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207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槽,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端子槽内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一对间隔设置的接触臂,自一个接触臂向另一个接触臂延伸有连接臂,连接臂末端设有可勾扣接触臂的勾扣部。导电端子的两接触臂之间设有连接臂,可扣合两接触臂,使得芯片模块的锡球固持于两接触臂之间,形成稳定的电接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来连接一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公告US6926563号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 体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两弹性的接触臂,两接触臂间隔设置且一端相互连接,接触 臂可与对接组件电连接。然而,两接触臂的自由端容易弹性变形,对接组件插入后,接触臂 的夹持力不稳定,从而接触臂与对接组件接触不稳定,影响信号的传输。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的电连 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 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槽,导电 端子包括固定于端子槽内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一对间隔设置的接触臂,自一个接触臂 向另一个接触臂延伸有连接臂,连接臂末端设有可勾扣接触臂的勾扣部。进一步连接臂形成有向上突起的凸部。进一步两接触臂分别设有连接基部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呈 圆弧状。进一步接触部朝向绝缘本体上表面延伸有倒钩,两接触部上的倒钩形成一抓取空 间。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容置于端子槽中并与导电端子的基部连接的焊料,焊料、基 部及接触臂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延展方向上并排容置于端子槽中,焊料和接触臂分置于基部 两侧。进一步基部设有向焊料突起并抵靠焊料的抵接部。进一步基部设有卡持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的卡持部。进一步端子槽包括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延展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焊料容纳部、固 持槽及收容槽。进一步端子槽自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凹设而成,其中焊料容纳部、固持 槽未穿透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收容槽则穿透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进一步导电端子的基部固定于固持槽内,接触臂收容于收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的两接触臂之间设有连接臂,可扣合两 接触臂,使得芯片模块的锡球固持于两接触臂之间,形成稳定的电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组装后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 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及连接导电端子12的焊料14。绝缘本体10大致呈平板状,设有上表面100、与上表面100相对的下表面102及 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100、102的端子槽104。端子槽104包括于上表面100或下表面102 延展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焊料容纳部1040、固持槽1042及收容槽1044,其中收容槽1044 贯穿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100,102,焊料容纳部1040、固持槽1042则自下表面102朝 向上表面100凹设一定距离,本实施例中,焊料容纳部1040、固持槽1042均未穿透上表面 100。导电端子12对应收容于各端子槽104中,包括固定于端子槽104内的基部120及 自基部120 —侧延伸而出的一对间隔设置的接触臂122。基部120卡持于固持槽1042中, 接触臂122收容于收容槽1044中。焊料14容置于端子槽104的焊料容纳部1040中并与 导电端子12的基部120连接。焊料14、基部120及接触臂122于绝缘本体10上表面100 延展方向上并排容置于端子槽104中,焊料14和接触臂122分置于基部120两侧。基部120呈板状,其设有卡持于端子槽104内的卡持部1201,卡持部1201对称设 置于基部120上下端。基部120的下端设有向焊料14突起并抵靠焊料14的抵接部1203, 焊料14焊接于基部120,抵接部1203可使得焊接更牢固。两接触臂122分别设有连接基部120的延伸部1220及自延伸部1220延伸的接触 部1221。接触部1221呈圆弧状,其朝向绝缘本体10上表面100延伸有倒钩1222,两接触 部1221上的倒钩1222形成一抓取空间,以抓取芯片模块3的锡球30 (参考图6)。收容槽 1044穿透上表面100的部分大致呈圆形,用以收容倒钩1222。本实施例中,倒钩1222的顶 端不超出上表面100。导电端子12自一个接触臂122向另一个接触臂122延伸有连接臂124,连接臂IM 具有弹性,其末端设有可勾扣接触臂122的勾扣部1241。连接臂IM形成有向上突起的凸 部1243。电连接器1未组装芯片模块3时,连接臂IM未勾扣接触臂122,两接触臂122的 接触部1221之间形成的空间大于芯片模块3底面设置的锡球30,从而锡球30可零插入力 地插入接触臂122之间,避免损坏接触臂122。特别参阅图5及图6,芯片模块3安装至绝 缘本体10的上表面100。安装过程中,芯片模块3的锡球30首先零插入力地插入接触臂 122之间,之后锡球30抵压凸部1243使得连接臂124向下变形运动一定距离,然后勾扣部 1241勾扣于接触臂122的外侧,从而扣合两接触臂122,倒钩1222抓住锡球30,锡球30被 挟持于接触臂122的接触部1221之间。如此,两接触臂122的夹持力稳定,可以牢固地保持锡球30且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 范围,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 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槽,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端子槽内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一 对间隔设置的接触臂,其特征在于自一个接触臂向另一个接触臂延伸有连接臂,连接臂末 端设有可勾扣接触臂的勾扣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形成有向上突起的凸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接触臂分别设有连接基部的延 伸部及自延伸部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呈圆弧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朝向绝缘本体上表面延伸 有倒钩,两接触部上的倒钩形成一抓取空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容置于端子槽中并 与导电端子的基部连接的焊料,焊料、基部及接触臂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延展方向上并排容 置于端子槽中,焊料和接触臂分置于基部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向焊料突起并抵靠焊料 的抵接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卡持于绝缘本体的端子 槽内的卡持部。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包括在绝缘本体上表面延 展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的焊料容纳部、固持槽及收容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自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朝向 上表面凹设而成,其中焊料容纳部、固持槽未穿透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收容槽则穿透绝缘本 体的上表面。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固定于固持槽 内,接触臂收容于收容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槽,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端子槽内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一对间隔设置的接触臂,其特征在于:自一个接触臂向另一个接触臂延伸有连接臂,连接臂末端设有可勾扣接触臂的勾扣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佑陈克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