排气模 块的出气口与设置在端盖内部的出气管道相通,出气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环形槽与泄油管道 相通,因此在进行排气时,气体与液压油依次通过进气管道、闭式排气模块、出气管道、环形 槽与泄油管道直接回到油箱,从而回收液压油,而不是将其排放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因 此本专利技术不仅不会浪费液压油,而且不会污染环境。2、由于本专利技术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中的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均设置在端 盖的内部,实现了油气管道的内部化,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舵机箱体的外部设置有 泄油用的油管,不仅降低了安装与维护的难度,而且减小了整体结构的体积,便于安装,此 外,由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之间设置的为闭式排气模块,该闭式排气模块与端盖之间为板 式连接,因此在安装时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措施,只需通过阀体螺钉连接即可,安装与维护十 分方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体积较小,而且安装与维护较简单。3、由于本专利技术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中的闭式排气模块在排气时起的是一 个桥梁作用,其通过手轮旋转而提升阀芯,从而空出通气槽,再由通气槽连通进气口与出气 口,进而导通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然后液压腔内的气体与液压油依次通过进气管道、进气 口、出气口、出气管道与环形槽以进入泄油管道,由此可见,整个过程的实现全在舵机的内 部,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打开排气阀将气体、液压油排出舵机的外部,不仅容易污染环 境,而且当液压腔内的压力较高时,还易对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本专利技术由于整个过程全在舵机的内部进行,则很好地避免了这种可能,在进行排气时,操作 非常安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性较高。4、由于本专利技术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中液压腔内气体、液压油的流经顺序依 次为进气管道、闭式排气模块、出气管道、环形槽、泄油管道与油箱,而泄油管道的底部又与 设置于转子、舵机箱体之间的摩擦片、下衬套相接触,因此当液压油流到此位置时,可以对 摩擦片、下衬套进行润滑,减少转子与下衬套、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转叶式舵机的机 械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排气的同时润滑摩擦片与下衬套,从而提高转叶式舵机的机械 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闭式排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舵机箱体1,转子2,端盖3,端盖螺栓31,密封条4,液压腔5,下密封圈6,上 密封圈7,上衬套8,下衬套9,泄油管道10,环形槽11,摩擦片12,进气管道13,竖直进气管 道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包括舵机箱体(1)及其内部设置的转子(2),所述转子(2)的一端通过密封条(4)与舵机箱体(1)相接触,另一端与舵机箱体(1)之间形成有液压腔(5),转子(2)的顶部设置有端盖(3),端盖(3)通过端盖螺栓(31)与舵机箱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舵机箱体(1)的下端与转子(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6),转子(2)的顶部与端盖(3)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7),转子(2)的顶部上近上密封圈(7)的部位套装有上衬套(8),转子(2)的底部上近下密封圈(6)的部位套装有下衬套(9),转子(2)的侧部上近液压腔(5)的部位设置有泄油管道(10),泄油管道(10)的一端与设置于转子(2)、端盖(3)之间的环形槽(11)相通,另一端与设置于转子(2)、舵机箱体(1)之间的摩擦片(12)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道(13),进气管道(13)的一端与液压腔(5)相通,另一端与设置在端盖(3)上的闭式排气模块(14)的进气口(141)相通,闭式排气模块(14)的出气口(142)与设置在端盖(3)内部的出气管道(15)相通,出气管道(15)的另一端通过环形槽(11)与泄油管道(10)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斌程立兵盛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